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棋输一着侯松岭最近几个月来,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尤其是亚太地区的日本、中国等纷纷伸出援手,帮助东南亚国家排忧解难,唯独美国一反常态,反应冷漠。以往,每当国际局势对美国利益稍有影响,美国决不会无言以对,袖手旁观。美国...  相似文献   

2.
韩国、辽宁技术引起与技术创新的比较研究●孟祥飞就世界范围而言,技术贸易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美国、日本、欧共体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其中,美国占国际技术市场的1/3以上,日本和欧共体国家占有国际市场的1/2以上,发展中国家占有的份额不足1/10。由于欧...  相似文献   

3.
当今对全球经济发展最具影响力的是三大经济体──美、日、欧盟。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大和深化的情况下 ,三大经济体经济的浮沉起落 ,本来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世界的经济走向 ,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走势 ,与欧盟相比 ,对中国的影响更为重大。这主要是由于中美、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以及美日经济之间的联系性所决定的。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美国、日本在资本输入和经贸合作的领域都相当广泛。因此 ,在 2 0 0 0年第 4季开始的美、日两国的经济增长所出现的明显回落 ,尤其是 9月 11日美国世贸…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在解冻关系的初期谈判中,对作为"第三方"的日本各有战略考量。美国的战略利益是维护美国主导下的亚太势力均衡,维持美日关系比改善美中关系更重要。中国的战略需要是免遭任何强权威胁,同西方和日本建立正常关系,防止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尼克松的谈判策略是给中国造成对美苏日的"三怕"。毛泽东则摊牌:中国根本不怕美苏日来华大打,已准备应付最坏局面。折冲樽俎之下,美中的共识是反对任何国家谋求亚太霸权,反对日本向本岛以外扩展军事力量、染指台湾和朝鲜半岛、插手"台独"活动。但对怎样防止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美中双方认识不同。美国承诺将阻止日本奉行损害中国的政策,但坚持认为现行的美日关系能制约日本扩张军力,而听任日本自立则将使其出现致命的民族主义。中国对废除美日安保体系的态度在疑虑中悄然变化。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在冷战期间还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对日安全合作政策始终是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这一政策不断通过日本对其做出的反应而对中日关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美日之间的战略需要发生了变化,美国开始更加迫切地要求日本在东北亚地区承担更大的政治和军事责任。九一一事件之后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强。由此,美国的政策对中日关系起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在日本,它助长了右翼民族主义势力的发展,导致日本国内出现了要求修改宪法和对正常国家地位的要求;在中国,则致使中国对美日同盟长期意图的担忧,间接刺激了中国针对日本的民族主义。然而,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最终都意识到,中日关系的恶化不仅会影响美日关系,而且会损害美国和日本各自的国家利益,从而也使得美国的决策者认识到,美国必须谨慎地平衡其对华和对日政策。  相似文献   

6.
老龄化社会的日本老年住宅发展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老年住宅方面。日本的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日本的老年住宅主要包括二代居住宅产品、通用住宅产品和老年公寓产品;使得老年人能够在生活中充分实现自助和自理,这是日本老年住宅的最大特点;日本老年住宅是在良好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和住房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的,而根据老年人各种需求的成熟状况和老龄产业各领域的发展特点,分阶段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是日本老龄产业政策得以成功的经验之一。因此借鉴日本老年住宅时要注意:住宅的软硬件设施及成本,中日制度的不同以及中国政策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日近代高等教育的比较--以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高等教育交流自古不断,隋唐时期,日本曾向中国派出大量使节及留学生来华学习,并于八世纪初仿照唐朝的国子监在日本设立了古代的大学--大学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是日本学习与借鉴的对象。但到了近代,中日高等教育的交流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始向日本学习与借鉴:京师大学堂章程仿自东京大学,《壬子学制》仿自日本学制,甲午战争后,中国更掀起一阵留日高潮,1906年留日学生达12000~13000之众①,1909年来华任教的日本教习达405人②之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什么中日高等教育的相…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的安全──论东盟与周边大国的战略关系(上)云华在亚太地区,三个与东南亚相邻的大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增长,引起了东盟各国的密切关注,这三个大国是中国、日本和印度。东盟各国普遍认为,美国的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与各种影响不断减弱,俄罗斯...  相似文献   

9.
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许多观念上有很大的一致性,但是日本毕竟有自己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所以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观念和文化也有很大的区别,在宗教文化和观念方面也是如此。探讨中、日宗教观念和文化的异同,同时探讨这些因素在文化中所起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日本有很大作用,对进一步分析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因素在我国社会现代化中所起的作用也有积极意义。中、日同属于东方儒家文化圈,较之于人类的其他类型的文化,诸如:犹太教──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等等,表现出多方面的相似性,在宗教观念和宗…  相似文献   

10.
日本实施FTA战略的进展和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颖 《东南亚研究》2006,(3):60-64,73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日本政府在1999年发表的《通商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要在坚持多边主义立场的同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定自由贸易协定(FTA)或与亚洲大多数国家签定经济伙伴协定(EPA)。日本实施FTA战略在经济上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看到了美国欧盟都在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感到自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政治上的原因是要抵消中国的影响。目前日本正在实施与新加坡和墨西哥的FTA,同时又正在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进行FTA谈判,并考虑与澳大利亚、越南、瑞士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进行FTA谈判。日本实施FTA战略对国内农业政策和人员流动政策提出了挑战,在国际上对美国尤其是中国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日本实施 FTA战略进展作出较为全面的概述,使我们更加感到中国实施FTA战略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东北文学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的大前提,对日本文学中关于以中国东北(主要指伪满洲国)为题材的作品予以界定,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1.日本作家以不同身份在中国东北生活期间所著述的文学作品;2.日本作家以各种理由来中国东北短暂滞留期间撰写的作品;3.日本作家在归国后,基于在中国东北的经历或体验,所著以中国东北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后一类作品中,较早问世、且具有一定影响者,首推长谷川四郎的《张德义》。短篇小说(张德义)发表于1952年第8期的《近代文学》,后收入作品集《鹤》。小说根据作者的切身经历,以日…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纠正了过去人们以现实主义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史观.本文用现实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的新视角来分析战后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和近年来中日关系的复杂变化.本文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美国之所以在日本维持长久的影响力,是因为美国领导人除了依靠现实主义学者所强调的美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外,更重要的是巧妙培植和利用了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第二,中国和日本必须借鉴建构主义的逻辑和美国运用软实力的经验来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信任与好感,帮助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保护和平宪法并维持日美安保条约的现状,从而保证东亚的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在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及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统治的终结。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借机以联合国的名义进驻日本并控制了日本政府,在战后日本社会制度改革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专家的指教。一、战前及战争期问日本教育概况日本是近代迅速崛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封建社会时期日本在吸收借鉴中国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和魄”,也被称为“和魄汉才”教育。19世纪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4.
台商投资东南亚国家析因陈恩拥有900多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的台湾,是亚太地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资金供应地,台资已成为亚太地区特别是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竞相争夺的目标。台湾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大陆这三个地区,而又以东南亚国家居于首...  相似文献   

15.
刘迪 《新民周刊》2012,(44):20-20
孙崎享依据长期从事情报分析的经验,指出了日本政治家垮台的美国因素。当下日本读书界,孙崎享众目所瞩。他的《战后史真相》和《美国摧毁的政治家们》两本著作,引起了日本读者的强烈兴趣。孙崎享是日本外交官,1943年生于中国鞍山。早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1966年进入日本外务省,曾任日本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外务省国际情报局长...  相似文献   

16.
试析中国在未来世界的科技地位李孔兰在已经过去的十多年中,亚洲地区的经济力量不断壮大,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继美国、西欧和日本这三极之后,亚洲作为世界经济的第四极正在崛起,而中国在第四极内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①东亚地区的一些智囊团...  相似文献   

17.
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金秋的北京,气候宜人。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四个国家的韩国学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迎接中国首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由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0月19...  相似文献   

18.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主要大国集中的地区。冷战结束后,这个地区形成了以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东盟为主的五大政治力量。其中东盟作为唯一的由中小国家组成的国家集团,实力虽然有限,但却在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杠杆作用,关键在于它实行了...  相似文献   

19.
自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者提出东亚经济起飞与儒家文化传统有必然联系的观点以来,世界范围的讨论已持续10余年的时间。~①讨论过程中,对这一观点持肯定和否定态度的学者都存,但有一点被作为没有疑义的前提接受下来:近代以来的日本是儒家传统国家。笔者认为,这个前提与日本近代以来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相背离。日本的近代历史一开始,就有一批学者或学者兼官僚的人,极力主张日本应脱离亚洲投入欧洲的怀抱。1879年就任外务大臣的井上馨提出:“把我国变成欧洲化的帝国,把我国人民变成欧洲化的人民”。更有甚者,18…  相似文献   

20.
李家胜 《当代亚太》2021,(1):130-158
冷战结束以来,印度洋的战略重要性逐步提升,美国一直在印度洋维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在不同程度上介入印度洋事务.印度海洋战略的目标是主导印度洋,却对其他国家介入印度洋采取了不同的战略反应.印度对美国由防范逐渐演变为防范与合作兼有的平衡自主型战略反应,对中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防范主导型与合作主导型战略反应,对澳大利亚则长期维持着合作缓进型战略反应.威胁认知与收益预期对印度的战略反应提供了整体性解释.对美国威胁认知的降低是印度对美国降低防范并与之开展合作的主要因素;中国军事能力的提升以及印度由来已久的关于中国"威胁"意图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印度对中国的战略反应;印度对日澳两国的威胁认知较低,但对日本较高的收益预期促使印日之间的海洋合作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