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从历时视角考察,理性和主体性的冲突与和解构成了现代性理论的核心论域,理性和主体性的互为援手实现了现代性从“前现代”的脱域,理性和主体性的共谋完成了现代性的自我确证,理性对主体性的遮蔽揭橥了后现代性的自反话语。黑格尔哲学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性主体性原则的虚假和解,后现代主义从批判黑格尔出发,揭示了理性原则对主体性原则遮蔽的现代性困境。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在批判之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理性主体性原则虚假和解的现实根源——资本的主体性,在建构之维以其实践原则实现了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真正币口解。  相似文献   

2.
以资本为主导原则的西方现代性,在创造巨大的物质生产力的同时,也使人受到“物的依赖关系”的抽象统治。马克思在批判国民经济学以物为本的劳动原则和黑格尔抽象的精神劳动的基础上,弘扬真正的劳动原则,用以超越并替代资本原则,为现代性的转型与建构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指导。当代中国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富有原则高度的实践,正在开展构建新型现代性的成功实践,开辟了人类现代化运动的社会主义方向和路径,开启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新型文明图景。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批判和反思是当前理论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域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社会中资本逻辑盛行、人的主体性膨胀、社会理性分裂等西方现代性问题予以前瞻性揭示与批判,并指出解决方案只能是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扬弃了西方现代性内在的资本逻辑,以引导“公共人”成长来发扬人民主体性,其内含的公共理性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制度设计使其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间有着本质差异,这为我们反思西方现代性以及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现代化理论的立论之基包含着三方面意蕴,即对现代化发展进步意义的现实观照、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悖论的理论批判以及对“真正共同体”唯物史观证成的科学构想。马克思现代化理论的逻辑框架由考察现代社会的生成、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跃迁、促进自然与历史的统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四个方面共同构成。新时代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科学认识现代化“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要系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代性,全面推进人的现代化;要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和实践了马克思人类多维解放思想。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是对其哲学人类学视角的运用,该视角从总体上关注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揭露出资本统摄下的资本主义文明仍属于异化的文明样态,只能完成政治解放;中国式现代化在扬弃资本的基础上,贯穿人类逻辑,将人类整体及其发展作为主体、本位和旨归,切实推进人类自由解放,是对启蒙时代的解放概念的重构。中国式现代化内蕴了五大文明,分别对应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中的五维解放,以实现人的多重自由。五大文明和五维解放之间互动共生并和谐发展,合构为社会文明系统和人类解放体系,最终历史性完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自由王国中实现人类幸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对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正是在现代性批判中,发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对于我们深入揭示在现代人和社会的内在困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属于哲学范畴,阐明了关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辩证地继承和发展了维柯和黑格尔等人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唯物史观提供了世界性视野,并推动唯物史观发展为世界性哲学,从而实现了其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资本批判为现实内容,以“人的自由和发展”为理论旨归,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历史逻辑出发,全面、深入地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的建构和矛盾,阐述了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代化的主要表现。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批判和建构不仅是我们当前认识“时代之变”的思想基础,也是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和现实路标。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也是马克思确证人民历史主体性的切入点。劳动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劳动自身沿着劳动—"异化"劳动—异化劳动克服的历史路线,实现自由劳动的现实复归;劳动价值理论也沿着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进程,实现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现实化。马克思无疑是自由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阐发者,他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劳动"与黑格尔哲学"精神劳动"的双重批判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类历史对自由劳动的理论自觉。马克思所阐明的自由劳动具有现实性、辩证性与人民性的特征,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的科学基础、方法论依据与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既是对当下中国社会出现的主体性不足问题的有力回应,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诉求。马克思从实践入手,通过对形而上学主体性的批判,将其主体性哲学建构在对人类现实命运和生存境遇的深层关照基础上,从历史生成、社会交往实践以及主体价值追求三个向度赋予主体性全新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旱期现代性批判的经典文本。它的三个主要方面形成马克思现代性话语的内在逻辑: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成分”构成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基础:异化劳动是现代性批判的基本内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即共产主义是现代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孙琳  周雨 《观察与思考》2023,(10):22-33
要追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的生成和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就不能忽视马克思对不断自我放逐的现代性理性的批判与救赎。这个生成和批判的过程主要经历自我排斥、不回返运动、回归类本质的实践理性、置身性活动、可被精确计算的“交换”理性等几个阶段。可以说,黑格尔辩证理性的意义,仅仅在于它体现了历史性。唯物史观认为,只有通过历史性,才能体现历史与思想出场的辩证性和在场的资本现代性的暂时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出场史也就是一部黑格尔辩证理性批判史,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具有独特的逻辑运演,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充满批判与建构的双向过程。具体而言,从哲学向度分析,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主要体现在通过实践原则超越抽象原则,揭露现代社会的现实状况;从经济学向度分析,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主要体现在通过社会变革颠覆资本逻辑,揭示现代性的深层根源;从人学向度分析,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主要体现在通过摒除一切束缚和奴役人的异化力量,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目的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10)
在马克思的思想史上,黑格尔的影响地位不可动摇。黑格尔建立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绝对精神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对早期马克思影响深远,但随着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研究的深入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马克思逐渐对"个人"应有的状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出了"现实的个人"思想,他在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个人"概念的基础上,展开了对黑格尔个人观的批判和扬弃。  相似文献   

15.
受制于自然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认知,早期现代性思想事实上并没有理解人类自由的超越性与社会性维度,对此康德哲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都曾试图作出修正,但是黑格尔决定性地扭转了这一局面。通过将现代经济解释为人类意志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领域,黑格尔重新树立了人类理解、掌控自身社会生活,进而以人类整体的力量实现人之自由的崇高信念。马克思高度重视黑格尔自由观的超越性和社会性维度,但又深刻批判了黑格尔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唯心论解释,进而从人类实践的现实条件出发,重新阐明了人类自由的丰富内涵和实现方式。马克思将现代自由观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重温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于我们把握自身时代的处境和前途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正义是经济生活领域中的正义问题。马克思在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经济正义思想过程中 ,无疑受到他所处时代的经济现实的影响。对国民经济学家的抽象经济正义观和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关系的双重批判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环节。诉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根本目标。扬弃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方式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就是以理性为核心的主体性,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人对物的变革性,以全球化为核心的世界性,以变动不居为核心的人的有限性。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现代性的物质力量和文明成果,肯定了由生产力所导致的"世界交往"与世界市场,肯定了现代性所具有的解放思想的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对现代性的社会形式——资本主义制度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最内在的精神关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有着巨大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8.
肖鹰 《学习与实践》2006,(6):134-136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言说为视角,勾勒了从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到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的理论话语,由此呈现了西方现代性话语的主要内容,指出在现代性哲学话语运动中,一个基本的动力是有效地限制主体性的自我扩张而又极大限度地保证主体性的自主原则和自由精神。这无疑是一个不可最终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王甄玺 《新东方》2022,(1):65-71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关于权利与制度域题的重构首先是对康德伦理观进行了批判.康德的"制度规范"是建立在道德学说的伦理规则上的,只能修补市民社会价值规范.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不能根据先验性原则来设定,而是现实的物质生产关系及其活动,共产主义革命是扬弃资本主义异化道德的必然途径.虽然黑格尔在法哲学体系中扬弃了康德式的"善",把握...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以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以"物化"为核心范畴的物化理论。物化理论是卢卡奇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创建,也是其现代性批判思想的支柱,并开启了西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特殊路径。虽然《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现代性批判在原则高度上触及了现代性批判的实质,但基于其存在论根基依然是黑格尔主义的,这种批判必然落入浪漫主义窠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