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9,(20)
<正>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江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出台实施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生活高质量,核心落脚在民生为本,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舒适、更安心、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平正义,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逐渐化为现实,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地处苏南的镇江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新形势、城市工作新要求,满足市民对更美好生活的企愿呢?近期,结合学习十九大精神,以及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精美镇江三年行动计划"的再认识、再研究,镇江市政协组织开展了"推进精美镇江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专题调研。一、把思想的共识变成精美城市的建设自觉  相似文献   

3.
扶松茂 《人大研究》2022,(11):33-3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建设实践使全体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要积极补齐民生短板弱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将人民需要的民生清单转变为人民共享的幸福账单。现在,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民生建设是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战略举措。民生建设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这不仅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的现实要求。在始终坚持党全面领导我国民生建设的根本遵循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在不断提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部分群众对政府存在着无限责任期待。需要正确认识群众的“全托型政府”期待,厘清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能与责任边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忘初心,恪守为民情怀。  相似文献   

5.
苏佩 《中国民政》2023,(2):15-16
<正>“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作出重要部署,为民政部门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不断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6.
李雪 《中国民政》2022,(21):14-15
<正>“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重要部署。民政工作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各地民政部门持续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贺宝祥 《群众》2023,(16):12-1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要求江苏“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时隔4个月,总书记深入考察江苏,再次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金湖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位置,聚焦“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促基本、促公平”的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助推金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观察与思考》2018,(2):5-13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浙江人均GDP达到13634美元,已迈入高收入经济体1.26万美元的门槛。在民生改善方面,浙江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转型发展阶段的未来趋势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浙江要继续以“率先”冲刺发达经济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着眼未来、着力当下,从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难”问题突出,且居民消费比重日益增加的领域入手,切实把“民生难”转化为经济增长点,形成以服务业发展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处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对就业、社保、人才、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民生事业作出了重大战略安排,为未来几年做好民生工作、发展民生事业指明了方向。省委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实际,对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出部署,要求人社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适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0.
《山西政报》2010,(1):F0004-F0004
实施农村“五个全覆盖”项目建设,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全力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是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农民谋求福祉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1.
何俊 《中国民政》2023,(14):34-35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江苏省张家港市民政局在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举办全市提升民生保障能力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专题培训班基础上,立足民政工作实际,紧扣全市“现代化建设先锋年”目标任务,做出一系列工作部署,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2.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那么,如何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呢?"民生三感"是建立在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到相应满足的基础之上,需要持续不断地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阅读是一种精神追求,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居于一个重要的地位.那么,阅读是否可以切实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呢? 这将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情系群众、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党践行根本宗旨、巩固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这也标志着新时代我国社会建设也必须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革,推动高质量社会建设,实现社会现代化,我国社会建设进入质量时代,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学研究意义。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经济学属性,同样具有社会学属性。社会学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研究高质量社会建设,并指出了推进高质量社会建设的四个实践取向。推动高质量社会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靠贯彻执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的获得感,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目标的核心宗旨。民政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无论是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16.
黎勇 《重庆行政》2023,(5):7-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专章作出部署。市委部署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明确开展“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行动”。重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部省市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为统领,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报告字里行间彰显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不渝的为民初心。新征程上,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的重要批示精神,顺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以赶考的心态、拼搏的姿态、奔跑的状态,书写更加温暖、更有质感的“民政答卷”。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安全与秩序是群众美好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前提与保障,社区警务实践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安全需要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工作方式。但是,我国现有社区警务存在警力不足、警察素质与能力不够、后勤保障不到位、社区警务工作内容繁杂等诸多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不相协调的冲突现象。对此,应通过补充社区警力、提高社区民警综合能力等方式来适应民众对理想生活的期待;通过畅通体制机制、强化防控管理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等来响应社会公众的需求;通过推进智能化社区警务建设、强化对社区警务的监管来提升公众对社区警务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民生是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顺应各族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改善民生,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未来5年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通过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20.
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人民生活高质量,要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舒适、更安心、更有尊严,体现在社会更加公平正义。他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结构性的民生问题,着力实施普惠性的民生工程,着力办好扶助性的民生实事,着力满足多样性的民生需求。总而言之,就是要根据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让全省人民不断感受到生活有新变化。围绕这些问题,来自全省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展开讨论,大体上包括以下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