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田野考察”是人类学的重要构件之一,在以往的专业表述中甚至常与人类学本身相等同。其中之意,每每指向乡野、海外,代表蛮夷、土著或“待开化”的野蛮人。受此影响,在中外学界的普遍认知中,“到远方”“去异地”便被视为人类学者的“通过仪式”与身份标签。如今,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冲击下,人类学田野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交映生辉的多元局面。从去时间的视角出发,不取单线进化之眼光,而将由古至今既有的田野类型视为开放并置的共时结构,可将目前涌现的演变趋势概括为“上山—下乡—进城—入网—反身”的五维体系,亦即迈入数智文明之后人类学的多田野。  相似文献   

2.
李菲 《思想战线》2019,45(4):52
区别于后现代反思与转向后“情感人类学”和“实验民族志”的兴起,乔健人类学研究中的情感面向,并非是学术思辨和范式更迭的结果,而是一位华人人类学家包容生命感悟与自我观照的“身心经验”和“生命内省”。由抒怀、写情的田野书写到共情、共在的立场反思,乔健将其漂泊的个体生命史、深沉敏感的文学才情、参与经验的田野体悟,以及以人为本的学术追求交融一体,使“情”在其人类学生涯中成为持久而深沉的内在脉络,最终由隐而显,在晚年汇聚为“谈情说异”的跨界学术探索。  相似文献   

3.
“影视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视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探讨蔡家麒利用电影摄影机和录像设备来形象地纪录和保存人类学的田野资料,大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只靠口头和笔头搜集记录田野资料的传统做法,为田野作业开辟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研究天地。但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的影视人类学,迄今还没有公认的定...  相似文献   

4.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社会学诸学科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故纸堆文献研究回旋余地有限的情形下,行走田野、融入田野就成为一个不愿因循守旧、渴求创新与突破的学者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文明互动的机制并非受到文明核心区画地为牢一般的自我疆域界限的限制。文明的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又重新进入到今天人类学家的视野之中,由此而使我们有机会把原来一种定点民族志的田野研究,放置到诸多形式的通道、流域、走廊以及道路的更为广阔的文明互动与流变的形成轨迹之中去考察,这便成为今日人类学视野新拓展的当务之急。需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做一种人类学的文明俯瞰,而非局限于传统人类学民族志所曾经训导我们的如何用匍匐于地上的眼光狭小的人类学。需要有与时俱进的胸怀去构建起真正人类学意义上的"一带一路",从一种文明的关怀上去看待我们的人类学所一直孜孜以求的社会、个人与文化的那些复杂性的关系。这是人类学拓展新的研究空间之所需。  相似文献   

6.
一、民族志资料的重要性著名的人类学家E·A·霍倍尔在他的《原始世界中的人:人类学导论》一书中对民族志定义为“人类学中专门属于文化之记述的一个部门。”①在80年代较新的材料如霍尔墨斯和帕里斯合著的《人类学导论》一书中,则把民族志定义为“人类学家在田野工...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全球化孕育而成的学科,人类学带有拂之不去的全球化基因。在西方的学术脉络中,全球化贯穿于人类学整个历程。学科的创建者泰勒等人,借助海外探险者、传教士、远航船员等人的记述,拟构人类的文化进化历史与解释人类的文化现象。结构—功能主义大师马林诺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等利用与海外殖民相关的基金或应殖民地官员之邀赴海外调查,奠定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规范和学科特有的"民族志"(ethnography)学术范式,并将学科研究对象定位于"他者"和"异文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的老师给报考的研究生出过这样一道题:“ethnography通常被译为‘民族志’,现在有学者主张译为‘田野志’。你的意见是什么?你的理由又是什么?”结果20多个人的回答都一致主张继续采用“民族志”。他们论述的主要理由是,“民族志”的用法已经约定俗成,具有深厚的学科史的背景,而“田野志”的中文字面只是田野工作笔记,不能明确表达研究者对文本的创造性贡献。这些回答并不完满,但是大都显示他们认识到了在人类学经验研究的田野作业与最后成果之间人类学家的作用。从田野作业到民族志著作,人类学家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  相似文献   

9.
以“异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通过远足他乡的方式获得与“本文化”不同的知识与体验。这种取向不仅是专业训练的路径,也是人类学的认识论基础。对南景村的回访,重新思考了人类学村落研究的传统,以农民和村落的终结为逻辑起点,分析解读追踪调查的真义。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把村庄和对村庄的想像连在一起,构成了“虚”、“实”相间的田野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的领导干部应学点田野调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调查法是民族学、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作为在民族地区工作的领导干部,能够用领导者的战略眼光,从民族工作者的实践角度,在领导工作中借鉴田野调查法来观察、研究问题,将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调查了解一个地区民族的历史、经济、教育、文化、风俗、宗教、语言、文物等方面情况,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过程中开展好“知民情、暖民心”活动,更好地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目标。一、田野调查法有利于丰富领导方法田野调查法也称田野工作,是民族学、人…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矛盾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者与调查时象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人类学田野调查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人类学田野调查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此密切相关;由此引发的多种方法论阐释也面临着各自的困境.正是这些矛盾和困境,促动着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向着日臻成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欧美学界的原始法学思潮,对法律人类学学科的诞生有着直接影响。麦克伦南、摩尔根、梅因、巴霍芬等就原始法本质与内容展开了激烈争论,形成了“符号说”与“规范说”两种学说。萨维尼与梅因对法律的单线演进过程予以了描述,初步揭示了法律的进化逻辑。在对原始法的本质、内容及进化逻辑的探究中,相继涌现出了过程分析、文本分析与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19世纪欧美学界原始法学思潮与法律人类学学科之间的历史关联,对我们思考当下中国法律人类学“向何处去”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影视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建国初期就开始了。1995年4月24——28日在首都北京以此为命题召开的“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却又属首次,这说明我们的理论研究已落后于实际。因此,这个会议就更显得十分必要和及时。影视人类学,是以影视为手段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或以人类学影片为载体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属于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与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史前人类学、精神分析人类学等学科不同,不是以内容为界定,而是以手段、载体为界定的一门学科。它本身是一个集人类学、影视学两大综合性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言     
正艺术人类学伴随着人类学传入中国而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从开始就有学者从人类学的角度去研究艺术,但艺术人类学真正作为一个学科受到关注,则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艺术人类学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走向田野,到2006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许多研究艺术人类学的学者开始结成一个学术的共同体。走到今天,有关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也由此,需要对以往的研究有一个理论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灵魂,传统意义上的田野调查的理想对象是原始、封闭、落后的族群.然而随着中国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严格意义上的原始、封闭的族群已很难找到,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在这种变迁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的课题和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民族档案的田野生成始于在“文化生态—民族档案—人—民族文化”的认知系统中所展开的民族文化考察.基于田野实践,能凝练出民族档案的“探寻”、“认定”、“固化”、“留存”、“利用”五个环节,以作为序列化的田野档案工作范畴,初步建构具有序列感的工作知识谱系,再把其运用于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实现民族文化档案化的民间意识、民间行为在村寨中的约定俗成.  相似文献   

17.
目前普遍流行的人生观通常将生命视为一种与死亡战斗的悲剧——它们将死亡视为一种挑衅的敌人,而不是一种自然的凋谢——而这正意味着,我们正步步退让地跟死亡展开无力的挣扎。当青春行将消逝时,我们便处心积虑地要挽回它。当我们的敌火将熄之时,我们便重歧生气希望去催醒它。当我们的感官渐弛之时,我们便贪图生机。  相似文献   

18.
权雅宁 《思想战线》2013,39(5):40-44
沟通神话与历史、重构上古文明,可以说是文学人类学这一学派的特殊立场所在。立足文学本位,通过辨析虚构、真实与文学、历史的关系,重审所谓文学疆界的当代扩张现象和"文学终结论",发现在神话历史重构中,需要警惕仅仅将神话视为真实历史之部分反映这一表层理解,更不能将神话与历史混为一谈。把文学视为一个动态开放性的、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的符号体系,探讨其所表征的特殊的文化编码系统,在历史—神话的动态关系中发现新的知识秩序,是20余年来蓬勃发展的文学人类学对于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类学发展史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类学发展史中的几个问题王建民人类学在中国要有新的发展,首先应当加强田野调查,并认真研究理论与方法,同时需要回顾过去的历程,以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寻求出路。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就教于各位同仁。一、问题研究对学科史的意义在中国人类学发展历...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中经济人之间的交换行为,不仅仅只是交换主体间的“货币─—商品”交往,而且是在表现“物─—物”关系中蕴含着的“人─—人”关系。其中既有人与人的价值关系─—平等,又有人与物的价值关系─—自由,并且在这两种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升华和辐射出作为政治、法律观念的社会平等、自由观。可以认为,交换环节是平等、自由观念的真正起源,是社会平等、自由观的秘密之所在。市场经济的交换形式决定了交换主体之间的平等。所谓交换形式,就是把商品或劳动只视为交换价值,把商品之间的关系只视为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且把进入交换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