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总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  相似文献   

2.
“新问题就要用新办法来解决”,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这一论断,既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阐述,又是认识和处理一切问题的方法的重要概括。正确领会这一论断,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而且对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一个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重大论断,需要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内涵特征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来进行深刻把握。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滥觞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精神谱系的逻辑起点和精神之源;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同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内在耦合性,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承续与发展;从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使命的精神概括,是对党百年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是一个"是顾颉刚于抗战期间提出的一个重要民族理论。从现有资料来看,顾氏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一理论,不仅在于其从前人如梁启超的民族论述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更在于其能够运用"考究典籍"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建立了这一既有历史根据、又有调查依据的理论。此论一经问世,不仅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争,还引起了政界的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戊戌变法”一百周年祭。一百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饱经忧息的中华民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已站起来的中国人回首近代历史上这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不仅要认识“戊戌变法”是使中国社会走上向近代化全面转型的真正开端,而且要认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而看清思想启蒙对社会变革的巨大促进作用。为了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本刊推出著名学者李书有的力作《戊戌启蒙思潮再探讨》,作者认为戊戌启蒙思潮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时间的晚生性,中国的启蒙思潮自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栅搬来迟,既滞…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能动性和先导性作用,不仅提升了各界对教育的认识水平,而且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这一思想转化为党和国家的理念和政策,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王淑琴 《求索》2008,(7):55-57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主张维新救国的重要启蒙思想家,从文本考察的角度看,《时务报》刊发的梁启超的维新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而做出的强烈反映和路径选择。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深为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又不受拘泥。他以“公理”观论述维新的合理性,这是认识和思维上的一种提升;同时梁启超认为维新的核心在变革政治制度,这与之前的洋务思想从物质器皿层面改革的思路已经大为进步;更重要的,梁启超主张“开民智”、“育人才”。注重“民”的作用和价值,显示出他的政治文明远见。这奠定了梁启超不朽的思想文化地位与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具而言,这是指清末立宪运动时梁启超的政治学和民初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政治学。如果《新青年》的政治学成为20世纪一百年来的政治学主流,那么,梁启超的政治学因其梁氏"保皇"之名,早已被历史亦即一百年的革命史弃之如敝屣。  相似文献   

9.
<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对于这一重大论断,我们应如何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10.
一次,与朋友谈论科学美学,说到三位大师,他们在诸多方面都很相像。这三个人就是梁启超、苏东坡和歌德。 一个趣味始终的人 在我国,有不少教育家、学者提倡情感教育、兴趣教育。梁启超(1873-1929)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1.
台湾问题是我国中华民族的内部事务,同台湾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即“台独”势力的斗争,是全球性民族问题的一个热点,是中华民族同西方列强持续一百多年民族抗争的继续。这是当前中华民族在国际上最为严峻的一个民族问题,不仅国内56个民族密切关注,国际上各个国家和各种政治势力也在密切关注,是民族团结还是民族分裂,是祖国统一还是分疆裂土,这对我们国内的民族问题和国际上的民族利益都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同志接受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采访,当时华莱士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时,邓小平…  相似文献   

12.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这一重大论断贯通历史与现实、熔铸理论与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的形成有其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15,(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这一系列论断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  相似文献   

14.
杨泽柱 《政策》2006,(11):19-22
“三个三工程”即“三个一批”、“三个一百”和“三个一律”。“三个一批”,指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方面,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国有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一批民营企业培育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三个一百”.指在加快发展方面,重点支持一百家大型企业做强做大,重点培育一百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重点推进一百个工业重点建设项目。“三个一律”,指在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凡是可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凡是可以取消的收费一律取消,凡是可以精简的审批一律精简。实施“三个三工程”,是省政府为加快推进我省改革和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此项工程实施至今已有三个年头。其进展成效如何?其工作如何深入推进?本期《特别策划》栏目特约请有关部门撰文.全面介绍工程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安排。希望各有关方面、有关单位和相关企业,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工程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做好相关工作,深入推进“三个三工程”,为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杨林兴 《创造》2023,(4):38-42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提出了“两个确立”的重要政治论断,这是党百年奋斗的最重要历史经验,是党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政治论断,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最重大实践成果,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同志指出“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谋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策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治国理政智慧的重要体现,就是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给自然生态以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使自然生产力逐步得以恢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7.
现今时兴“自传”的写作方式,但是在立“传”的时候,怎样客观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梁启超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正确模式。本文从《清代学术概论》里梁启超关于自我思想的评论出发,结合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用详尽的事实来评述梁启超为自己立“传”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三个不动摇"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明确提出的重要论断。"三个不动摇"明确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的政治定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的事业方向和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动摇的宏伟目标。从理论上全面把握"三个不动摇"提出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的共生逻辑,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邵凌云  ;邵凌霞 《前沿》2014,(21):78-79
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苟子德育思想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本文主要是从苟子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目标、方法途径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浅析其主要德育思想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鹏国务院总理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志:今天,中英两国政府顺利地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已经宣告成立。历尽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将永远载入史册!今天又是中国共产党76周年生日,的确是一个双庆的大喜日子。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香港回归。这不仅是庆祝香港新纪元的开始,庆祝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大胜利,也是庆祝人类正义和进步事业的重大胜利!在香港回归之际,我们不会忘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屈辱和抗争的历史。一百多年来,无数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