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良玉 《学理论》2010,(13):131-132
近代史研究的新范式是指由李时岳先生提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线索和新体系。新的研究范式肯定近代中国为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的各种努力。它构成了新权威主义形成的思想资源。新权威主义截取并想象了新范式对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的肯定的评价,把新范式的阶梯性的超越视为历史理性的缺失,在理论上没有超越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2.
泛娱乐主义思潮是一种极具隐蔽性与危害性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自产生以来便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与批判。批判范式历经由“批判”到“引领”再到“治理”的转换,这种转换主要源于: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复杂性、综合性的内在要求,解决单一批判范式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乏力的客观需要,以及构建泛娱乐主义思潮系统性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通过梳理分析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范式转换的历史演进脉络与内在动力,可得出以下经验启示:重视“谱系”问题研究,深化泛娱乐主义思潮学理批判;实时监测,加强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综合借鉴,加速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向“治理”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相同步,与变化莫测的国际风云和国际潮流相伴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研究范式、"人学研究范式"和多种研究范式。文章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现状,审视"社会哲学"研究范式和"人学研究范式"两种主要研究范式发展的逻辑必然、反思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超越和扬弃两种研究范式要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构建个人与社会"互构谐变"观,实现个人与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政府职能范式是基于政府治理结构的职能规模和职能关系模式。政府职能范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行政生态的变化。每种政府职能范式的形成和运作都以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理论为基础。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管理来看,其中一定时期的主流政治、经济理论和管理思想对政府职能范式的选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西方政府职能范式呈现三个发展阶段和演变趋势:即基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放任型职能范式”;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拯能型职能范式”;基于多种理论和改革实践探索的“共治型职能范式”。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事物的共同本质、共同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特殊规律。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两者互相联系,不能割裂。任何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它告诉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必须遵循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法治化研究主要有国家主义、本土化、新制度主义、现代化等四种范式。虽然各有特点和优势,但是这四种研究范式过于注重从宏观层面分析国家、社会元素在乡村法治场域中的张力逻辑,强调乡村作为"国家治理单元"和"基层社会自治单元"的二元属性,在分析理路上存在明显的限度。基于此,在对四种研究范式进行检视和整合基础上,结合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研究范式,从国家——社会的中观层面考察城乡融合演进的上下、内外因素,并以城乡融合作为分析视角,对新的研究范式做出尝试性建构。  相似文献   

7.
"国家与社会"研究思潮对于中国乡村研究的渗透发轫于乡村研究的两大课题: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以及基层治理。其理论预设存在两种基本取向:一种取向是"国家社会的二元分化",另一种是"社会中的国家"。"国家—社会"分析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国内某些传统学科的研究范式,对于中国乡村现象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但是其局限也非常明显,需要从研究方法上反思并超越。  相似文献   

8.
法学新视域:后现代法学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法学是后现代思潮中的重要支流,它对后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的自治性、普遍性、一元性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和辛辣地批判,总结其思想特征并进行利弊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审视现代法治,并为法学研究提供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9.
民主政治建设研究是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研究已经运用了比较现代化、个人——国家、国家——社会、制度主义以及后现代化等范式,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但是要深化民主政治建设研究,我们中国政治学科还必须树立对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强烈的使命感,让多种研究范式并存并发展和运用新的研究范式,同时,还要将构建一种真正的解释性民主政治理论和规范性民主政治理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研究文献、课题等资料的分析表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社会思潮研究范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影响范式",这一范式以研究社会思潮的"影响"问题为基本学术旨趣,围绕"影响-批判"这个基本范畴,形成了以"思潮批判"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另一种是"引领范式",这一范式以研究社会思潮的"引领"问题为基本学术旨趣,围绕"引领-共识"这个基本范畴,初步形成了以"主体引领"为核心的话语体系。未来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社会思潮研究范式更好地实现由"影响范式"向"引领范式"的转换:要在继承"影响范式"研究成果基础上谋求范式转换,紧紧围绕"引领人"这个核心问题推进范式转换,在回应实践问题过程中最终完成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各国都迫切需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政府该发挥一种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使这一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本文从公共权力的视角入手,通过对公共权力基本内涵的分析,界定了"有效政府"的范式,为我国行政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市场机制演进的必然性与数字技术赋能的可行性,作为外生冲击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从工业经济就业范式向数字经济工作范式的转型,这种新工作范式主要体现在从组织型就业向自主型工作转换,从集中型就业向分布型工作转换,从单一型就业向多元型工作转换。新工作范式推动了新工作政策框架的形成发展与优化完善,新工作政策框架主要着力于创造更加稠密的工作市场和促进更加便利的工作匹配,着力于包容更加多元的人力资本关系和提升更加专业的工作技能,着力于提供更加普遍的社会保障和保护更加全面的工作权利,从而能够真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讨论媒介变革中的两种范式--"数字革命范式"和"媒体融合范式"加以比较,并从媒体融合范式的理论框架出发,试图重新阐释中国媒体融合进程的主要特征与政治逻辑。从这一框架理解政府主导下的媒体融合进程,能够清晰地辨析出,这种政治与技术、产业间的互动可以有效地纠正技术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偏向"。中国的实践也反过来丰富与拓展了媒体融合范式的涵义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 citizenship for articulating progressive policy development in Canada. I argue that the revisioning of social citizenship is hampered by a recent notion that it is part of the superseded welfare policy paradigm of the past. Many analysts characterize a shift in the objectives of Canadian social policy as a move away from a 'golden age' policy paradigm, which emphasized the social rights of citizenship, to a neo-liberal paradigm promoting market citizenship. I suggest that there is an overstatement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f the extent to which social citizenship rights were ever realized, or even pursued, in Canada. There are two tendencies toward over-generalization in the literature that obscure a more complex picture of social policy development in Canada. The first conc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policy and the social rights of citizenship. The blurring of these two concepts underlies some of the overstatement in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past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citizenship rights. The second tendency to over-generalization relates to the observation of a paradigm change in social policy orientation. While things may be shifting, there are grounds to believe that this is largely a within-paradigm intensification--from mean and lean, to meaner and leaner. Finally, I suggest that the conceptual foundations of the social rights of citizenship must be re-worked in a way that acknowledges contestation over the terrain and quality of the 'social' and that challenges the distinctness and priority of the 'market'. There is a continuing need to strengthen and promote the social rights of citizenship as a discursive and practical challenge to neo-liber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good' society as a 'market' society. This would involve contesting the claim that the market is the arbiter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claiming the market itself as a social arena.  相似文献   

15.
16.
面向公共决策的技术评价范式与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评价起源于从社会的角度上关注技术发展,通过向决策者提供可能影响未来技术的消息,早期技术评价发挥的是预警功能,其理念是期望能够依据评价结果采取行动以避免负面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新的技术评价模式与方法工具开始涌现,技术评价逐渐被认为是一种用来管理技术的战略工具,而不仅是一种决策过程中客观、中立的输入因素。对不同技术评价范式的特点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专家学者的倾力支持,在公共行政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同样有一批优秀的公共行政学者推动了公共行政不同分支领域的衍生与发展。运用作者共被引和信息可视化方法,对权威期刊《公共行政评论》(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于1975--2008年间发表的论文引文中被引频次前50名的学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展现了公共行政领域的主要学术流派,并验证了公共行政研究确实是在沿着范式转移的轨迹更迭交替着。而这种变迁是相对的,大部分时间内,不同范式之间以及和其他学术流派之间是共存、互动甚至交融的。研究还发现,网络化治理正凭借其多中心和网络化的组织基础以及服务治理的先进理念迅速崛起,它将成为公共行政新的研究范式,而基于网络理论的公共行政理论大整合也将很有可能成为公共行政未来的研究热点。此外,实证结果与公共行政范式分类的高度相似性也充分表明了作者共被引和信息可视化方法的科学和有效,它的确为学科范式研究提供了一条定量研究的新思路和一个宏观分析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term neoliberalism became associated with process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tructuring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during the latter ye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hile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processes is undisputed, the extent to which neoliberalism constitutes a coherent and consistent ideology, or merely a contingent and contextual set of broadly related policies, remains a source of contention.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is question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of neoliberal transition in Britain and Chile. Drawing on the model of historical comparison developed by Antonio Gramsci, we argue that these two countries represent paradigm cases of the constitutional and authoritarian routes to neoliberalism. However, by focusing on the discourses of national renewal in the speeches and writings of Margaret Thatcher and Augusto Pinochet, we argue that both cases rest on a particular articulation of the themes of coercion and consent. As such, we suggest that while each paradigm articulates these themes in distinct ways, i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at is essential to the political ideology of neoliberalism, as the coercive construction of consensus in Chile and the consensual construction of coercion in Britain.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转型中的公共行政价值的回应与平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行政范式转换与社会治理范式变迁相生相伴,每一种社会治理范式实际上都在寻求回应与平衡效率、责任、公平等核心价值,只是在社会治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某一种公共行政价值有所侧重而已.从公共行政价值多元交叉并存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倡导效率、责任与公平等核心价值并重、统一、均衡的科学公共行政价值观,不仅有助于科学把握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规律和走向,破解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悖论,也有助于社会治理持续均衡发展,从而更好地强化公共行政精神,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0.
根据库恩的科学范式转换的观点,目前公共行政领域的两种范式:新公共管理范式和新公共服务范式。两种范式的关系并非替代而是传承与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他们对理性的关注、对参与的关注、对组织弹性化改革与放松管制的态度的比较来说明。了解两种范式的关系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困惑有指导意义,提示我们对新公共管理的成果是批判继承而不是抛弃,最终实现公平、公共利益和效率效能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