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与启蒙关系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的研究课题;马克思既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儿子,又是启蒙的尖锐批判者。他批判了启蒙的阶级立场及其“应当”逻辑,吸收转化了其人道理想;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批判,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使在启蒙那里陷入乌托邦的人道理想具有了现实可能。马克思哲学是一种超越现代性的现代性哲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的启蒙发生了转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命题是在对"救亡压倒启蒙"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来的。高举马克思主义启蒙旗帜,担负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当代使命,需要正确审视"救亡"与"启蒙"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政治哲学基于他所创立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现了对启蒙理性两种政治哲学基础即近代先验论和经验论的超越.并且在此引导下,马克思完成了对启蒙理性的先验理性维度的国家理性和经验理性维度的单子理性的双重批判.在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政治哲学对启蒙理性进行了重构,从而产生了独具实践性、辩证性和社会历史性特色的理性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层面提出了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并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的揭示.其基本的思路是:从人的生存需要的自然本性出发,把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实践即劳动看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内在本质.这样做,一方面批判了西方近代启蒙哲学把理性视为人的本质以及与费尔巴哈把人的自然性等同于人的本质的形而上学做法;另一方面又从现实的人的劳动出发去说明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及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理解为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历史的过程,从而把劳动解放看作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近代理性主义的批判性反思是终其一生的。他从现实和历史出发对整个近代理性主义的抽象性和意识形态本质及其社会历史根源进行了全面批判,这也是对哲学与世界、理论与现实之关系的根本反思,彰显了马克思与传统哲学所不同的观照世界的方式。马克思既批判了理性观念成为现实之统治的抽象逻辑,也批判了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本性,并且揭示了其抽象性和意识形态本性的现实基础和产生机制在于资本的本质和逻辑。  相似文献   

6.
弗兰尼茨基认为,马克思强调人同其他存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性的存在,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活动。实践作为普遍的、自由的、创造性的和自我创造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作为哲学人本主义,要获得关于人的本质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就要进一步分析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构和内容。实践活动的本性决定了它要不断地扬弃自然性和给定性,不断地指向未来。在此意义上,人作为实践的存在,就具有永恒的不完善特征。  相似文献   

7.
路晓冰 《理论学刊》2006,1(4):104-105
现实主义文学以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规律为准则。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要求与启蒙现实主义文学所自觉承担的历史责任,恰恰在现实主义的这一准则下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启蒙现实主义文学以文化批判为手段,以推动社会变革为目标,力图挖出国民的劣根性以警示国人。20年代早期的乡土文学文化批判色彩浓厚,充分体现了启蒙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随着启蒙主义的落潮,后期的乡土文学渐渐走出了启蒙现实主义文学的笼罩,表现出新的文学质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新时期戏剧最宝贵的探索期。探索戏剧所展现的启蒙精神经历了从社会启蒙到文化启蒙、从时代批判到历史追寻的深化,而在启蒙精神构建的同时,在美学上却选择了现代主义。从形式上看,探索戏剧似乎存在着启蒙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之间的某种矛盾,但无论是启蒙精神诉求、还是现代主义选择,都建立在共同的现代性追询的本质之上,都源自内在统一的对现代性愈加自觉的探索趋动。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启蒙本质上是消解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使人获得"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但启蒙在后来的演进中又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启蒙变成了"神话",人又重新陷入了"非神圣形象"--"资本"的"自我异化"之中.马克思哲学的使命就在于揭示资本逻辑的"自反性",把人再次从"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中拯救出来,从而超越启蒙,进行启蒙的"再启蒙".  相似文献   

10.
对人类的自由与解放的追寻是马克思精神的基本旨趣,也是人类精神永恒的共同主题。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人,一个通过自己的活动创造生命的人;同时,现实中的人又是一个被异化的人、一个不完满的人。然而人的本性具有超越性,在人的劳动创造之中就已经本然地展现了一条出路。在寻找解决这种矛盾的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类解放的诉求。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理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性的反思人类的生存现状。因此,着眼于对人的本质存在的澄明的基础上,马克思解放理论依然能够为当代生存提供一种真实可靠的人类解放的现实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1.
索绯阳  马强强 《世纪桥》2012,(23):27-28
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现实批判本性作出当代性的阐释,是马克思辩证法研究中的一项重大理论课题。人的生存性实践活动对辨证法有着生存论上的本体意谓,同时作为批判反思性的、否定性的和超越性的辩证法又是我们行动的灵性指南。马克思辩证法是作为人在生存性实践活动中达成人与整个世界相互中介和和谐沟通的根本的解释原则,充分彰显了人未来生存前景中的各种可能选择和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12.
康德认为启蒙是一种状态——结束人类的未成年,走向成熟的彼岸。而这一切需要不屈从任何权威的"批判"。《无能子》虽成书于唐末却带着它独有的批判精神,它不是对短暂而逝的现在的感受,而是将现在"英雄化"的意志。其思想与后现代沟通契合,它那自我管理、有限政府的无为政治;万物同根、崇尚自然的生态政治;崇尚平等、厌弃名利的反物质主义;叛逆知识话语体系的反智主义,让人感受到批判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性特质的启蒙意味。  相似文献   

13.
杨晓平 《探索》2011,(3):166-170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篇檄文。在该文中,马克思首次对现代的政治解放、启蒙原则和市民社会作了全面批判,指出政治解放由于未能也不可能消灭自己的前提,即私有财产和宗教等,因此不是彻底的人类解放;启蒙原则所确立的自由人权由于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分离基础上的,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权利,因此绝非普世价值或人的自由;而市民社会由于资本金钱统治着一切,拜物教或利己主义成为基本原则或精神,因此也是一个彻底异化并产生出上述异化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胡适:现代启蒙的两种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与胡适既是当下文化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百年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能不认真对待的问题.理解鲁迅、胡适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启蒙思想,应当充分注意到他们对社会、对人的生命及其生存的体验,尤其要注意到他们个体生命世界的感受.鲁迅着重探讨人的生命生存世界,通过民众日常生活的叙述阐发关于生存和生命的哲学;胡适则着重解决人的语言问题,由语言问题进而解决文化的问题.胡适不像鲁迅那样直接面对启蒙对象,也不是立足于国民性的批判,而是在文化秩序的重建中试图建立一种规范化社会,从而达到启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卢梭兼具作家和学者两种身份。作为一位令世人瞩目的近代西方思想的启蒙者,他的自由民主理论影响深远;而作为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文知识分子,他的宗教观念却常常为世人所忽略。恰恰在被诸多启蒙先锋批驳得无以复加的“上帝”那里,感性的卢梭开始了理性的思考,从终极的灵魂栖息所发掘到了人的道德本性和情感基础。卢梭的宗教思想是其整个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他与其他启蒙大师之间差异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张典 《唯实》2000,(9):124-128
许多学者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看作是鲁迅在坚持启蒙立场的同时,对启蒙运动的超越,是反启蒙的,而且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直接等同于西方反启蒙的存在主义,这是不准确的。鲁迅的虚无心态并不是反启蒙的,而是他深感中国启蒙运动过于艰难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露,是他的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孔亭 《新视野》2012,(4):112-115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戊戌维新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年辛亥革命前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启蒙知识分子从开启民智、培养新民入手,追求国家的富强与独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专制体制的批判越来越激烈,对启蒙思想的实效性的追求日益强烈。可以说,从追求国家独立、国民自由到提倡个人自主、个人解放,再到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救国,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演变的重要脉络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人类真正从整体质量上脱离动物界是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为界碑的。作者提出:社会化的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断丰富着的人的本性的需求,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乃是一种具有极丰富内涵的矛盾运动系统,其整体动向就是文明进步。作者认为:人是文明的载体,而人历史地创造的人类文明是人可以直观自身本质的确证。在现实生活中,人以其愈来愈精明的创造才能,在劳动创造中推动文明进步。建设文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毁伤文明的野蛮行为是人性沦丧的耻辱标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关于文明问题的进步思想的基础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武器,深刻地揭示了文明的本质: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革世界实践活动积极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自身在实践中不断进化、发展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还是其发展的历史,都是一部对现实的批判史,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这种批判性既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也不同于康德的批判哲学.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批判现实中揭示时代的发展趋势,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后,仍然需要通过自我批判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本身得到发展并永葆生机和活力.所以,被长期忽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本性,应在当前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得到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