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二邵"邵力子(1882—1967),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位著名报人。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所谓"浙江二邵"之称,这是指浙江人邵飘萍和邵力子,他们都曾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代巨擘。  相似文献   

2.
王炳毅  忆剑 《各界》2008,(2):79-81
(一)   我国近代杰出报人邵飘萍遇难已八十年了,他是在1926年被反动军阀杀害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一些报刊上多次提到邵的夫人祝文秀晚年在无锡家乡生活的情况,特别强调她是贫苦农家女儿云云.……  相似文献   

3.
我在一九八六年第二十五期《瞭望》上拜读了郑逸梅撰写的《邵飘萍烈士轶闻一束》,感慨系之,引起了我对飘萍无限的缅怀之情。 但郑先生文章中尚有几处传讹之处,现特作如下补正:  相似文献   

4.
散木 《党政论坛》2008,(14):58-59
“浙江二邵”邵力子(1882—1967),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位著名报人。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所谓“浙江二邵”之称,这是指浙江人邵飘萍和邵力子,他们都曾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代巨擘。  相似文献   

5.
<莱茵报>时期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内研究多侧重于探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较少从整体上加以探讨.从整体上关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以研究其精神实质即是理性批判主义.理性批判主义的根基在于批判理性,根源于马克思的批判理性观,理性批判主义具有内在的困境,这一困境存在于理性批判主义的出发点、对象与目的之间,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国家观中集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程应峰 《各界》2008,(6):15
张恨水为文始于在<皖江报>当主笔,月薪8块银元.那时,8块银元足以让他在经济上自立.24岁那年,他依靠在<皖江报>挣到的积蓄,只身北上投考北大.……  相似文献   

7.
秦燕春 《各界》2008,(5):57-60
民国建元、袁氏当国以后,由日返沪的章太炎的确不断发表政论文字,诸如<致袁世凯商榷官制电一>(1912年2月)、<论国民捐之弊>(1912年6月)、<内阁进退论>(1912年6月)、<新纪元星期报发刊词>(1912年9月)等.……  相似文献   

8.
傅国涌 《各界》2008,(5):61-63
1934年冬天,杭州<东南日报>记者黄萍荪夜访陈布雷,当时他从浙江省教育厅长位上卸任不久,住在西湖小莲庄.记者问他当年发表在<天铎报>的文章哪篇最有代表性,他说是一篇写于辛亥革命之际的社论,题为<钱鏐弩,鸱夷血,呜呼寂寂!>,……  相似文献   

9.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由<电工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整合而成的一门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继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西方诠释学的理论表明,含义与意义是文本诠释中两种不同层次的内容,它们分别标示着诠释的知识性向度和意义性向度.皇侃的<论语义疏>汇存了汉魏六朝近五十家<论语>注释,作为对<论语>的不同诠释,其中汉儒的注释侧重在<论语>的"含义"一面,玄儒的注释则侧重其"意义"一面.由于知识与意义两种诠释向度的不同特点,汉儒对<论语>的注释主要是知识性的积累,玄儒的诠释则在意义性向度上推进了<论语>的深层义理.  相似文献   

11.
据<东方今报>报道,河南民权26岁女子李艳,半夜起来上网偷菜惊醒丈夫,10月16日凌晨被丈夫赶出家门.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对朱熹有关<大学>的"移其文""补其传"进行了批判,强调要恢复<大学>"古本",并通过对格物、新民等范畴的创造性诠释,论证了"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等命题,实现了对<大学>的心学化诠释,最终为其心学体系确立了经典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演艺界中最低调的一对情侣-董洁与潘粤明在北京举行了婚礼.董洁以"谋女郎"成名,主演过电视剧<金粉世家>.而潘粤明以文艺青年形象著称,曾主演过<京华烟云>和<白蛇传>等电视连续剧.  相似文献   

14.
阴孚 《各界》2008,17(6)
池莉是目前中国文坛炙手可热的女作家之一.早期,她以"新写实主义"经典力作"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享誉文坛,并奠定了基本创作特色:关注市民阶层,擅用细腻、平实的笔触对日常生活进行"原生态"的再现.  相似文献   

15.
三、<殷先公先王考>和<续考>:熟练运用"二重证据法"取得的重大成果 王国维成熟地运用"二重证据法"取得的重大成果,是1917年初先后撰成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两文.因其所运用的方法缜密精当,解决的问题重大,为研究者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故成为近代史学史上意义重大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宪法"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与当前先进的国际竞争法律接轨,通过对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三类主要垄断行为的规制,构建了反垄断法体系的基本框架.<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宪法"的实施必须打破行政垄断.<反垄断法>第8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这是中国特色的"经济宪法"的核心所在.<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宪法"实质是关注民生、保护民利的深层立法,体现了反垄断法的民生意义和民生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经典中,它也许是最不带有经典意味的,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根据<汉书·艺文志>上的记载,<庄子>传世作品应该有五十多篇,但是到今天我们可以见到的,就只有三十三篇了.这就是晋代郭象整理出来、流传至今的<庄子>.其中"内篇"是七篇,"外篇"是十五篇,还有十一篇是"杂篇".  相似文献   

18.
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经历了从理性国家观到国家批判理论的转变过程.其一,在<莱茵报>时期,由于深受黑格尔国家哲学思想的影响,马克思认为国家只不过是理性精神的体现.其对国家的态度是非批判性的.其二,青年马克思的一个根本转变,是他抛弃了黑格尔的国家观,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现实的构成部分,是国家的存在方式.这表明马克思的国家观开始具备批判精神.其三,青年马克思国家观质的飞跃的标志是对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明确区分,这集中体现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青年马克思国家观的转变并不彻底,带有"粗陋"的痕迹,但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现代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辻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他的早期作品<偶像再兴>(<告白与广告>、<三个视点>、<关于创作心理>、<忠言>等文章)中展示了和辻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其中贯穿着一个体现其艺术观的核心思想,即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和辻的这一艺术观不仅对于艺术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揭示,而且对当今的艺术创作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启发性.本文主要研究和迁哲郎的"人格性的生命"的艺术思想.将从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的形成、"人格性的生命"与艺术的结合的必要性以及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的提升,三方面着手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0.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公共管理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06年-2007年发表的论文的篇幅区间、署名情况、作者构成、引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载文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参照2004年-2005年<学报>的统计数据,并与四种管理类期刊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学报>四年来形成了独立、自由,严格恪守学术规范、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学术风格.在统计整理四年来<学报>载文关键词的基础上,得出了有待完善的公共管理研究主题词表,为厘清公共管理研究的"问题域"打下了初步基础.通过对<学报>质量控制体系的解读,得出:<学报>四年来的进步和成就绝非偶然,一个比较成熟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