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当中,作者常常会通过游历的方式在其作品中使其作品中的人物得到历炼并进一步地成长、成熟,通过这一方式使这些人物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身。马克·吐温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批评作家,同时又是幽默大师及儿童心理学家。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通过哈克的一系列冒险经历揭示其道德和心理的成长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哈克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并变得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美国小说相比,美国后现代小说消解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否定了小说话语的表意功能,追求语言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其随意性和矛盾性常常充斥整个文本.力图展现美国后现代小说话语的特点,从而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美国小说提供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吐温在其创作的几个阶段作品风格各异,从最初的轻快幽默转变为辛辣讽刺最终陷入悲观主义.试图从马克·吐温所处时代美国社会变化及其个人经历的变化中,探析其悲观主义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他的"活教育"理论,对当今家庭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试图探讨如何通过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更好地实施家庭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5.
北强 《各界》2008,(9):40-43
李靖是个中国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无论是官方正史还是野史小说都有他色彩丰富的一笔.野史小说封他为风尘三侠之一,把他和莫须有的红拂、虬髯公搅在一起,塑造成一个来无影去无踪,仙风鹤骨,兴唐灭隋的江湖豪侠形象.……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27)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面纱》因其独特的人物刻画,隐性的东方主义思想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但鲜有研究者以具体人物设置为切入点研究小说所隐藏的东方主义思想。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处处体现着西方人的"超能性"和东方人的"无能性"。试图对小说《面纱》中不同人物的形象设置问题进行深入解析,进而从东方主义理论视角下挖掘出深藏于小说背后的"自我"和"他者"身份。  相似文献   

7.
殷健灵 《民主》2014,(3):60-63
2013年秋天,赵丽宏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童年河》。理论家刘绪源欣喜地谓之日“儿童文学的意外收获”。凡读过小说的人,恐怕都会生出与绪源先生相似的感受。这种欣喜并非来自于成名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偶或眷顾,而是直接来自作品本身所带来的审美愉悦——这是一部真正的浑然天成的儿童小说杰作。  相似文献   

8.
郭媛媛 《学理论》2010,(22):165-16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贝内特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运用语用学中的礼貌策略就《傲慢与偏见》中的贝内特先生的言语行为考察他的交际策略,并就五种礼貌策略提出相应的事例,以期领略作者用于人物塑造、情节处理等的艺术手法,从而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更深刻地认识奥斯汀作品的精髓,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9.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美国自成立时就是个共和制国家。其实在19世纪,美国出过一位鲜为人知的"皇帝",这位被称为"诺顿一世"的"美国皇帝"曾下令解散美国国会,还想建立"联合国",他可能还是马克·吐温笔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国王的原型。  相似文献   

10.
徐燕燕 《各界》2006,(12):56
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悲剧的理想和现代小说的现实意义在他的小说熔为一炉,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的悲剧,产生了与古典悲剧同样强烈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因此,哈代被称作“一位用小说形式写作的伟大悲剧家,用悲剧精神观察和描写生活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尤其以“环境与性格小说”为代表,丰富了悲剧美学。他所塑造的人物以其震颤心灵的悲剧而产生巨大的美感。该文以哈代悲剧小说中的最典型的主人公,《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为例,探求哈代悲剧小说的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吐温的早期作品颠覆了宗教伦理道德,并构建起人文主义伦理道德,体现着一种理性主义乐观,他的晚期作品体现着人文主义道德伦理的解构所造成的悲观的精神流浪.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迷茫的一代"的代言人,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很多作品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尽管不是他的代表作,但是从这篇短篇小说中,海明威的写作特点,如:小说中硬汉形象的塑造、冰山理论以及他的语言特色,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一天的等待》中的人物塑造方法和语言特点及变异,对海明威的写作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林晓辉 《学理论》2012,(20):182-183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一生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则是其儿童文学的代表作。马克·吐温通过以欢快的笔调对少年儿童进行的描写讽刺和批判了当时美国社会习俗的虚伪庸俗、宗教仪式社会背景下的刻板陈腐和学校教育的虚伪。这两部文学作品本身是姐妹篇,但也有些异同。  相似文献   

14.
刘郁琪 《学理论》2010,(20):185-188
书信体叙事是莫言小说《蛙》所采取的一个重要策略。书信体的朴素性、私密性和自由性,有利于小说实现以计划生育事件为背景来表现人性和人的灵魂,同时又不对计生制度本身的功过是非予以简单评价的叙事目的。为更好地完成这一目的,《蛙》还对传统的书信体叙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一种电子邮件式的内外嵌套型双书信结构和主人公和写信人相分离的叙述模式。这种改造所导致的戏剧化效果,一方面为小说的跨文体叙事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也使得小说的感染力和小说人物应有的心理深度被大为削弱。  相似文献   

15.
王斐 《学理论》2009,(18):83-84
作为“迷茫的一代”的代言人,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很多作品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尽管不是他的代表作,但是从这篇短篇小说中,海明威的写作特点,如:小说中硬汉形象的塑造、冰山理论以及他的语言特色,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一天的等待》中的人物塑造方法和语言特点及变异,对海明威的写作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新闻媒介把议论的焦点对准了克林顿总统的前南斯拉夫地区冲突调解特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他的名字连同难以扑灭的波黑战火,几乎天天突显于美国的新闻媒介,由克林顿政府里一位默默无闻的外交官员一跃而成为美国的“外交明星”.现年54岁的霍尔布鲁克原本是一位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今年8月,他受命担任美国总统的前南调解特使.几个月来他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巴尔于、中东和西欧地区,为波黑冲突的和平解决进行斡旋调解,成了美国国内外关注的人物.美国舆论一致认为,霍尔布鲁克目前的调解任务并不比当年足智多谋的基辛格的外交使命轻松.8月初的一个晚上,正在西欧度假的霍尔布鲁克突然接到白宫的电话,要他连夜赶回华盛顿,总统有要事相商.这位聪明过人的职业外交家立即意识到,他将面临一次难得的机会和挑战.当时,克林顿在波黑  相似文献   

17.
徐涛 《理论导刊》2007,(9):127-128
英国现代小说家贝克特的作品以反传统的"反小说"形式实验的开始,其大胆的表现手法令世人瞩目。他所刻画的不同的人物往往代表着不同的人格面具和心理层面,其作品特别关注的是小说的形式实验和小说艺术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27)
金庸小说不仅创造众多人物形象,更巧妙地安排着这些形象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使读者在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会人物本身的感情变化。其总体特征表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并不断地朝现实人生与现实人格发展。通过对这些过程的分析,掌握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金庸的创作之路和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9.
虽然不尽敢说赵松祥是受命于危难之间,但至少是在党的干部的威信受到极大损害,经济命脉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他来到了宝丰县,挑起了这沉重的担子.在短短几年内,保住了宝丰上千年赖以相传的经济命脉,使宝丰从"大猪圈"变成了"金不换"之地.在宝丰人民心中重新树立了党的干部的威信和地位.这就是报告文学《公仆》向我们展示的人物,照过去的说法,即为宝丰县人民的"父母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14,(3)
<正>2013年秋天,赵丽宏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童年河》。理论家刘绪源欣喜地谓之曰"儿童文学的意外收获"。凡读过小说的人,恐怕都会生出与绪源先生相似的感受。这种欣喜并非来自于成名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偶或眷顾,而是直接来自作品本身所带来的审美愉悦——这是一部真正的浑然天成的儿童小说杰作。其实,成名作家偶尔涉足儿童文学创作并非新鲜事。但就我目力所及,却鲜有作品让我印象深刻。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所写的并不是真正的儿童文学,只不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