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话被认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围龙屋缺乏保护措施,存留下来的完整建筑越来越少;娘酒的酿造工艺已经越来越无人问津,面临失传的危机.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必须从新生代青年开始抓起.为了更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新生代青年对客家文化认知的状况,进一步了解新生代大学生对客家文化的关注和传承力度,课题组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5)
客家门匾,是指客家人在民居大门的门框上方的一块长方形条框,选用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或体现房主理念的一个词语用黑笔写在条框内的匾额,有的还在边框以图案加以修饰。客家门匾蕴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已经发展演变为赣南乃至全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堪称客家文化的"名片"和"活化石",对弘扬和传承客家文化、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9)
宁化在客家人的迁徙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对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形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受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当地土著居民的影响,宁化客家文化在保留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蕴含了鲜明畲风色彩。  相似文献   

4.
对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其载体主要包括民居建筑、梯田耕作、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禁忌制度、村规民约等。发掘客家生态伦理文化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构建一种有客家特色的实现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现代发展模式,是当前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5.
《侨园》1995,(6)
以马来西亚太平绅士姚森良为团长,全国政协委员姚美良为顾问的客家文化寻根访问团一行20多人日前赴福建宁化石壁村寻根问祖.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从黄河流域南迁之后,大部分人首先在这里驻足开基,形成了华夏汉民族的一个新的民系.千百年来从石壁村再度播迁到海内外的就有127个姓氏.石壁村是客家的摇篮和祖居地.现在,海内外的客家人共有近一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国的客家人有1000万以上,还有400多万客家同胞居住在祖国的宝岛台湾.客家公祠将于今年11月28日落成,届时,全世界的客属团体将派出代表前来参加剪彩和首次的公祭典礼.石壁村将成为世界客家人的朝拜圣地.  相似文献   

6.
任何文化的产生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客家服饰文化的形成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早期客家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由于当地独特的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的影响,客家服饰在款式、形制上逐渐形成了自己风格和特点,正是由于这种浓厚的区域特色服饰成为了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赣南,生活着700多万客家人,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客家风情。一、客家人有一部悲壮的移民史客家,是汉民族共同体的一个分支,是汉民族中一支颇具文化特色的民系。客家人祖籍中原,自东晋以来,由于战乱、灾荒等种种原因,迫使客家先民不得不举族而迁,定居在赣闽粤这片三省毗邻的山区。并在这里发展成为既保留有古代中原文化传统,同时又适应于南方山区生产生活的客家人。  相似文献   

8.
时刻 《侨园》2013,(7):50-51
<正>关于太平天国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无论是资料汇编,还是专著论文,都有很多了,也出现了不少名家。不过他们大都是从中国近代史这么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上作研究的,未曾从客家这个角度切入,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其实无论是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还是做客家民系研究,客家与太平天国的关系都是绕不过去的。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太平天国革命都被视为"客家人的革命",这显然已是一个历史共识,一如《客家圣典》所概括的:"太平天国,在一部客家史、客家文化史与思想史里,都是一个巨大的惊叹号,是客家人自立、自强的里程碑。不仅仅由于它的悲壮陨落,更由于它  相似文献   

9.
南宋时期,客家民系形成于以闽西为中心的客家大本营地区.宋代闽西的陆路通道多,但多不通达.由赣入闽必须翻越武夷山的众多隘口;通往福州之路沿闽江边而行;通往漳州之道至南宋才被利用;通往梅州之道则"败不复修".闽西的道路对闽西客家社会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时刻 《侨园》2013,(8):46-47
<正>太平天国战争时期以及攻克永安后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是客家人实际生活的折射,也是客家人思想观念的反映,打上了客家文化的烙印。太平天国运动是以客家人为主导力量的运动,主要领导人和初期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客家人,有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此六人是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都是广东客家人。本文就再聊聊太平天国时期的客家妇女。自明中叶以来,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相继传到中国,在传播宗教信仰的同时,亦办学校、开医院,开展各种社会文化事业,使得教区民众的生活发生很多变化,尤其是妇女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广东是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重点地区。地处山区的闽粤赣容家地区,接受西方宗教的时间晚于沿海地区。据研究,客家地区大规模接受西方宗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到客家偏远地区,对于人们的宗教生活、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等  相似文献   

11.
时刻 《侨园》2014,(5):48-49
客家精神是来自5000年历史文化的沉积,来自万里迁徙的磨练,来自偏僻山区恶劣环境的锻冶,来自祖辈一代一代的言传身教,来自客属先贤"源于斯,高于斯"的添薪增彩。史学界为"客家精神"做了以下的小结:爱国爱民,反压迫反侵略;勤劳刻苦,努力开拓;勇敢无畏,富革命精神:挚诚团结,敬祖睦宗;不亢不卑,平等待人。所有这些优点也涵盖在中华民族之中,所谓"客家精神",其实是"中华精神"的演绎。  相似文献   

12.
时刻 《侨园》2013,(10):52-53
<正>英国人埃德尔在《客家人志略》中给客家妇女高度的评价:"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秀的劳动妇女的典型。"他在《中国访问记录》中又写道:"客家民族是牛乳上的乳酪,这光辉至少有百分之七十是应该属于客家妇女的。""客家是许多民族中最进步的民族,而客家妇女更是中国最优美的妇女典型。"本客家系列已在前面一期专门写了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客家妇女。但意犹未尽,本期还要专门再谈谈客家妇女。"日本女人以温柔顺从著称于世,而客家妇女亦毫不逊色。而且我们可以说,日本妇女之所以温柔顺从,是病态,因为她们的生活,需靠男子,不能不借此求怜国宠;而客家妇女的温柔顺从是健康的,因为她们都能独立生活,她们这样做,纯然是真挚的爱和传统的对丈夫的崇敬。"日本知名历史学家山口县造在他的《客家与中国革  相似文献   

13.
时刻 《侨园》2014,(4):52-53
客家语,简称客语,在粤东、珠三角、闽西等地区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客家话等,在其他部分地区还称涯话、新民话、广东话(或土广东话)、粤东语、怀远话、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历史上,客家语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广泛用于其宦方文书中.一般认为,客语在南宋便初步定型,而被定名为客家语是20世纪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梅州文化冠岭南”。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重文轻商的梅州人无可奈何地失落了。如今,梅州人开始从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寻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创新客家文化,打造“世界客都”的大幕就此拉开。  相似文献   

15.
民居建筑是构成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因素,又被称为“石头的史书”。在中华建筑文化的艺术宝藏中,客家民居是富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干兰式”建筑及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民居。深圳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其客家民居建筑具有明显的移民文化特征,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据史料记载,深圳的客家人大部分是中原南迁移民的后裔,其最早的居住历史可追溯到宋末元初,然而深圳客家的大部分移民主要是由于清初“迁海复界”而从赣、闽、粤等地成批迁入的,这次迁徙被称为客家人的第四次…  相似文献   

16.
时刻 《侨园》2013,(2):42-43
客家民居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干栏和云南一颗印,被称为中国汉民族的五大古民居.但比较而论,客家古民居以其建筑结构的严谨科学、建筑功能的完善实用、建筑艺术的奇巧完美,以及与宗法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巧妙结合,而最具历史性、民族性和对外神秘性.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如何继续弘扬发展客家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显示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时代特色是本文重点论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亓璇璇 《学理论》2012,(31):158-159
客家民俗体育是客家人在长期的山居生活中结合其风俗习惯和生产劳动所创造的活动项目。这些体育活动不仅具有反映客家人勇敢顽强拼搏精神和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文化意蕴,而且具有娱乐和健身、社会交际、教育以及增强团结和凝聚力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认识客家人     
丘岳 《侨园》2012,(12):43-43
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民系,是—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汉语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户"之意。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为了与当地原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是"客户"、"客家"、"客家人"。众所周知,汉族各大民系,几乎都是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14,(1)
<正>第十一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2013年12月19日在台湾台北举行。本届研讨会的议题是"社区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严隽琪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主席刘新成、蔡达峰,秘书长高友东出席。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