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啸山庄>作为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方面来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2.
小说<玫瑰·玫瑰>通过叙事人称、叙事迷宫、叙事圈套等艺术手法的恰切选择与运用,使得文本获得了足够的叙事张力,呈现出酣畅淋漓的叙事快感.  相似文献   

3.
通过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的比较分析,指出其内容、题材和对生存体验及性别群体的触摸和探索上相似,肯定了她们的女性自觉书写对女性小说的开创性意义,即用"反经验"的叙事角度对女性私人体验进行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格列佛游记>评论多关注小说的讽刺内容及其主题思想,揭露18世纪英国的社会、政治及宗教矛盾,从而说明作品的社会现实意义,较少关注小说讽刺艺术真正的源泉.试从"陌生化"理论分析<格列佛游记>的独特讽刺艺术,试表明其艺术魅力来源于作者在形象创造、语言描写、修辞手法及叙事视角上采用的陌生化技巧.  相似文献   

5.
基于叙事学理论并结合及物性系统理论,通过对凯特·肖班<一小时的故事>的文本分析,探讨了及物性系统与多视角叙述手法之间的潜在关系以及小说叙事视角的转换机制,揭示了及物性系统的主观无意识选择在人物刻画、情节组织以及主题表达方面所起到的客观作用.  相似文献   

6.
尚志远 《学理论》2014,(2):141-142
当代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甫一面世便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旋风,广受各方追捧、经久不衰。小说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故事,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了小说中展现的美好爱情主题和独特艺术魅力,其叙事策略及叙事手段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郁琪 《学理论》2010,(20):185-188
书信体叙事是莫言小说《蛙》所采取的一个重要策略。书信体的朴素性、私密性和自由性,有利于小说实现以计划生育事件为背景来表现人性和人的灵魂,同时又不对计生制度本身的功过是非予以简单评价的叙事目的。为更好地完成这一目的,《蛙》还对传统的书信体叙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一种电子邮件式的内外嵌套型双书信结构和主人公和写信人相分离的叙述模式。这种改造所导致的戏剧化效果,一方面为小说的跨文体叙事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也使得小说的感染力和小说人物应有的心理深度被大为削弱。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海明威文学的研究多于社会思想的分析,少于叙事艺术的探讨.<老人与海>以时空交差的叙事结构成功地表现了"老人"面对年迈体衰的现实,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如何通过回忆的形式唤起与大鱼搏斗的勇气,克服战胜死亡的恐惧心理,展开人类直面生命危机的心态与试图超越这种危机的努力,实现了时空表现艺术与"老人"心理变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混世魔王与端方相继由人变成了"狗",赤裸裸地展示着兽性.老骆驼爱猪胜过爱人,吴曼玲将狗视为亲人,游走在疯狂边缘的他们最终未能守住人之底线.毕飞宇在触及"文革"后期人的精神异化的同时,敏锐地将触角伸进人畜乱伦禁忌这一特殊领域.<平原>在延续贾平凹、莫言、张炜等人的人畜混杂叙事传统的同时,实现了"文革"叙事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最为熟知的代表作有小说<吉姆爷>(Lord Jim),<台风>(Typhoon),<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等.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是作者根据自身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中篇小说,是现代小说的里程碑,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生态主义角度分析小说的文化内涵,集中关注小说中折射出的人与自然、自然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从而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从生态文学的视角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都达夫的<沉沦>与鲁迅的<孤独者>所塑造的"零余者"与"孤独者"是新文化运动不同阶段的两个先觉者形象.虽然他们对待孤独与死亡的态度不同,但他们都很孤独并且由孤独产生的复仇意识是相同的.孤独者魏连殳是零余者"他"的形象的深化与发展.在创作上,这两部小说都具有自叙性和复调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鲁迅和井上厦运用极为相似的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和现实主义的客观描写相结合的叙事手法,分别再现了他们的故乡情结.但他们在主题表现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如果说鲁迅的<故乡>表现了憧憬自然美和批判现实,那么井上厦的<故乡的蝉>则抒发了作者反对战争、渴望人间真爱、希望世界和平的凝重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探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特点、情节模式和意象特征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该书的主要魅力之一在于作家将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意象等方面与小说的主题紧密结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的典型代表.从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入手就<红字>中描写的进步与保守,迫害者与受害者,法律与道德,文明与原始这四方面进行对比,探究霍桑在小说中对传统二元对立关系进行的颠覆.  相似文献   

15.
萧红以打破成规、自由创作的文体意识向传统小说发出挑战,使《呼兰河传》呈现出异样的风格。而萧红文本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又表现于其超前的叙事策略中。《呼兰河传》"散点透视"的场景性结构、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转换与"越界"、反讽的话语方式等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萨满文化是东北地域文化的源头,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广泛渗透于东北民众的生活方武及民风习俗中,也深深影响了当代东北作家董谦的小说<荒界>的审美取向.小说中没有凄美的爱情故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几乎是男女结合的终极目标,显现生殖崇拜观念的深刻影响.小说中塑造得最传神的女性形象兼具母性和神性的双重人格,闪烁着远古先民极度崇拜的始母神和萨满的影子.作品中女性形象几乎都是粗大、强悍、充满野性的气质.萨满教文化是<荒界>精神风貌的最权威的雕刻者,塑造了这部小说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在英美文坛才华出众且享誉盛誉的一位女作家。英国作家的身份赋予了她英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如字斟句酌,语言细腻准确、故事节奏紧凑等。同时作为20世纪初的女作家,她的短篇小说显示出独特的风格。在题材、语言形式、尤其是叙事方式上都大胆创新。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贯以其在叙事方式上的创新为评论界所称道。《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作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是其文风已经基本形成之后创作的作品。尤其是从叙事风格来看,已经可以称得上曼斯菲尔德叙事策略的代表之作。本文选择《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作为分析文本,通过从叙事视角和叙事语言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来揭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精湛的叙事策略,以此呈现曼斯菲尔德的现代小说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8.
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马丁·伊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塑造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这一超人般的艺术形象,是作家的"自画像",是一曲知识分子的精神悲剧.本文结合存在主义观点解读<马丁·伊登>,分析主人公马丁·伊登在追梦过程中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与探索.指出在"上流社会"背后隐藏的虚伪性.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杰克·伦敦以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0)
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草原日出》和姜戎的《狼图腾》中相似生态主义意识在当今世界文坛得到广泛关注。两部小说中诸多的叙事象征以生态主义为核心,语言极富张力,充分体现了草原文学的永恒魅力。本文旨在以生态主义叙事象征为切入点,解析生态主仆象征,生态他者象征和生态主体象征,对这两部小说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朱洪 《各界》2008,(12):80
1917年8月1日<新青年>第8卷第1号中,陈独秀在<三答钱玄同>的信里写道:中国小说有两大毛病第一是描写淫态,过于显露;第二是过贪冗长(<金瓶梅>、<红楼梦>细细说那饮食、衣服,装饰,摆设,实在讨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