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蒙德·卡佛是美国当代文坛一位颇有声誉的作家,其短篇小说名扬世界。作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短篇小说复兴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卡佛的作品和创作风格沿着其人生发展轨迹,由前期简约主义中呈现的残酷现实感逐渐转变为后期闪现的人性光芒。通过叙述策略的分析来解读其代表作《大教堂》中的不可靠叙述及反映出来的隐含作者,可以探讨其创作风格的变化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9)
文章试图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类型学方法探讨主题,集中研究艺术手法的方式来分析乌利茨卡娅新时期的这部短篇小说集《我们沙皇的臣民》,透视作家隐藏在作品中的人生观、世界观,揭示作家在该短篇小说集创作中的核心主题和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3.
<丽姬娅>是爱伦·坡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主人公丽姬娅是一位美丽、博学、意志力极强的女性,因此有人认为,该文本表现了坡与当时社会有所不同的新型女性观.其实,仔细阅读和分析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坡仍然没有逃脱男权思想的窠臼.拟从叙述声音和叙述眼光两个方面来剖析<丽姬娅>中的男权话语及其体现出来的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4.
张慧荣 《学理论》2010,(1):169-170
本文以霍桑三篇短篇小说《海德格医生的实验》、《胎记》和《拉帕其尼的女儿》中的三位科学家海德格、艾尔默和拉帕其尼对身体进行时间和空间向度甚至全面毒化改造为节点,描绘了生态灾难从个体到全局的发展曲线,以揭示霍桑警示片面追求工具理性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便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丑恶性,因此彰显其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作品如《罗生门》、《竹林中》已然成为世界性的经典之作。芥川龙之介借由作品,从人性的角度展开哲理性的思考,善于用短篇小说的形式揭示人性的真貌。  相似文献   

6.
孙超 《学理论》2009,(25):75-76
托尔斯泰娅以对边缘人物的高度关注和独特的写作手法著称当今俄罗斯文坛。其写作风格在短篇小说中体现得尤为鲜明。本文通过分析其代表短篇《奥凯尔维利河》揭示了小说的基本主题以及彼得堡在文本中的意义。托尔斯泰娅在文学创作上承继了十九世纪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并进一步发展了其中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7.
邱昌员 《学理论》2010,(23):193-193,231
王言锋的专著《社会心理变迁与文学走向:中国16-18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以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细致地考察了明清社会心理变迁对白话短篇小说发展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明中叶至清中叶白话短篇小说兴衰发展等问题,为相关或同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是白话小说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8.
作为"迷茫的一代"的代言人,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很多作品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尽管不是他的代表作,但是从这篇短篇小说中,海明威的写作特点,如:小说中硬汉形象的塑造、冰山理论以及他的语言特色,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一天的等待》中的人物塑造方法和语言特点及变异,对海明威的写作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斐 《学理论》2009,(18):83-84
作为“迷茫的一代”的代言人,美国作家欧内斯特&#183;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很多作品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尽管不是他的代表作,但是从这篇短篇小说中,海明威的写作特点,如:小说中硬汉形象的塑造、冰山理论以及他的语言特色,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一天的等待》中的人物塑造方法和语言特点及变异,对海明威的写作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海明威短篇小说《雨中猫》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各自优势与不足,提出准确把握其意义是翻译的基础,再以译入语优势表达原作之美。  相似文献   

11.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以短篇小说而闻名,她的许多作品都描写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女性对新生活的渴望,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主要从生态主义的角度来探讨肖邦小说韵写作技巧、写作主题和审美效果,从而分析肖邦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得人推荐,读了《作品》(广东花城出版社编辑)去年第九期上陆北威的短篇小说《田螺宴》,联想到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产生一些感慨,对小说的作者我们所知不多,而且又是讽刺作品,写来故事也颇带几份夸张,但笔者以为其主题和所塑造的主人公薛启亮人物形象以及对薛的人生仕途内心剖陈方面,对当前我们社会官场人心的某些现状针砭略能中的,因此可称算得上是一篇严肃的作品. 小说的梗概大致如此:薛启亮是位大学毕业在某局的机关科室有若干年工作经历的青年干部,这年他三十五岁,在他看来是人生仕途当迈上一步的年龄了.值巧局里人事有了番变动,该  相似文献   

13.
张扬 《各界》2008,(5):79-81
1963年2月,不满19岁的我写下了短篇小说<第二次握手>.我发现人们很喜欢这篇小说,手稿流传出去往往无法收回.于是一遍又一遍地写,由短篇渐成中篇.我在小说中热情赞美知识分子,宣传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杨亭 《学理论》2011,(5):65-66
对于人之本性这一哲学命题的研究古今中外就已有之。在对新西兰女小说家凯瑟林.曼斯菲尔德的著名短篇小说《园会》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对其中所蕴涵和揭示的人性哲理加以诠释和解构。  相似文献   

15.
韩国现代作家吴永寿,以短篇小说著称,一生创作了百余篇富含韩国乡土特色的抒情小说。小说塑造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渗透了其审美思想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海明威短篇小说《弗兰西斯·麦康伯的短暂幸福生活》和《了却一段情》中的自然和女人的形象,发现在这两篇小说中自然和女性呈象征性的对应关系。这两篇小说反映的是典型的父权制文化,自然和女人处于支配和压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王强 《民主》2013,(11):59-60
周啸虹短篇小说集《周啸虹短篇小说选》和《逝水》共计收录短篇小说42篇,这些作品着意记录、刻画大时代下一众小人物的悲喜人生,在作者笔下他们仿佛各自驾着一己扁舟在时代的洪流中自主沉浮,操舵抡桨应对不断出现的暗涌、险滩、跌宕与断流,时代的洪流为他们提供了不同命运之可能,他们的悲喜苦乐也反之试探出时代洪流的深浅、缓急、动静与安危。再进一步看,时代或社会或许必然经历不可避免的断裂、变迁与转型,  相似文献   

18.
巴塞尔姆在短篇小说《儿子手册》中对传统小说的消解的策略,可以窥视后现代主义文本的革命性及其解构本质。  相似文献   

19.
象征主义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珊珊 《学理论》2009,(17):181-182
本文对海明威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主义描写作了较为仔细的研究和分析。海明威用其独特的叙事方式,通过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死去的豹子、雪、秃鹰、坏疽等事物的象征意义,深入揭示了死亡的主题。而作者对主人公的描写也是自我感悟、自我反省的一个过程。他用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他对死亡的理解也到达了一个超脱的境界,人生的结束并不是幻灭,而是重生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国木田独步是明治时期的作家,一生写有几十篇短篇小说和大量的诗歌、评论、日记等。虽然他的主要成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的短篇小说,但其早期也出版过充满浪漫气息的诗集和散文,《武藏野》便是其中一篇。文中诗情画意的景色和作者丰富多彩的语言令读者感到清新、自由、朝气蓬勃,这些是其他作品所无法比拟的。探索《武藏野》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可以窥视国木田独步早期的文学性格,感受作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