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钟桦 《学习导报》2014,(3):57-60
在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著名的十大“三绝碑”:湖南郴州苏仙岭三绝碑、四川成都《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湖南永州柳子庙《苏轼荔子碑》、山东《潍坊新修城隍庙碑》、福建泉州《万安桥记》大字碑、河南临颖《上尊号与受禅碑》、湖南祁阳《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开善寺《宝志公象赞诗碑》、陕西高陵《李晟墓碑》、河南郑州《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在十大“三绝碑”中,湖南占了三席,郴州苏仙岭三绝碑位居第一。这足以说明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畅释“三绝碑”1960年3月,毛泽东乘专列从广州返北京途中,9日到达郴州,在专列上接见了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毛泽东问起郴州的"三绝碑"时,陈感到意外。毛泽东便笑着向在座的人们作了解释。北宋有个叫秦观(字少游)的词人,因与苏轼以词交往甚深,被政治...  相似文献   

3.
在郴州的苏仙岭百鹿洞旁那块巨大的石壁,被世人誉为“三绝碑”.历尽时代更替,风雨剥蚀,原迹早已湮没于枯藤荒草之中了.是毛泽东的直接促成,才使这一古迹重放光彩,成为今天湘南一天景观.北宋词人秦观以文会友,与苏轼交谊颇深,一度被守旧势力诬以“谤仙朝政”,削官去职,先后被流放到郴州、雷州(今广东海康县).一天,满怀悲愤,一腔凄苦的他游览了郴州名胜百鹿洞后,回到客栈,一气写成了《踏沙行·郴州旅舍》,把他报国无门的悲凉心境吐了出来.这就是“三绝碑”中的第一经.其词的内容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录处.可堪孤馆  相似文献   

4.
在郴州的苏仙岭百鹿洞旁,有一块被世人誉为“三绝碑”的巨大石壁。历尽时代更替,风雨侵蚀,原迹渐渐湮没于枯藤荒草之中了。是毛泽东的直接促成,才使这一古迹重放光彩,成为今天湘南一大景观。 北宋词人秦观以文会友,与苏轼交谊颇深,一度被守旧势力诬以“谤讪朝政”,削官去职,先后被流放到郴州、雷州(今广东海康县)。一天,满怀悲愤、一腔  相似文献   

5.
“口碑”一词常用来形容人们口头上对某人的赞颂或贬评。宋代《五灯会元》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后人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口碑载道、众口皆碑等成语。在我国传统文化习惯中,“回碑”更多的是与清官相连,为官者有所作为才能有好的口碑,赢得民心才能赢得众口称赞。 关于“口碑”的好坏之议,一般只涉及具体人,是对个人的褒或贬。但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口碑”的好坏就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评价问题了,也不是可有可无、可管可不管的小事,而是既涉及个人又关系到党组织的一个大问题。原因有三:一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  相似文献   

6.
观碑有感     
石碑,古已有之。三国时,曹操脚登碣石,东临沧海,感叹其浩瀚无比,作《观沧海》一首,勒石刻碑纪念。东晋,王羲之以文会友,作《兰亭序》颂之,后有“三绝碑”。盛唐,武则天命工匠做一巨型石碑,不载一字,功过是非让后人评说,名为“无字碑”。石碑,国外亦有之。美国国会山上的“开国纪念碑”;前苏联莫斯科广场上的“卫国纪念碑”……不一而足。石碑,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大多是为封建政事歌功颂德,或纪念先贤、烈女等。现在各地则建有“英雄烈士纪念碑”,东北哈尔滨建有“抗洪纪念碑”等。然而在当下,却出现了一些“荒唐碑”。…  相似文献   

7.
苏轼(1037-1101),宇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为文纵横恣肆,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歌题材广阔,清新雄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风豪迈,以诗入词,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工书善画,在书法史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相似文献   

8.
柳风拂面,菜花颔首,云天阴沉,大地肃穆。我们陪同年近古稀的柳直荀烈士之子柳晓昂,来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瞻仰了柳直荀烈士陵园。 柳直荀烈士陵园座落在镇西侧的心慈庵,苍松耸拔,翠柏滴绿。跨进陵园的大门,一座碎石镶嵌的碑屏傲然壁立。碑屏上镌刻着毛泽东那首脍炙人口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手迹:“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风汤)直上重霄九……” 伫立在碑屏前,吟诵着一代伟人华岁英年时的诗词佳作,心中油然生出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之情。柳晓昂指着碑屏上的诗词手迹告诉我们,这是1957年5月11日毛主席给他母亲信中所答赠的一首词。现在广为流传的这首《蝶恋花》词手迹,是根据毛主席信中的赠词与信后的署名和日期拼合而成,并非单独书写。两年后,毛主席回韶山在长沙短暂停留时,特意接见了李淑一,高兴地与她合影留念。毛主席还提到了这首词的由来,饶有兴致地向客人们介绍说:“她就是李淑一,是开慧的好朋友。她前年把怀念直荀的词寄给我看,我就和了她这首《蝶恋花》,完全是按照她的意思和的。”  相似文献   

9.
张德宽 《正气》2000,(3):42-42
广西兴安县博物馆内现存有一块“劣政碑”。这块碑上写着 :“浮加赋税 ,冒功累民 ,兴安知事吕德慎之劣政碑。中华民国五年冬月阖邑公立。”据查 ,吕德慎于1913年—1915年在兴安县任知事。期间 ,兴安县连遭水灾、旱灾 ,民不聊生。可吕德慎不但不体恤民情 ,反而滥加税赋 ,冒功领赏。百姓气愤至极 ,具状告到两广总督陆荣廷处。陆荣廷难违民意 ,将其撤职。之后 ,兴安老百姓为使此官遗臭万年 ,遂刻此碑。与立“劣政碑”形成鲜明对照的事亦有。唐代柳州人在柳侯祠为刺史柳宗元建“衣冠墓”就是一例。柳宗元系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官至礼部…  相似文献   

10.
北京的报纸都登过有关《鸣寃碑》的报道。这块碑是河北任县固城公社齐家村发现的,立于六十五年(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历一八九九年)之前。立碑的人是个贫苦一生的雇农宋文成,一家三代都给地主富农当长工;他立碑的目的是:“一生苦楚难说尽,因修碑文以鸣寃”。碑文是他亲自编词,求人代写、代刻。这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太平门外,钟山北麓,有一座航空烈士公墓.她座落在巍巍钟山的青松翠柏之中,气势雄伟,墓前竖有青石牌坊.牌坊上镌刻“航空烈士公墓”六个大字,两边对联一副:上联是“捍国骋长空伟绩光照青史册”,下联是“凯旋埋烈骨丰碑美媲黄花岗”.牌坊背面刻有“精忠保国” 四个大字和“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北国魂”一联.进入陵地,建有一亭,匾书“气壮山河”四字.亭中立有一碑,上刻民主革命先驱孙文1923年手迹“航空救国”的大字.穿过陈列室,拾级而上,便是碑群,主碑矗立,高15m,呈V字形,象征着胜利.主碑上面刻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草书,字迹道劲,笔走龙蛇,右面是奠文.碑后方环列花岗石英烈碑群三十座六十面.分别用中、俄、英三种文字镌刻着三千多位中外航空烈士英名之简历.主碑上有浮雕,栩栩如生地反映中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在井冈山黄洋界哨口上立有两块纪念碑,一块横碑,一块竖碑.这两块碑屹立在黄洋界哨口的最高处,遥相呼应.其中横碑的正面镌刻的就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镌刻的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三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这就是《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井冈山》留有手迹.  相似文献   

13.
同是悼亡词,境界各不一———毛泽东苏轼陆游悼亡词赏析蒋德均内容提要本文仅就毛泽东悼亡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苏轼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陆游悼亡词《钗头凤·红酥手》进行比较赏析,归纳出三人在创作悼亡词上的异同,从而寄托作者对一代伟人毛泽东和...  相似文献   

14.
在郴州苏仙岭白鹿洞旁有一块巨大的石壁,被世人誉为“三绝碑”。历经时代更替,风雨剥蚀,原迹早已湮没于枯藤荒草之中了,是毛泽东的直接促成,才使这一古迹重放光彩,成为今天湘南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15.
一、必须首先明确“美的本质”概念的确切含义 关于“美的本质”概念,美学界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美的本质问题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本身”,美的本质问题是与审美现象无关的纯形而上学问题;有人则把美的本质问题等同于美的根源问题等。我认为这些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美的本质问题不能等同于“美本身”。“美本身”是柏拉图提出来的。柏拉图是古希腊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有三个世界,即“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理念世界中的事物绝  相似文献   

16.
丸都山城,是高句丽时代的重要遗迹。其雄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从集安出发,顺两山夹峙的通沟河谷逶迤而行,向西北约走3里许,可见河水从重重叠叠的石矶上流过,上下有一里之遥。滚滚滔滔,状似涌雪,沸腾有声,不绝于耳。据好太王碑记载,高句丽“于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这通沟河酷似古之所谓“沸流水”,河谷即为“沸流谷”。 再往前走,幽谷折弯向东,隔河是座山崖耸拔、峰峦峻峭的雄奇高山。山脚矗立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雪白的板面上可见4个醒目大字:丸都山城。 此城是依自然山险构筑而成,三面环山,一面…  相似文献   

17.
雪飞 《党课》2014,(10):87-89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作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的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但鲜为人知的是,苏轼不仅文采飞扬,在家庭教育上也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城建风暴,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后就再也没有停歇过。驻足中国的大城小镇,如果没有建筑工地上机器的轰鸣也许连你自己都不适应。我们承认城建在大幅度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却不得不接受城市品位在逐渐降低的事实。城建:失控的野马当城建的烽火在一夜之间燃遍中国的大江南北之后,其发展势头一如失控的野马。无论其发展速度、发展规模,还是其发展理念、发展模式,都堪称世界“一绝”。发展速度:“超英赶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长辈们比较骄傲地使用了这个词,并且也豪情万丈地落实到行动上——“大跃进”便是其杰作,但结果却…  相似文献   

20.
“丰碑”自古不是碑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辘轳以绳被其上,引以入倌也,亦即下倌的工具。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