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民法典》上的先取特权制度对于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有着积极意义,而我国在制定《物权法》时没有采用这一制度,但广泛存在的职工工资和社保费用拖欠等问题依然严峻。笔者从先取特权制度的概念和特征出发,结合其立法上具有的确保公平实现、保护弱势债权人、简化担保手续等特征,提出在我国物权立法中吸纳这一制度。并对先取特权在担保物权体系中的地位、类型、内容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担保物权的完善、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保险合同是保险理论研究和保险经营的重要载体,我国民法、合同法对保险合同都有规定。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保险合同的法理属性效力及其有效履行过程中的若干法律关系等问题,对于深化保险理论研究、促进保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权的不同理解,特权可以分为权力型特权和利益型特权。利益型特权是指官员获得的超过自己正常劳动所得的不正当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法律认可的,也可能是法律不认可的,其共同点是这种不正当的利益被人们视为一种惯例。利益型特权的来源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恶意的。要反对利益型特权,必须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公务员劳动力市场、反对自我定价、公开财务信息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4.
担保制度中 ,一般债权质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适用范围日益广泛。但由于我国《担保法》对一般债权质权规定的并不完备 ,因此 ,就其设定、效力、实行、消灭等予以分析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天理,即自然法。以是否符合天理为标准,特权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符合天理者为合理之特权,违反天理者为不合理之特权。特权的合理性要件有:特权不应违背善良风俗,特权宜顺应经济基础与政治发展的要求,特权宜源自公正的社会分层,特权所占用的社会资源要合理适度。  相似文献   

6.
物权的效力是由物权的本质属性所决定,而物权是民事主体对特定物进行支配的权利,所以物权的效力是由权利人对特定物的支配这一本质属性所折射出来的必然要求.在具体规范层面,物权的效力表现为物权的排他效力和物权的优先效力,物权请求权和物权人对物的追及权属于物权的排他效力的范畴,而不是单独的物权效力,物权的优先效力仅指物权优于债权,并存之数个物权之间的效力顺位关系不属于物权优先效力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我国虽然不属于“法”的范畴 ,但在行政管理领域和行政诉讼领域中具有法定效力。行政机关的大量行政行为和审判机关的许多裁决都是直接或间接根据行政规范性文件作出的 ,故此 ,探讨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其层级效力、依据效力问题 ,对于推进我国依法行政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宪法与其他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效力的最高性.但宪法最高效力的来源、表现及其效力最高性进行宣示的必要性,在学界并未达成共识.本文尝试通过对三个问题的阐述,论证了宪法最高效力宣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诉讼时效的效力,我国未来民事立法应摒弃原有的胜诉权消灭主义而采抗辩权发生主义,在诉讼时效的援用上实行当事人主张原则,并对抗辩权行使的基本规则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0.
合同的相对性理论表明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拘束力,但现代合同法的发展,使得合同效力呈现出扩张的趋势,合同对第三人也会产生一定的拘束力.合同虽然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但合同效力体现了现行法律对合同内容的价值评判,因此,对于有违公平、正义理念的合同条款,要采取严厉的立法态度,对其进行否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我国合同法中有关效力的规定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预告登记制度是与本登记相对应的一项登记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对不动产权利人处分权的限制,以达到保障债权请求权在将来顺利实现的目的。预告登记制度的法律效力,是预告登记制度能否发挥作用的核心,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预告登记制度的法律效力,并对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效力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民间规则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观念看来,只有国家制定法才具有法律效力,而民间规则充其量只是软法不具有强制力。然而如果我们把法律分为专制型法与民主型法,则不难看到民间规则属于民主型法,与专制型法一样具有法律效力。民间规则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对它的自愿选择或达成共识,具体而言,民间规则具有效力的原因共有五种。因此民间规则同样具有对象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民间规则的实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内心强制,其二是外部强制。  相似文献   

14.
合同条款的约定在正常履行条件下 ,是有约束力的 ,但当其超出某一条件时 ,继续履行合同约定则会形成不对称的权利义务 ,这就需要法律对合同条款的效力界限作出规制 ,形成对合同条款效力认定的补救措施。这既是现代民法维护实质正义的价值要求 ,也是合同固有的对价因素的内在要求 ,同时也与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可预见利益”规则相呼应。否则 ,在履行与违约责任中 ,不可避免地选择已有法律责任界限的违约责任 ,而刻意规避因履行而带来的不可确定的不对称义务 ,引发更大程度的信用危机。从法律公平与实质正义出发 ,应增加合同条款的效力界限规范。  相似文献   

15.
合理确定合同的生效时间,明确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关系,直接关涉合同的不同效力,解决法理上的 逻辑矛盾。除无效合同外,合同一经成立即生效。合同效力分为成立效力和履行效力,它们是先后继起产生的, 一般情况下,由于二者在瞬间完成,外表较难观察厘定,常以履行效力外现。即使合同依法成立后尚不具有履行 效力,也应具有一定约束力,当合同履行效力具备时,成立效力被履行效力吸收,而非并列存在。因而,既不否认 合同生效的"一次性"瞬时完成,即合同一经成立就生效,也不否认合同效力发展完善的过程,即从成立效力到履 行效力的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行政合同特权责任是行政主体在契约行政过程中因违法或不当行使行政合同特权而引起的兼具行政属性与契约内涵的特殊行政责任形式。其基本构成要件为责任主体、主观过错、客观行为以及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责任形态在行政合同的缔结阶段、履行阶段以及后契约阶段均可存在。其主要责任形式为继续履行、赔偿损失、补偿金以及作为特殊补充责任形式的违约金,但违约金责任的适用应作严格规则控制。  相似文献   

17.
鉴于优先权既不同于普通债权,也与典型担保物权的特性不完全相同,因此可将其定位为准担保物权。我国法律上对优先权的具体规定,可根据客观情况的需要而加以细化和完善,但不宜在物权法上采用将其与典型担保物权并列规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有实践意义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也是当代中国行政法研究最为薄弱的环节。我国法学家对此问题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通常成为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中不容易作出合理有效的正确判断而必须攻关的一种老大难问题。文章深入探讨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论进行政行为效力内容,以及行政行为的无效、撤消和废止。  相似文献   

19.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有实践意义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也是当代中国行政法研究最为薄弱的环节。我国法学家对此问题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通常成为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中不容易作出合理有效的正确判断而必须攻关的一种老大难问题。文章深入探讨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论进行政行为效力内容,以及行政行为的无效、撤消和废止。  相似文献   

20.
传统学说主张国家可以适用"坚持反对者规则"来排除习惯法的效力。但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坚持反对者"逐步消失,国际习惯越来越具有普遍效力。建立"客观制度"的条约虽然能约束第三国,但并不是对条约相对效力原则的突破,只是因为这些条约的内容已成为习惯法规则,是习惯法在拘束第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