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律意识形态既是意识形态体系的一个分支,又是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哲学的重要范畴,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法理学、法哲学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理论界对其的研究相对薄弱,表现在法律意识形态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研究不够深入,致使法律意识形态的分支学科地位尚未明确.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视角下,对法律意识形态释义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进行全面展开,能够于法学和意识形态的交叉角度深化对该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理论已经过时,必须进行“重建”。从哈贝马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范畴、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范畴以及人的解放学说的”重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评论,指出其错误之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而准确地解读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法律文化概念在国内外法学界的不同构建模式作为特定学术个案,通过相关学术史考察,呈现背后的法学方法意蕴。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从文化概念到法律文化概念的变迁历程,然后指出国内学者对于法律文化概念构建的视角、意义、局限,最后指出对法律文化概念进行精确的概念构建并不现实,将法律文化概念作为法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也缺乏足够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相互补充。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传统行政法理论一般区分为行政行为与准行政行为,认为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两点:一是主观要素上,行政行为是基于主体的意思表示,而准行政行为则是基于主体的观念表示;二是结果要素上,行政行为直接产生法律效果,而准行政行为则间接产生法律效果。随着行政行为构成要素的逐步客观化以及间接法律效果亦可作为行政行为结果属性,从权利保障角度说,行政行为与准行政行为的区分已无实际意义,将准行政行为归于行政行为范畴已成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表征即特征,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区分事物的标准。掌握法律特权的表征体系,我们可以把法律特权与法外的所谓"特权"(即贬义色彩的特权)区分开来。特权有七个表征:特权之权利主体范围狭窄,特权就是豁免权,特权优越于普通权利,特权是有法律边界的自由,有些特权不允许转让、放弃,特权者亦需承担特定的法律义务,特权之创设应操于君主或民意机关。  相似文献   

7.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相互补充。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法律职业对于从业者的心理功能有特定的要求。MBTI性格类型理论揭示了性格类型与法律职业的关联,以及不同性格类型在法律会谈、法律调解、法律谈判、压力管理等不同工作情境中的内在倾向。MBTI性格类型理论无论对作为个体的法律人和还是对作为整体的法律职业,在自我完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 ,对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尤其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部分 ,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还会对经济基础起决定性的反作用。苏联的发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何吸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教训 ,科学地运用这一规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同社会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道德观念的更新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道德关系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道德观念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道德观念都同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不可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在各个不问阶段的社会生活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被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所决定。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COA标签为正版操作系统的合法凭证。盗窃COA标签的行为不涉及侵犯著作权的问题,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盗窃COA标签的犯意不在于故意毁坏财物,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COA标签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属性决定其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因此,盗窃正版软件标签的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  相似文献   

15.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出台适用这项制度的具体规定就显得十分紧迫。从司法实务层面,分析了应当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情形、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后归责原则与责任承担、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举证责任、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主体和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刑罚目的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罚目的是刑罚理论的核心,对刑罚目的的选择直接影响刑罚的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目的所体现的法的价值理念应与国家所追求的法的价值理念相适应。预防论的刑罚目的理论因其固有缺陷并不符合我国国情,而报应论的刑罚目的理论体现了对正义、公平、保障人权的价值理念的追求,符合我国的法的价值追求,适合我国国情,应当作为我国的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等的分析与论证 ,对我国现有的担保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能对完善制度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风建设制度化,是党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党风建设沿着规范有序的轨道进行。制度化关键在“化”,即在制度化条件下,制度是最高权威,一般来说它不因任何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任何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风建设制度化应在建立健全党风建设的规范体系、制度程序、制度机制等方面努力,并且要与加强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