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则福 《廉政瞭望》2013,(24):16-19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中国的反腐战场,有一天开始用行动给贪官重述这个道理时,人们蓦然发现,其中有些落马者居然会让人意外。有些曾经政绩辉煌的官员,也不能一白遮百丑了;有些曾给人感觉来头不小的官员,也不能稳坐钓鱼台了。  相似文献   

2.
詹国枢 《奋斗》2011,(9):60-60
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这是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国房地产政策的一种共识。换句话说,中国的住房政策应该是,有钱的或者比较有钱的,从市场购买自己的住房;没钱的或者钱比较少的,由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此一认识,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所认同,所接受.政府要管保障房,不能全部推市场。  相似文献   

3.
汪苏娜 《党课》2009,(7):70-72
10年前,曾有人对16名腐败官员做过跟踪调查,当时他们平均年龄41岁。10年后,16人中15人得病,不少人是癌症,病死的有6人。无独有偶,巴西一个医疗机构调查了583名贪官和583名廉洁官员。10年随访的结果是:贪官60%以上患有癌症、脑出血、心肌梗塞等疾病,而廉洁官员患病率只有16%。面对如此巨大的健康差异,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官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衡量一个政府及其政府官员的主要标准即看这个政府是“全能”政府还是有限政府;政府官员是人浮于事还是廉洁高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这项工作的终极目标,也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建立一个有限的政府,打造一批高效的政府官员。一个有限的政府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的事要尽职尽责,不该管的不能胡管乱管强管瞎管;该管的也必须于法有据;不该管的,绝不能制定出土政策来削足适履。同样,政府官员也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份内”之事:既不能越权,又不能不作为;该自己做的,一定要做好,让群众满意;不该做的,绝不能胡作非为。可是少数部门和少数…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1996,(3)
2153名县级以上赃官落网1995年1月至11月,中国检察机关查办领导干部犯罪案件取得重大突破,2153名县处级以上官员区犯有贪污贿赂等罪行被检察机关立案查办,其中司局级官员128人,还有两人为省部级官员。数字表明,万元以上的贪污贿赂大案占有绝对比重...  相似文献   

6.
司马童 《党员文摘》2006,(12):19-19
一位在中国做生意的德国会司经理回国后在当地媒体发表感言:“在中国。要想办成事。非得与官员打史道。容易的时候,官员一句话,项目立刻通过。难的时候,哪怕一点小事,也得跑断腿。”于是,很多外国大公司最终找到“窍门”.纷纷成立了专门与官员保持联系的部门.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12):91-94
说起中国古代的住房制度,最有趣的,当属“公务员”(即官员)的住房问题。在人们看来,封建社会的公务员是吃皇粮的特权阶层,他们的住房问题皇帝当然也管。这种想法,只对了一半。  相似文献   

8.
廖荣国 《求贤》2009,(11):52-52
我在想.既然官员财产公开已成一种良知.在明确颁布实施有关官员财产公开的法律、规章制度之前,偌大一个中国,有没有一个官员敢于第一个公开自己的财产的?如果有.不论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2,(11):32-33
公示冲击波 按照惯例,组织部门要对拟提拔官员进行公示,如果公示期间没有人反映被公示人员的问题,这些官员一般都会如愿以偿获得任命。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在网上被公示的官员能否顺利地通过公示关口却显得命运多舛。 2012年4月5日。山西省长治市委组织部对王瑞等35人的任职情况进行了公示。短时间内,公示名单中“2人14岁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的情况就引起了网友的强烈质疑,要求长治官方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0.
在官德和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紧祭抓住“人的建设”和“境界建设”两个方面,将育廉倡廉渗透进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人的建设”方面,要恪守“职业权力界限”,对“职业权力界限”僭越不旁观,不作“僭杈”的“负动力”;而在“境界建设”方面,普通政府工作人员要做到“正派”,负有一般领导责任的官员要做到“正直”,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官员要做到“正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进步有两个支撑,一个是制度基础,另外一个是中国人的基础。制度基础包括六个。一是中性政府,不被利益集团捕获。二是县际竞争体制,将官员升迁与经济升降挂钩,通过层层的经济考核指标及中央与政府财政分权,使地方官员把精力放在搞活经济上。  相似文献   

12.
阿源 《党的建设》2011,(1):55-55
看看时下各类官员“雷语”排行榜,一些官员的“雷人”之言,确有一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架势。物价高吗?有官员称,国人就得承受“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的“三高”;房价贵吗?有官员反复称,中国的房价其实不贵;反感强行拆迁吗?  相似文献   

13.
反腐在线     
《廉政瞭望》2008,(10):6-6
商务部官员落马:警惕立法腐败,云铜3高管受贿3500万元“稀释”国有资产,安徽淮南市委书记当庭全盘翻供,湖南娄底揪出2000万元城建腐败窝案,两名前中行外逃官员在美被定罪,重庆规划系统官员改变容积率敛财,湖南永州原副书记借检查工作猎艳,浙江省政府秘书长落马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2,(24):2-2
这个冬天, 无数人感觉到,中国反腐败提速了。 贪官的出事频率越来越高.露馅的腐败问题越来越多,出事官员职位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5.
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小平同志关于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则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就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把新时期的干部工作做得更好。一、重视队伍建设,提出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思想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多次讲话中提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强调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早在1962年,小平同志就指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2):59-59
2009年1月起,浙江慈溪在全国率先施行“廉情公示”,向社会晒官员的资产家底。到1月中旬,慈溪700名副局、科级以上的市管干部完成廉政情况公示。公示内容涉及官员的房产、汽车等财产,官员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情况,配偶和子女工作、求学、名下房产等情况共24项。  相似文献   

17.
黄成模 《大特区党风》2001,(9):14-14,13
“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权力运行的中心,容易成为上面管不着、下面不敢管的监督“死角”,出现监督“真空”。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沈阳市近期立案审查或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腐败官员中,就有16人是“一把手”。因此,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遏制和防范“一把手”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2,(19):75-75
相较唐代,宋代官员贪赃较少见。宋朝统治者在防止贪赃方面,有以下三种办法: 绝其升迁之路。宋代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作保,按规定,官员不许保举有贪赃罪的官员转正。宋朝又有试用官员犯罪两次除名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个性官员”:凸显国家公仆人格风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个性官员在中国各级政治舞台上,以鲜明的施政风格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中国政坛上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吹入了阵阵新风。“个性官员”有其内在和外在的个性特征,蕴涵了官员的公仆信念,展现了官员的公仆气节,达到了官员的公仆人格境界。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官员与公仆人格的内在关系,解释公仆人格所具有的涵义与内在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尝试着提出当代中国公仆人格塑造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7,(9):74-75
政府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手中握有决策权,而参与决策的过程往往又成为某些人堂而皇之地以权谋私的过程。例如,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有些官员会提议甚至决定将一项工程给予其亲朋好友或“合作伙伴”的公司承建,然后从中秘密接受好处。为防止此类以权谋私的违法行为发生,英国针对高官制定了一项利益声明制度,即:官员在参与决策之前要先说明拟决策事项是否关联到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