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遐迩闻名。但在我的印象里,原来并不深刻。李白写过庐山,我读到的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青天削出金芙蓉”,“翠影红霞映朝日”;苏轼写过庐山,我读到的又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五老苍颜一笑开”,“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陆游写过庐山,我读到的也还是“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赤日、红霞、明月,反正不见云雾。二十六年前的十月,我曾经上过一次庐山,山上秋高气爽,转悠了四个小时,不见一丝云雾。 去年四月中,二上庐山。那天下  相似文献   

2.
在党史学习中大家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九五九年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会议前及会议前期,都是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为什么彭德怀同志写了封信,突然反起右来?!觉得不好理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首先介绍一下庐山会议的情况.一九五九年党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前,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曾接连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纠正“大跃进”以来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在全党的努力下,“左”的错误正在逐步得到纠正.庐山政治局扩大会议就是为了进一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而召开的.会议前期主要是围绕毛泽东的两次讲话拟就的十九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同志从实际出发,认为自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左”的倾向仍是主要问题,应继续纠“左”.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左”的错误已经纠正,有的甚至否认“左”的存在.七月十日以后,当会议进入讨论《庐山会议议定记录》时,上述两种不同看法,就明朗化了.这时,彭德怀同志考虑到会议即将结束,大家意见还不一致,就将自己在小组会一些不便讲的问题,提  相似文献   

3.
《瞭望》2010,(36)
庐山从传统旅游逐步向现代旅游转变,从中低端旅游向中高端旅游转变,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会议型旅游转变,庐山已成为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中的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4.
初识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蜂,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这首游庐山《题西林(寺)壁》诗,是我日前登庐山时反复默诵的,心想,我这次可要一识庐山真面目了!从南昌驱车上高速公路去庐山,途中到共青城富华山,瞻仰了胡耀邦同志安息之处,墓地坐西朝东,青山碧水,钟灵毓秀,面对鄱阳湖,显得开阔而高远;接着,来到白鹿洞书院,从李渤的养白鹿、建思贤桥、主张“有官则有责”,到朱熹的“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正是带着这几许振奋几许飘渺的思绪,匆匆登庐山的。到达山顶时,已是夜幕…  相似文献   

5.
庐山的遗憾     
高延萍 《侨园》2013,(11):31-31
<正>庐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区,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5A级旅游区。庐山是人文圣地,是中国的骄傲。每一个来庐山的人都会由衷地赞美:庐山的风光真是迷人。笔者同样如此,但在赞美庐山奇秀甲天下的同时,也不免有些遗憾,因为笔者在赞美庐山风光的同时,竟然嗅到的不是清新的风,而是一股难闻的气味笔者是个底层布衣,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汤礼春 《侨园》2013,(1):32-33
我去过不少名山大川,黄山、庐山、衡山、武当山、张家界,但没有哪一座山能像大瑶山那样令我难以忘怀.大瑶山不仅集众山风光于一身——雄、奇、险、绝、幽、峻、秀、丽,而且又有浓厚的民族风情,有碧水飞瀑,有苍苍莽莽的原始森林,有奇珍异卉,有鲜美可口的山野美食.  相似文献   

7.
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近年来,庐山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各种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环境品位进一步提升,荣膺国际、国内的一系列殊荣,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圆满成功,国际地质公园和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会庐山办事处、亚洲地质公园网络办事处破天荒地在庐山落户,并被提名为中国惟一的联合国世界遗产最高保护奖。庐山管理局将在巩固已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贺伟 《民主》2007,(8):37-38
1961年5月,著名作家、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叶圣陶来庐山疗养。初上庐山的叶圣陶心情十分愉快,他很早就知道庐山的大名,却一直未曾登临。叶圣陶是江苏省苏州人,家境十分贫寒。1912年,18岁的叶圣陶中学毕业,虽成绩十分优  相似文献   

9.
瞭望哨     
《瞭望》1999,(2)
确保“不准”落实处河北孙伟勋最近中央有关部门专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党政机关不准到庐山、黄山、峨嵋山等十二个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不准借在其他地方开会之机间接绕道风景名胜区旅游,不准用公款组织与会人员到会议所在市、县的行政区域以外的其他风景名胜区旅游……...  相似文献   

10.
我作为一个中国记者,这次采访了江泽民主席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全过程.我认为,从总体上看,大阪会议基本上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求同存异、合作妥协是这次会议的基调.会议通过的《大阪宣言)和《行动议程》基本反映并照顾了各方的利益和意见,因此各方均表示满意.特别是最终讨论并解决  相似文献   

11.
简讯     
《疏导》1995,(4)
简讯全国企业改革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江西召开全国企业政革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于6月25至30日在江西庐山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各条战线的代表共80多人,交流论文近50篇。玉林地区公路局宣传科科长刘家禧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宣读...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少年儿童的读物的确是大大增加了。记得一九八七年全国出版工作者在庐山开过一次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会议,会上,作家们愤愤不平说,全国有二亿少年儿童,只有二十个作家写儿童读物;全国只有北京和上海二个儿童出版社,一年只出二百种书,太可怜了!这叫做‘二’字诀:二亿、二十、  相似文献   

13.
匡庐揽秀     
庐山,地处赣北,海拔1474米,面积280多平方公里,临江面湖,平地突起,地质学称之为“地垒式断块山”。在白居易眼里:“匡庐奇秀甲天下。”诗人独具慧眼,一个秀字为庐山之美画龙点晴。庐山之秀,在形。背奔腾不息之长江,面烟波浩淼之鄱湖。它群峰竞秀,树木葱笼,瀑布流泉,怪石嶙峋。三百多处景观景点,四季景色不同。春的庐山,常常云遮雾罩,烟雨苍茫,难识真面目。大雾飘来,如絮如缕,缠身绕膝,如临仙境。一阵风来,雾开日出,群山竞秀,目不暇接。夏日庐山,满山披绿,枝繁叶茂,山花点缀其间。庐山有完备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植物资源,3000多  相似文献   

14.
岑其 《瞭望》2006,(50)
2006年9月,岑其先生受邀出任九江市文化顾问。至今已八临九江、七上庐山,深受九江庐山的人文文化和山水文化所感动,挥毫驰墨,写成庐山风光20余件,这里选登三件以供同仁鉴赏。预祝12月21日岑其九江慈善画展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5.
赞武夷风格     
我不是建筑家,也不是美术家,但我最近访问武夷山,对于武夷山之美及武夷建筑之美,确是不能不为之赞叹不止了。我觉得每一名山大川都有它的神魄,它的风格。庐山一山飞峙,黄山万山萦回,而武夷的九曲碧水,两岸丹峰,自是别具一格,独秀天下。宋人诗云:“愿将一掬秋溪水,洗却人间脂粉颜。”一位外国朋友盛赞武夷:象没有装扮的农村少女,纯朴而又秀美。在武夷两天三夜,纵览山水,我非常欣赏的是武夷山的建筑与武夷山  相似文献   

16.
桃花源忆     
第一次走进庐山这条被称为康王谷的峡谷时,我还是个少年。那时,没有绕山而过的南山公路,从隘口镇到峡谷出口处的钱姓屋场有一条大道,据说这原是南昌至九江古驿道中的一段。钱姓屋场是有名的大村庄,背依群山,村前一抹平川。那年我去的时候,平川上盛开着一望无际的金...  相似文献   

17.
贺伟 《各界》2008,(2):82-84
走进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的大门,可见道旁耸立着两排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青葱,却又寂寞.唯有静躺在植物园中的"水杉之父"胡先骕与之相伴.……  相似文献   

18.
“十一”旅游黄金周和中秋佳节叠加,使庐山、黄山这两大名山的旅游生意异常火爆。火爆之后是投诉,这似乎已成定律。而旅游部门从上到下有关改善旅游质量努力的目标所指,无非是希求火爆,少些投诉。要做到这一点,建章立制、改善设施固不可少,但从庐山和黄山的旅游业现状来看,理顺管理体制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倾听庐山     
去庐山,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首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庐山的诗词不计其数,怎么偏偏就想到这首来呢?这首诗流传得比  相似文献   

20.
一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知道姚文元了.与北京的李希凡相对应,人称"南姚北李",是文艺理论方面崭露头角的新人. 认识姚文元,则是在1959年底,作协上海分会召开的文艺思想批判座谈会上.我和戴厚英等一批来自高校中文系的学生,是在会议中间参加进去的.会议以批判十八、十九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创导的人道主义、人性论为题目,针对的却是国内文艺理论界.因为他们张扬人道主义、人性论,从舆论上影响了,乃至妨碍了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的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