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德,解放军总后勤部副军职离休干部,1928年生于苏州,1945年参加革命。1959年12月至1965年任国防部部长林彪办公室中校秘书,之后任高等军事学院社会科学教授会教员、总后指挥学院副教授、总后政治部副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如何采访陈伯达 陈伯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政治秘书,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很多人问我,你是如何采访陈伯达的? 最初的采访,却是十分的艰难.这艰难是双重的: 首先,陈伯达虽然已经刑满,但是,他家隔壁便住着公安人员.因为陈伯达毕竟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曾是中国的第四号人物,即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所以必须保证他的安全和不受外界的干扰.正因为这样,尽管北京有那么多的记者和作家,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走进他的家门.  相似文献   

3.
宗道一 《各界》2010,(12):15-18
李德与肖月华、李丽莲 延安时代的“跨国婚姻”并不鲜见,最为著名的要数李德和李丽莲。上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向中央苏区派出军事顾问李德,即奥地利人奥拓·布莱恩(笔名华夫)。李德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失误众所周知,这里只说他生活上的“毫末细节”。  相似文献   

4.
李根清 《各界》2014,(5):6-10
林彪说“都是例行公事” 1964年10月,我从首都警卫师调到林彪办公室,给林彪当了两年内勤。1967年新年一过被调到秘书办公室,协助机要秘书于运深做文件收发管理工作,不久被军委办公厅任命为林彪办公室保密员。关于这次工作调动,叶群同我谈话说:“首长这里的文件都是最高机密的。现在这个形势,从外边再调一个人来我和首长也不放心,所以决定叫你去管文件。你是党员,支部也认为合适。”叶群反复强调要“守口如瓶”。  相似文献   

5.
谭云鹤 《各界》2008,(12):81-83
1948年春,我成为了林彪的政务秘书,亲眼目睹了辽沈战役的一些内情和林彪的有关作为.   当时的东北战场敌我形势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经过1947年的夏季、秋季、冬季攻势和1948年的春季攻势,国民党部队已被压缩于长春、沈阳及锦州三个孤立的城市及附近的地区之内,除攻击这三个城市的敌人,已无仗可打.……  相似文献   

6.
程世清,1918年生,河南新县人,建国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见证人:邓小平、陈云等被"流放"江西时,他正任江西省革委会主任,与邓、陈有过来往;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他曾斡旋于毛泽东与林彪之间;九·一三事件之前,他曾向毛泽东报告"林彪可能要逃跑".他因"上了贼船"受到审查和逮捕,而后又被免于起诉,在孤独和落寞中度过了晚年.  相似文献   

7.
原江苏省泰县兴泰乡党委秘书、宣传员、基干民兵营副营长李德宏,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这次抗击特大洪涝灾害中,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2岁。  相似文献   

8.
张健 《侨园》2009,(4):46-47
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后,老共产党人王稼祥在陈云、王震、胡耀邦的支持下,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毛泽东看过后,动情地对周恩来说,他是有功的人,他是教条主义者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他投了关键的一票.于稼祥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9.
程世清,1918年生,河南新县人,解放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见证人: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他曾斡旋于毛泽东与林彪之间;“九·一三”事件之前,他曾向毛泽东报告“林彪可能要逃跑”。他因“上了贼船”受到审查和逮捕,而后又被免予起诉,在孤独和落寞中度过了晚年,2008年4月29日病逝。  相似文献   

10.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爆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长期担任毛泽东主席秘书,坚持实事求是的优秀领导干部田家英遭迫害而死。田家英逝世43年后的今天,四川大丰人民依然怀念他,许多从上个世纪饥荒年月熬过来的老人仍念叨着"那年头,如果没有田主任,我们大丰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对他充满无限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1.
8集电视连续剧《遵义会议》由中央电视台播放后,李德这个名字又引起了人们兴趣。这个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曾是红军以至中共中央的“太上皇”。当年,中国革命的前程就差点断送在他手上。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年共产国际并没派出这么一个“顾问”。《传记文学》最近一期刊登的卢弘同志的文章《洋钦差李德之‘?”》,披露了内情—— 1931年10月,共产国际驻上海的情报组织“佐格尔小组”有两名成员被国民党军事机关查获逮捕,将要判处死刑。苏军情报总部派德国共产党老党员奥托·布劳恩(李德)携2万美元到上海营救那两人。李德来上海后遇到了老相识博古。当  相似文献   

12.
刘家驹 《各界》2014,(6):59-61
1986年春,解放军出版社《星火燎原》编辑部约我撰写林彪传。虽说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要写一个已定性为“叛党叛国、谋害毛泽东主席的元凶”,我笔触的尺度怎么把握?编辑部主任王长龙给我消除疑虑,说他们编辑部准备为元帅立传,不能没有林彪,林彪是个特殊人物,写他的书,目前只能作为内部读物,出版计划已得到总政宣传部的批准,  相似文献   

13.
已届不惑之年的张文胜,出身于一个矿工之家。也许他与煤矿有着天然的联系吧,在煤矿27年,他由采煤工人到宣传干事、秘书、党办主任、党委副书记、书记——工作岗位的几经变动,职务的不断升迁,始终没有改变他对煤炭事业的眷恋之情,他对矿工们的情与爱一如初衷。 俗话说:“时位移人。”但张文胜却不是这样。他认为,作为一个拥有近万名职工、家属的国有重点企业的党委书记,地位再高,工作再忙,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从电视新闻中惊悉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全家极其悲痛,失声痛哭。小平同志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我们全家不会忘记他老人家的恩情。 “是邓小平,给我第二次生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不少干部和知识分子受到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政治迫害,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五年七月,刚刚从沈阳军区司令员岗位上卸任的李德生,向新任司令员交待了工作,又找新班子的成员逐个谈了话,一天也没有休息,就驱车直奔兴安岭。 他要在自己离任之时,再去看一看守卫在祖国艰苦地区的边防战士们。 李德生冒着兴安岭北部山区深夜的风寒,顶着  相似文献   

16.
邱承光 《各界》2014,(4):14-17
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叶群同林彪一道受到大批判,但抛开政治不谈,生活中的叶群也许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样“面目可憎”。林彪集团“四大金刚”之一邱会作的次子邱承光,在其回忆录中,对叶群其人多有评述,让人看到一个政治脸谱之外的叶群。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伟大长征的队伍中,有一批特殊的战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和肤色有别,但他们参加了中国红军的长征。在这些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中,有德国人奥托·布劳恩(李德),越南人洪水,朝鲜人毕士悌、武亭,还有一个传教士,他就是英国人鲁道夫·勃沙特。  相似文献   

18.
正开国上将韩先楚和林彪是湖北黄冈老乡,又是其老部下,双方交情不错。林彪如日中天的时候,派人到福建为林立果挑选女友。如若换做一般人,唯恐找不到这般讨好上司的良机,将军却特地召见来人,告诉他:"给子女选对象,托人帮帮忙是可以的,为何还要千里迢迢派专人来办理,像什么样子?这事要传出去,影响该有多坏!"并请转林彪,他对这种做法很有意见。有一次,他在北京出差,特  相似文献   

19.
如今40岁以上的中年人,很少有不知道《欧阳海之歌》这本书的,人们互相传阅,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印数超过1000万册,这在中国仍至世界出版史上也是少有的.然而"胜也萧何,败也萧何"决定了这本书的命运. 1964年,在构思《欧阳海之歌》的时候,金敬迈就作了一个决定:在书里只引用3个人的话——毛泽东、刘少奇、林彪.道理很简单,毛泽东自不必说,刘少奇公认是毛的接班人,而林彪是当权的军委领导人,这两位不会倒.正是在这种判断下,在书里他为欧阳海的成长用浓墨重彩安排了这样的背景:在1960年林彪主持军委工作之后,深入广泛地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在部队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开展"四好五好"运动,出现了一茬又一茬的英雄,其中就有欧阳海……  相似文献   

20.
沈志华 《各界》2013,(2):15-18
195O年9月美军仁川登陆后,林彪急招四野技术侦察局负责人到京,要求他们组建一支技术侦查队伍,准备随他赴朝工作。可见,林彪当时已做了带兵出征的准备和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