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九凤 《党史纵览》2014,(11):48-50
2014年4月15日,曾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的罗青长以96岁高龄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罗青长在周恩来身边工作了几十年,是周恩来临终前最后召见的一位部长,也是亲自参与撒周恩来骨灰的人。笔者因为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工作的关系,和罗青长多有交往,还曾专门到其家中拜访和看望。  相似文献   

2.
1975年秋冬,周恩来病情开始迅速恶化,经常昏迷不醒。12月20日凌晨,周恩来醒来,叫秘书立即打电话给负责台湾工作的罗青长,请尽快来医院见面。 罗青长,这个周恩来弥留之际特意要见的人。担任过中共中央联络部长助理,中央调查部部长兼国务院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等要职。在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二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他主要是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周恩来的伟大精神对他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九凤 《党史博览》2007,(1):22-23,27
1976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其中周恩来的去世、他的骨灰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是最为揪扯中华民族人心的大事之一.笔者因为工作关系,曾数十次采访过参与撒周恩来骨灰的4个人(罗青长、郭玉峰、张树迎和高振普)中的3个,多次聆听他们关于撒周恩来骨灰的情况介绍.现在周恩来离开我们已经30余年了,特撰此文,以与广大读者共同缅怀这位世纪伟人.  相似文献   

4.
反映周恩来同志丰功伟绩的《风雨四十年》(第一部),于1994年12月16日在漳州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 参加首发式的有原中顾委委员、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原国防大学纪委书记、中将周家鼎,中央文献出版社副总编镡德山,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5.
1928年4月,上海。正在医院疗伤的陈赓突然接到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军委书记周恩来召见的通知,陈赓既高兴又担忧。陈赓是在南昌起义时膝部受到枪击而负伤的,受伤期间一直得到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高兴的是这次召见,一定有重要的任务需要自己去完成,同  相似文献   

6.
正两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在中国和联邦德国(西德)未建交的情况下,1972年7月14日至7月28日,西德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反对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副主席施罗德访华。中国国内对联邦德国第一位政治家施罗德的到访十分重视,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同他会谈并达成了内部谅解,周恩来总理也同他进行了长时间谈话。当时,作为驻西德记者的王殊对促成施罗德访华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施罗德访华的同年7月22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召见了王  相似文献   

7.
任弼时与转战陕北中的电讯工作罗青长1947年3月,党中央从延安撤出后成立了中央前委、中央后委和中央工委。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组成的中央前委,肩负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重任。前委留在敌情严重、条件艰苦的陕北,在十倍...  相似文献   

8.
王世英同志是我党早期从事情报、保卫和统战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多次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赞誉.然而,不幸的是,他在十年浩劫中遭到江青、康生一伙的残酷迫害,含恨离开了人间.为纪念王世英同志诞辰90周年,青年作家段建国、贾岷岫合写成《王世英传奇》一书,由山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是由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同志审阅并作序,经国家安全部审核批准后出版的.  相似文献   

9.
1966年9月至1967年4月,我在中央文革记者站工作,曾与禹福春、郑钧亭两位同志被派往南京记者组,了解当地文化大革命的情况,期间亲历了周恩来总理处理南京问题整个过程。在记者站工作那段时间,我有幸先后四次受到周总理的召见,当面向他汇报情况。周膳理日夜操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0.
"耿飚是个好同志,老红军,可以到中联部去工作"从1967年初到中共九大期间,中国驻外大使的岗位除埃及外全部空缺,国家外交处于"封冻"状态。1969年1月27日,周恩来召见耿飚等外交人员,谈了将向12国派驻大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力救彭德清 1970年初,粟裕也无法避免林彪、江青的迫害,被挤出了部队。一天,周恩来召见粟裕说:“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工作结束了,部队你也回不去了,就留在我身边工作吧。” 粟裕做为周恩来的助手,在国务院业务组分管铁路、交通和邮电等部门。不久,他收到了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爱人吴璇的求救信。 粟裕这才知道老部下彭德清已身陷囹圄4年多,至今下落、生死都不明,其母病困交加,呼喊着儿子的名字悲愤地离开了人世,子女过着乞丐般的生活。 粟裕立刻通过各种关系打听彭德清的下落。数天后,消息有了,他立即让夫人楚青给吴璇复信:“人还在,请放心,虽然问题还未清楚,但要相信党,最后总能搞清楚。”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第二次召见林一山 林一山走下“长江舰”,无暇回味第一次被领袖召见的荣幸和招待他的简朴,占据和萦绕在他脑海的只是主席耳提面命“抓紧治理长江”的殷殷叮咛和叮咛他时脸上所呈现出的那份凝重。他马不停蹄地投进了长江的怀抱,紧锣密鼓地干起“治理”诸事来了。他怕由于自己的任何一线懈怠而造成辜负重望的终身遗憾和愧疚。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在接见文武官员时,有一套他自己立下的成规。大部分蒋介石要召见的人,多是最近要调动职务的高级文武官员。有的人因为是第一次被蒋介石亲自召见,加上蒋介石有种不必造作就会自然流露出来的威仪,被召见人员有的会一时紧张,经常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总统"的办公室入口处有一道矮门槛,高度约一寸左右,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调查部罗青长部长来榕视察工作,赞誉蔡训忠为"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15.
许世友在大别山接到通知:毛泽东拟在上海召见他许世友是个急性子人,人在大别山,心系全军区部队,时间一长,有些耐不住了。他先是以检查战备工作为由进大别山,后来称自己患了神经性呕吐症,继续留在大别山军区后方医院。本来没人干涉他的,他却自己心里犯嘴咕:总不能老死在大别山,躲避退让,这么“窝”着,哪象我许世友!上海的造反派刮起所谓的“一月风暴”后,江苏造反派在夺权问题上分成了严重对立的两派,并导致了大规模的武斗。1967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与“中央文革”成员接见了江苏省及南京地区群众组织代表,决定对江苏省实行…  相似文献   

16.
正在周恩来幼年时,他的小婶母(嗣母)陈氏有位亲姨娘住在淮安城内的东岳庙附近,周恩来称之为姨外婆。姨外公名叫龚怀朴,是常州人,他多年任山阳知县的钱谷师爷,家境比较殷实。龚怀朴有个独生子叫龚荫荪,博学多才,后来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他对年幼聪明的周恩来很器重。在1907年周恩来先后失去生母和嗣母后,他特意让周恩来到他家的  相似文献   

17.
秦九凤 《湘潮》2008,(5):6-9
转战陕北期间,他是周恩来的警卫员。他对于转战陕北的回忆,大多是关于周恩来的回忆。周恩来的人格魅力让他一辈子难以忘怀。1992年3月,我有幸与周恩来的警卫员王还寿有一次难忘的会见。几十年前周恩来转战陕北的一幕幕,时刻萦绕在王还寿脑际。身患重病的王还寿首先从给周恩来当警卫员说起。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0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肖劲光正在衡宝战场上率部与敌酣战,机要参谋送来了一封第四野战军总部转发的加急电报,电文中说,毛泽东主席召见肖劲光,要他火速进京,有要事面商。 “要事?”肖劲光脑海里浮起一个问号,眼下湖南全省刚刚解放,百端待举,主席这时召见,有什么重要的事?他顾不得多想,带着一身征尘,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相似文献   

19.
齐霁  沈洁 《党史纵横》2010,(8):24-26
习仲勋与周恩来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相识,在此后的数十年风雨历程中,经常受到周恩来的关心、教诲和伟大人格的熏陶,十分崇敬热爱周恩来。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工作期间,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他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深得周恩来的赏识与称赞。在他遭受磨难时,周恩来同样对他悉心呵护,倾力相助。  相似文献   

20.
晓蔚 《党史天地》2007,(3):20-23
1950年11月,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在上海百老汇(现上海大厦)召见了时任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领导的傅继泽。这次肖司令员召见,未谈具体任务或作专门指示,只是询问了他个人的经历和当时的工作情况。看来似乎是找下属进行一般性的谈话。不过,从肖司令员的神情看,又像是有什么重大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