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望子成龙,自古就有此语。然而据笔者观察,如今好多人已“换了脑筋”,不再望子成龙,而开始“望子成霸”了。比如某生成绩优良,今年原准备报考某名牌大学。不料却遭到了父母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上了名牌,还不是满腹学问,两袖清风,没有实权,分文不值!  相似文献   

2.
抬轿者为了个人目的,可以让主人稳稳当当坐在轿子里;但稍不留心,也可以颠翻轿子,使坐轿人重重跌一跤。现实中不乏“抬轿人”使“坐轿人”跌跤的事例。某局一位科长对局长百般“关心”,局长需要什么,科长似乎都能猜透,马上办到,还美其名曰:“关心”领导也是为了工作,不让局长心里有丝毫不安。近三年来,这位科长在“关心”领导的名义下,共为局长侵占侵吞公款5万余元提供了方便和条件。无奈东窗事发,局长与科长双双锒档入狱,这时,局长才明白自已栽在了“抬轿”人手里。总有一些人,时时、处处司门I“关心’领导,无原则吹捧、…  相似文献   

3.
“提前退休可以看成是一种福利”,“还可以再找第二份工作, 收入并不降低”陈凡原是某国有企业的职工,虽然才 49岁,她已进入“退休”的第四个年头。现在,她每天在家照顾自己生病的母亲。“如果母亲身体好了,我还要再找份工作”陈凡对《瞭望新闻周刊》说。陈凡是众多“提前退休”(或称“内退”) 者中的一个。许许多多像陈凡这样的人, 既未达到国家法定的男职工年满60周岁、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某部门召开的增收节支会议上,有位负责同志说:“见到今天的生活,确实使人打心眼里感到幸福,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并提出适当进行“忆苦思甜”教育。这个观点一提出,便引起了纷纷议论,有人说:“这领导可真够发霉,什么年头了,还提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看来,忆苦思甜有无必要重提,实有必要思考思考。  相似文献   

5.
说“去囿”     
刘绍楹 《民主》2007,(3):47-47
《吕氏春秋·去囿》篇,用夸张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故事:“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哉?’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讲完故事,作者有针对性地发了一番议论:“人有所囿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凡人必去囿然后知。”道理很简单,也很明确:人一旦“有所囿”,必然黑白不分,是非不辨;而要做一个“有知”的人,就必须“去囿”。  相似文献   

6.
最近看到一份资料,有一个单位的厂长,制定了一个开除工人的条例,规定迟到五次以上者开除,旷工两次者开除,造成责任事故损失一百元者开除,不服从指挥者开除等等。一次就开除了十几个工人。用这位厂长的话说:“不信治不了,我摔你的饭晚,看你还敢!”结果,工人们四下活动,不愿在这位厂长手下干活。有的工人说:“在他手下,迟早都得把饭碗砸了,还不如早点想办法调走。”于是厂里连续调走了几个人。这时厂长发了愁,人都走了,谁来干活?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令人颇感意外的调查结果:广州市曾对600名青年进行调查,在“婚后你关心或担心哪些问题”一栏下,竟有5.3%的人填了“保姆问题”。这比担心“双方文化素养上的差距”、“第三者插足”、“容貌变老”、“性生活不协调”等项目者还多。 找保姆难,找到一个保姆的又  相似文献   

8.
卜束 《瞭望》1991,(26)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及“宋之话本”,说:“宋都汴,民物康阜,游乐之事甚多,市井间有杂使艺,其中有‘说话’。执此业者曰‘说话人’”。旧籍记述这些“说话人”大致分四家:有说“小说”者,有“谈经”者,有“讲史书”者,另一种叫“合生”(见吴  相似文献   

9.
自古为政者,得民心者然得天下。强调为民着想的观念,应该算是老生常谈了,这在以标新立异为时髦的今日,重鼓此论,尤为出格。但我是不怕被人扣上“老脑筋”、“老顽固”之类的帽子的, 因为“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的道理,至今颠扑不破。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一直被共产党人信守的道理,却在不少为政者的头脑中淡化了。他们不仅看轻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而且还干出了不少鱼肉乡民的恶举。据载,某县领导为扩建私宅,不惜挪用救灾款项在家门口大兴土木;某厂领导为谋财路,不惜生产假货、冒牌货来坑害消费者;更有甚者干起了“官倒”的勾当,短短的时日,竟搅出了个“一家欢乐百家愁”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也许还记得,不久前本刊在报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时,有这样一段话:“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出来了……,他们还不放心,又请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邓稼先等人得到的数据是正确可靠的。” 事情就从那时讲起。那是60年代初最艰难的岁月,某大国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使中国第一颗原子  相似文献   

11.
不是小品     
某镇曾辉煌过好一阵子,可如今“老辉煌”遇到了新问题:资金短缺。为了引资,需要开会。开什么会?自然不能叫“引资会”。那样,岂不是“此地无银”吗?叫“新闻发布会”?又听说上边不许。对“老辉煌”来讲,变“不许”为“许”,是办得到的。可是,要办,手续太繁,何如改个会议名称,叫“城镇发展战略研讨会”!记者还不照样到吗?实质是一样的。“城镇发展战略研讨会”的方案定了以后,接下来最要紧的是:请人。没一定身份的人到场,会议的档次就要受到影响,连登报都要发生困难。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上有三则消息: 河南新乡有个叫于文学的人,“造反”起家,错误严重,至今不悔,还煽动正在服刑的造反派头子唐岐山翻案,最近被清除出党; 天津市水产局的领导班子,长期被“造反”起家的人掌权,对抗党的三中全会路线,最近已被改组; 吉林某工厂科研所副所长刘汉如,是一个在“文革”期间直接参与迫害彭德怀同志的造反派头头。他  相似文献   

13.
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眼下却出现了一种得道“寡”助的怪现象。 某阀门厂大搞任人唯亲,硬是把不懂技术的外行任命为技术科长。其产品装到锅炉上,压力稍大点就漏气,因而用户纷纷退货,订单也日见稀少。怎么办?人家自有“绝招”:经集体研究,拿出几万元去送礼(其实是行贿),美其名曰“感情投资”。还真灵!这么一搞,退货的渐渐没有了,订单倒多起来。一个老—人对这种歪风邪  相似文献   

14.
作家林语堂最讨厌的《红楼梦》人物是妙玉.《红楼梦》里大善人一样的李纨也毫不掩饰她对妙玉的厌恶,直接就说“可厌妙玉为人”. 读者对于妙玉的态度却是各执两端:爱之者,认为她美丽、卓尔不群,活得洁净自我:厌之者,认为她自恋、自负、高傲、尖锐,还颇势利.  相似文献   

15.
“大锅饭”是一大弊端,这已被实践,尤其是农村的联产计酬责任制的实践所充分证明。以此著文者颇多,意见也趋于一致了。现在“包”字不仅包围了城市,而且冲进了城市,这是当前形势的特点之一。在城市改变吃“大锅饭”的状况必成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大胆的先行的改革者,为了打开全面改革的新局面,已向我们提出,若想改变“吃大锅饭”的状况,还必须打破“铁饭碗”!对这一改革口号和举动疑虑者,从而议论者可就颇多了。因为这一改革口号与传统观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不就是‘铁饭碗’吗”发生了冲突;与人们的习惯——相安无事平安度日发生了冲突;也与某  相似文献   

16.
如今,奖励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的确,必要的奖励,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焕发工作热情。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的就是此理。因此,有人称奖励为“神奇的一滴蜜”。是否所有的奖励之“蜜”都是甜的呢?非也。最近,我在调研时,就发现几件奖励不当、反受其乱的事。某厂奖励了一位看起来最忙碌、日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却收到一封自称是“愤愤不平者”来信,称:获奖者一天的工作量,他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工作质量更胜一筹;为了留住一位欲“东南飞”的“孔雀”,某企业连续三次奖励其万元以上,然而,换来的却是不绝于耳的“早晚还得走”,…  相似文献   

17.
电视机里攻坚战如火如荼,战士们军装褴褛、满面烟尘、伤亡惨重。只见冲在前面的勇士,扛着已被战火摧残得百孔千疮的旗帜如离弦之箭。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膛,就在大旗将要倒下的时候,紧随其后的战友立即接过红旗,冒着枪林弹雨,直至插上硝烟弥漫的城头……刚满六岁的儿子问我:“打仗时多一个人拿枪打敌人多好,为什么还要人去扛旗?”大概在孩子眼里,扛旗是“虚”的,拿枪杀敌才是“实”。我由此想到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他们大概可以算企业的“扛旗者”吧。企业现在还要不要“扛旗者”?至少在口头上,我还没听谁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南京市珠江路的街头竖起了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您现在回家吃晚饭还不晚。”旁边还有一行字:“廉洁自律也许与晚饭有关。”这块广告牌创意独特,寓意新颖,在劝说中揭示了当前腐败的一个新特点。请看: 朦胧夜色,豪华包间,灯光幽暗,乐曲缠绵。请客者让人端上各色山珍海味,捧出醇香美酒……酒足饭饱之后,吃请的官员已经晕晕乎乎,难以自  相似文献   

19.
迎千禧之际,某单位琢磨着给上级某书记送什么礼品,该单位张书记说:“现在正在‘三讲’,等过了‘三讲’再说”。某书记欲将一位亲戚调到身边当秘书,人事部门催书记抓紧发调令,书记说:“眼下正在‘三讲’,等过了这阵风再说”。类似这种“等过了三讲再说”的事,随着“三讲”教育向基层延伸,逐渐地多起来了。应该说,过去有些领导干部搞不正之风,行贿受贿,现在迫于“三讲”威力不敢搞,这是“三讲”教育初见成效的一种表现。说明“三讲”教育确实使一些同志思想受到触动,这比那些顶风作案、明知故犯者要好得多。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在“三讲”期间不…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的岁月蹉跎是可悲的,若是岁月蹉跎再加上心灵被奴役,那就更可悲了。前者之可悲,在于浪费了人生;后者之更可悲,在于蹉跎者浪费了人生还自以为挣得了人生。十年前零零整整的岁月中,我不正是那悲而又悲的蹉跎者吗? 我出生在50年代后期,落地之日起就被划到“少数人”子女的类别里,因为父亲被不明不白地推进了“右派”阵营。然而,社会一再教导我,遗传不会千篇一律地简单重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的法则——党的阶级路线是:出身成份不由己,道路可以选择。坚信这个理论,也是善良愿望的驱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