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昕  吴庆春 《学理论》2010,(18):28-29
民主理论是当代政治学的核心理论,词源学意义上的民主源于古希腊,而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则缘起于中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西方民主制度具有虚伪性与欺骗性,它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外壳"。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它是实现由政治民主过渡到社会民主而必然采取的形式,正确理解"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对于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侯莎莎 《学理论》2010,(22):28-29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学术界就其与政治协商、选举民主的关系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认为未来研究应着重探讨协商民主在中国实现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3.
代议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共同的产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共同遵循了人民主权、普选、法治等代议制基本原则,但以上基本原则在实际运行中又与其各自所依附的经济结构相联系.因此,从实质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对西方议会制度的吸纳和超越.而这种吸纳与超越,在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既是完善我国民主政治模式的资源,又是我国民主政治模式有待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陈胜才 《学理论》2012,(24):4-5
民主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中西方政治思想上,人们谈论最多、分歧最大、最令人神往而又最使人迷惑的话题可能就是民主。作为构建20世纪西方民主理论的一个主要建筑师,萨托利认为古代民主和现代民主虽同名但不同系,两者存在微型民主与巨型民主的规模差异,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形式差异,政治自由与个人自由的价值差异。  相似文献   

5.
林毅 《政治学研究》2022,(2):78-91+170
西方民主与非西方民主的道统与治绩之争,构成了当代世界民主发展的重要议题。要实现民主回归其多样性发展正轨的目标,必须在深刻系统地反思“民主发展=西方化”命题的基础上,将民主从其西方单一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此,沿着非西方化道路发展民主的国家不仅要坚守民主发展可行性的底线,更需要从澄清对西方民主的误解、讲明非西方化的发展趋势、批判西方民主实践与总结“民主化”教训的角度,建构起针对西方民主失效问题的经验性反思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西方民主理论内含中的反民主矛盾,从检讨其在价值导向、议题设置和观点引导等方面所刻意造成的误导入手,建构起针对西方民主反对民主问题的理论性反思维度。由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民主发展就将不再受到“如何实现西方化转型”问题的误导,从而也为更加聚焦于解决如何发展真民主、好民主的问题创造出全新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但各国关于民主概念、民主评判标准等方面的见解不尽相同,民主话语权成为国际话语权争夺的核心。中国民主实践的发展和民主制度优势的彰显为中国民主话语权的提升创造了机遇,同时,西方自由民主话语的霸权和强势输出仍然给中国民主话语权的提升带来严峻挑战。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关于民主的价值导向、判断标准、评判主体、实现形式和内涵实质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话语权意涵,是中国民主话语的重大创新,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阐释、实践创新和国际传播以有效提升中国民主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民主是20世纪使用最多、最广也是最具歧义的概念之一。美国学者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一书开篇就说:"民主的概念注定会产生混乱和歧义"。因此,从学理上厘清民主理论特别是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脉络,对于我们充分认清西方民主制度的本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这方面,辛向阳研究员的《20世纪西方民主理论论析》一书  相似文献   

8.
苏维埃是20世纪政治史上的一个新现象,其初始形态渊源于俄国无产阶级自发的革命创造,是人民民主和革命民主的物化形态,它反映了被压迫的劳动者阶级渴求解放和参与社会及政治管理的强烈愿望。作为一种与议会体制相并行的新的民主机制,苏维埃构成了对议会制的直接的和有力的挑战。苏维埃的实践是新型民主的一次伟大尝试,其意义是深远的、不可磨灭的。但就总体而言,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方面,苏维埃体制并不是很成功的。然而,无论如何,苏维埃体制70多年的实践探索是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其意义是深远的,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一、民主的最佳状态既不是纯粹的直接民主,也不是纯粹的间接民主。而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均衡。网络民主就是追求这种理想状态的动态过程。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都有其优缺点,最理想的民主既不是纯粹的直接民主,也不是的纯粹的间接民主,而是两者之间互相互补,相互均衡的一种状态。如果说西方民主的现状(民主即选举)造就了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媒介的强势地位,那么,目前,西方民主政治正面临治道变革,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强调更多的参与民主,主张更多的互动和参与。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回答了“民主之问”,廊清了“民主迷思”。从中西比较的视角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价值与民主标准、民主方式与民主本质、民主体制与民主功能等六个具象维度上,在民主逻辑运行、民主发展空间等两个抽象维度上实现了对西方民主的超越与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实践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1.
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理论深受古典混合政体理论、现代精英理论和韦伯领袖民主理论的影响,同时立足西方政治实践,将民主重新解读为领导者的"竞争性选举",从而实现精英政治与民主制度紧密结合。从理论层面,熊彼特分别对之前的民主和精英理论做出了批判和修正,并提出了四个民主成功的条件;从政治实践层面,解决了传统精英理论无法解决的代表性问题。因而它得到了许多西方政治学家的认同。但必须指出,精英民主的实质是一套固定的制度安排,它抹杀了民主实践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坚持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实现对资本主义民主竞争性选举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参与式民主的理论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民主是西方发达国家民主发展的新趋向,主张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自由和个人的发展只能依靠公民在社会和国家事务中直接地不断地参与才能实现。参与式民主在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上要求扩大直接民主的有效范围,丰富民主政治的合理内核,符合民主直接化的要求,代表着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从精英民主趋向大众民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期,随着大量新生的民主国家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民主陷入了不稳定甚至倒退的现实,民主化研究也从最初的转型开始向巩固转变。而亨廷顿的民主巩固理论,正好引导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政治民主研究的潮流。他对民主巩固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简要地介绍了亨廷顿的民主、民主化、民主巩固等概念,着重介绍了他成功的民主巩固所需要的条件,最后试图对之进行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自由主义民主弊端的日益凸显,在西方出现了参与式民主理论复兴的潮流,其中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备受关注,巴伯在诠释民主"强"、"弱"意义的基础上,批驳了自由主义弱势民主的缺陷和弊端,提出了以"参与"为核心的强势民主理论作为对自由主义弱势民主的修正和补充.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不仅推进了西方民主发展的进程,也为当前我国的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15.
陈胜才 《理论导刊》2012,(11):54-58
萨托利和达尔均为20世纪著名的政治学家,他们对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民主理论研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处理民主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对待政治平等以及经济民主的差异等方面比较两者民主思想的区别,可以看出,达尔在面对自由主义民主危机所进行的一系列自我修正,比萨托利力图维护西方现有民主体制、无视这种体制的内在缺陷和弊端并极力为其辩护要可取得多。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兴起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研究和探讨,一时间成了学术界的热门话语。由于政治生态、理论场域的不同,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存在许多差异,具体表现为:理论研究缘起、概念内涵界定、理论探讨基础、理想现实定位、理论实现模式及研究价值意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孙晓珍 《学理论》2009,(10):44-45
民主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也是当今中国努力建设的目标。由于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建立此基础上的民主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了解这一点,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角。  相似文献   

18.
周健 《党政论坛》2010,(21):29-30
现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协商民主实践要远远早于这个时间。“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9.
乔贵平 《求知》2013,(2):15-18
党的十八大掀开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篇章,使我们增强了中国式民主的自信。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必须破除对西方式民主的盲目迷信,树立中国式民主的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新路。  相似文献   

20.
政治参与概念取决于民主概念,不同的民主理论有不同的政治参与观.20世纪以来,在反思古典民主理想和现代民主现实差距的基础上,西方学术界先后形成了精英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参与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等四种当代民主理论流派.由于各自的理论视角、价值取向和对公民特征认识的不同,这四种民主理论的政治参与观也存在明显差异,其所赞成和支持的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分别是参与投票、影响决策、参与决策和政治讨论.四种政治参与观逐步转变的过程既是对西方社会20世纪以来所面临的不同现实问题的理论回应,也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