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正与社会管理创新密切相关.一方面,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准则,社会公正对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和引领功能;另一方面,社会公正的实现必须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为基本依托和重要条件.当前,社会公正视野下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职能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制度不公、社会权利贫困和公共权力腐败.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需从保证社会分配的正义、确保社会制度的公正、保障社会权利的平等和实现公共权力的合法等方面变革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
环境公正强调在资源环境利益分配方面建立人际间和区域间的平等关系,它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友好型社会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维护环境公正需要人们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包括强化法规,严厉执法;政府决策,以民为本;生态补偿,区别发展;集体维权,司法救助等。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公正与政府的公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与效率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两个基本价值维度。市场经济能实现社会的高效率,但不会自发地实现社会的公正。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政府公共性的本质规定。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建构"市场经济实现社会效率,政府权力维护社会公正"的社会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郑琦 《求知》2013,(2):59-60
社会组织在美国经济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既得益于美国的志愿传统.更得益于美国政府为培育社会组织而采取的一系列支持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采购体系和政府推动项目。  相似文献   

5.
吴钧贵 《理论探索》2005,(4):118-120
非公正因素对低收入群体政治心态的影响是十分突出的,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目前非公正因素对低收入群体政治心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拖欠农民工工资、坑农害民事件、城市拆迁问题、执法不公、干部腐败现象等方面。因此,为维护政治安定和保持社会和谐发展,必须从思想观念、政策法规、惩处腐败等方面消解这些非公正因素。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责任的缺失导致社会公正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社会利益冲突加剧,群体性事件频发,这是群体性事件与政府责任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政府责任是治理群体性事件的逻辑起点。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塑政府责任的社会公正价值,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按照治理理念,构建以政府责任内容和责任履行机制为核心的政府责任体系来有效治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前社会存在着不公正增长、不公正代价、不公正通吃、不公正参与、不公正保护、不公正竞争、不公正分配、不公正保障等现象。造成诸多不公正的原因在于维护社会公正的制度保障乏力。要抵制社会不公,必须维护制度主体的博弈地位,保障参与公正;强化制度实施的激励功能,保障竞争公正;强化分配制度的系统建构,保障分配公正;强化制度的监督约束效力,保障监督公正。关键之处在于社会的"再组织化"——让弱势群体具有平等的博弈地位和基本的博弈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在这一过程中贫富悬殊和社会稳定问题的日益凸显,社会公正越来越成为思想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维护社会公正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社会公正若干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各种风险威胁日益凸显,人们更加向往安全,这对政府发展提出了新的衡量标准.从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和谐出发,对风险社会中政府发展的衡量标准可构想为:四项总体街量标准,即政府的合法性、有效性、回应性和适应性;三项基本指标,即政府能否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发展、能否遏止发展中的副作用、能否满足公众的安全需求;政府发展的具体指标是能否提升政府的相应能力,即增强合法性、回应公众安全需求、适应新挑战、促进安全发展、进行安全决策、实行安全监管、防范风险和处理危机、公正分配价值和风险、维持社会和谐及善于合作治理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正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从对于社会公正的理性认识、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路径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他的社会公正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研究和发展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温州大学任映红、戴海东教授主执笔完成的《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正观研究》一书,是浙江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研究工程项目成果,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社会公正观的解读,揭示了我们党在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方面  相似文献   

12.
美国社会救助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制度,作为政府设立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在调节收入分配、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较长,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共行政人员应确立合理的公共秩序和社会公正的价值导向,才能把一切不和谐因素消解在萌芽之中。政府应在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能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以及完善市民社会三个方面去践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和谐,实现和谐社会的稳定合理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4.
公正是具有显著实践指向的政治范畴,其内涵为和谐、恰当的社会利益关系,其动力在于政府与社会的合力作用,其目标是实现社会成员共享发展。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是对现实中社会不公问题的主动回应,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涵的丰富和提升。实现共享发展目标,需要从"公正补救"和"公正创设"的双重维度着力推进,前者主要是物质利益方面的事后调节和补偿,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后者侧重于保障和落实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促进发展过程共建。在普遍和长远的意义上,公正创设更为社会所期待,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5.
伊强 《学理论》2012,(7):30-31
最近,中央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对全国公务员进行职业道德的轮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必须承认,这几年公务员道德失范现象越发严重,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从站在维护和保障社会公正的角度,来探讨和阐明官德建设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即政府代表全民的意志对社会事务实施有效的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以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面对上海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的政府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7)
地方政府的社会责任就是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保障民众生存和发展的底线,不断增加民众的幸福感。当前,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需要从加强公共服务的意识与职能转变、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拓宽有效参与渠道、推进公共服务公平化均等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统合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强调了国家或政府在实现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公正方面的积极作用。借鉴和吸收“统合主义”政府的治理理念和统治模式,对于处于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小政府、强政府”的治理理念对于加强政府能力、提高政府绩效和行政效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必将成为政府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一个社会如何认识公共利益是这个社会主持公正的测量器.社会公正说到底是在多大程度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衡量公共权力是否公正运作的权威标准就是看公共权力的代管者在执掌权力时是否真正维护公共利益,公权只有维护了公共利益才有公正可言.  相似文献   

20.
改革中的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使得弱势群体子女在获得基础教育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为了维护基础教育的公正,地方政府应当关注住房制度改革与基础教育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城市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均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维护基础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