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换妻游戏"是舶采品,它较规范的名称应叫"夫妻交友",是种双向自愿交换性对象的私密性成人游戏.从西方社会结构考察,"换妻"-般只发生在"有闲社会"及"中产社会".  相似文献   

2.
当下,"宪政"一词成了学界比较敏感的话题.要使"宪政"问题在有价值的学术意义上科学地加以探讨,必须要对"宪政"概念作为汉语的专门术语其辞源学的意义加以认真考察,同时还要对"宪政"概念"能指"的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估,否则,在学术上简单地抛弃"宪政"一词会引发更严重和复杂的理论问题与政策上的被动. 从法理上来看,要考察"宪政"概念所指向的社会现象,应当明确地区分两个学术命题:一是"宪政"在当下中国是否已经发生?二是已经发生的"宪政"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前者是指事实状态的"宪政",后者指应然状态的"宪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救人被讹的事件屡屡发生.此类事件凸显出的不仅仅是社会道德的滑坡,更多的是法律规制的缺失.西方国家的"好撒玛利亚人法"已运行多年,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值得我国借鉴.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我国应制定一部包含救助者的范围界定、救助作为公民的一般义务、救助者的责任豁免、侵犯救助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举证责任等内容的全国性的保护救助者权益的"好人法",以解决目前我国社会"救不救"这一问题,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躲猫猫"事件给出的教训,恰恰不是人权观念的淡漠.中国社会向来重视人命,素有"人命关天"的观念,却仍然阻挡不了冤案发生.它给我们的教训不是完善立法;而是严格执行现行法律,真相或可早些公开.悲剧就能避免.反讽的是,法律白纸黑字地在那里,却被一些执法者虚置.  相似文献   

5.
"躲猫猫"事件与公权力的盗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躲猫猫"事件给出的教训,恰恰不是人权观念的淡漠.中国社会向来重视人命,素有"人命关天"的观念,却仍然阻挡不了冤案发生.它给我们的教训不是完善立法;而是严格执行现行法律,真相或可早些公开.悲剧就能避免.反讽的是,法律白纸黑字地在那里,却被一些执法者虚置.  相似文献   

6.
勇哉! 80后     
当郭敬明、韩寒作为文学青年中的新星,在时代的潮流中搏击风浪,以新生代特有的锐气受到文学界的关注时,"80后"这个词,渐渐地被约定俗成,成为对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的代名词.有人认为,这是在糖水中泡大的一代,没有经历过苦难,不需要自己去垦荒,在家庭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也有人认为,"80后"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社会责任感.其实,"80后"是在社会大变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他们自己的视角,他们有自己的处世哲学.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的各领域,都有"80后"的优秀代表.当社会需要时,当国家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当他人生命遭遇危险时,他们也会站在风口浪尖,匡扶正义、无私奉献.我们不妨从众多见义勇为的百姓英雄中,看一看"80后"的壮举.以下都是发生在2008年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各国,绝大部分国家为犯罪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所困扰,为消除犯罪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各国都试图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控制和预防犯罪的发生.我国在长期司法实践中,提出了对违法犯罪实行"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是符合我国国情、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刑事政策,是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发生,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长久之计,也是对被害人援助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梅锦 《犯罪研究》2016,(1):66-72
减少经济发达地区"民转刑"命案的发生,对于维护社会的整体和谐意义重大.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发生的"民转刑"命案除了具备"外来人口占多数"、"犯罪人学历层次偏低"等常见特征外,还呈现出:女性犯罪人涉案比例偏高、农村地区命案比例上升、"婚外情"等情感纠纷成为命案发生的重要诱因等新型特点.对此,除了应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有效管理、健全社区警务建设外,还应从根本上保障全社会的民生利益,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同时,应适时提升现有社会调解机构的人员配置,建立起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并且应加强法制文化建设,提升民众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9.
部分社会论是日本的法官们为界定审判权的范围,通过判例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理论工具,其理论基础是"有社会,就有法"的法社会学观点."部分社会"内部发生的纷争,与国家法律没有直接关系,应依据团体内部的自治性规则解决,审判权不宜介入.但实际上,日本各级法院面对有关部分社会的纠纷时,并非简单地固守部分社会论,有时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团体自律权进行司法审查.在思维方式上,部分社会论首先认定不属于审判权对象的事项,从而间接地确定审判权的对象.部分社会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从宪政的高度,明确"案件"、"审判权"的含义;根据审判权属性,选择理想的受案范围立法模式;以强化说理为着眼点,提高审判水平;以审判为中心,推动法学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疆独"势力的高度关注.今天,"疆独"组织已经成为寄生在新疆社会中的一颗毒瘤. "双泛"思潮在新疆的泛滥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法治社会,以诉讼为典型代表的公力救济方式在整个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占据着重要甚至是基础性的位置,并成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最权威的救济手段.但美国学者尼尔·K.考默萨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了一个关于司法功能的"悖论":"最需要司法保护和法律赋予权利的,往往发生在那些最难以实施司法保护的情境当中".  相似文献   

12.
晚近世界秩序条约的出现是国际社会发展变迁的结果.与传统双边条约相比,世界秩序条约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条约以维护社会共同利益为宗旨;成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条约实践开始弱化"主权同意"原则;条约的实施机制具有组织化和集中化趋势.世界秩序条约促使国际法发生了深刻结构变迁:国际法已经从"私法"性质逐渐过渡到"公法"性质;从主权本位逐渐过渡到社会本位;国际法律秩序开始宪政化.  相似文献   

13.
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发现--网络生存定律:信息社会离不开信息公开与信息自由.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两个趋势:那就是"开放"和"自由".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生的所有变化都可归因于信息公开与信息自由.信息应当是自由的,但是,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版权是信息财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关注的是"创作投入".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为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下最大的问题是对信息生产者和创造者保护不力.  相似文献   

14.
"执法型城管"必须向"服务型城管"转变,坚决杜绝精暴执法行为. 前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城管与市民冲突事件,让"城管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现场监督公证是公证机构的一项传统的公证业务,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公证和公证机构宣传公证工作的重要窗口.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公证机构就办理了大量的实物有奖销售、有奖储蓄等开奖公证,特别是公证机构通过为许多电视大奖赛办理现场监督公证,使广大人民群众初步了解和认识了公证.现场监督公证在提高公证机构的社会地位,扩大公证机构的社会影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前段时期发生的"武汉彩票案"和"西安宝马彩票案",使得公证处的社会信誉遭受严重损害,公证的公信力受到社会各界的指责和怀疑.因此能否办好现场监督公证,对公证机构的社会形象和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科学、不合理的城市规划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规划"的出笼?又是谁作为"幕后推手"导致了规划浪费现象频频发生?诚然,我国城市化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没有先例的特殊国情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但也不能否认那些造成规划浪费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7.
"灋"字的形成代表了先人对文字形成时期有关法现象的朴素认识,探究"灋"字的起源与古老法律传统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法文化有意义的一个切入点.古文字在战国至西汉中期在形体上发生演变,而古"灋"字在这一时期也逐渐演变成"法",在目前出土可见到的实物材料中所见法字,可以为我们大致展示出这个演变的过程.从"灋"到"法"的变化,一方面是古文字演变大趋势使然;另一方面又是因为同时期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基础情况与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使法字所表示的字义相应变化,从而成为推动在日常使用范围中今"法"到逐渐取代古"灋"的强大内因.所以,古"灋"到今"法"之变化,是继考察"灋"字字源后,研究中国传统法文化在秦汉之际发展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郑定 《法学家》2006,(5):40-52
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罪"都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用语.但"罪"的法律意义背后,有着很深的哲学意蕴.首先,"罪"与道德密切相关,在很多情况下,"罪"的判断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德判断;其次,"罪"与宗教也有极深的渊源,在人类历史的一些重要进程中,宗教教义对于"罪"的内涵都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罪"也意味着社会责任的背叛,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罪"都是在与群体、与他人的联系中得以确定的.所以,从"罪"的渊源上进行探索,有助于我们对于法律、刑罚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9.
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是在国家控制力极强、乡村社会自治性极弱的政治格局下,基层民众被迫执行国家一系列非理性政策的结果.近代以来,国家政权建设表现为单方面的国家权力下沉态势,地方社会的自治性不断削弱.随着1949年新政权的建立,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与深度,二者演变为控制与被控制、挤压与被挤压的极端不对等关系.在此状态下,国家权力极度扩张而发生非理性的行为,乡村社会"缓冲地带"消融,面对外界的过度索取失去免疫力,无力抵抗,最终酿成农业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几千年都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党中央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我认为这里的"和谐"两个字不仅仅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主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个角度对社会进行分类.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人最能体会"和谐社会"的幸福,经历过社会冲突的人更能懂得"和谐社会"的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