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哑巴     
何进 《江淮法治》2013,(14):39-39
北宋仁宗年间.河北沧州府城外有个姓郭的农夫.在乡里一直以聪明而著称.但无奈运蹇时乖,家中一贫如洗.二十好几了还没有娶上媳妇,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相似文献   

2.
包拯审驴     
何进 《江淮法治》2011,(20):35-35
北宋仁宗年间,刚踏入仕途不久的包拯被任命为定阳县县令,上任后不久,年轻的包公就智破了一件骗拐银两案.显示出了不同一般的断案水平。  相似文献   

3.
北宋仁宗时期,京城汴梁发生了一件事,轰动了朝野。有一个名叫冷清的青年,自称是仁宗皇帝的儿子,遍访了六部衙门,要求见仁宗,以认祖归宗。他说其母原是宫女,曾得仁宗临幸,后被遣散回家,后来生了他。  相似文献   

4.
陈良 《政府法制》2014,(3):19-19
在当今社会.官员因工作失职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及恶劣影响,或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因此主动提出辞去现任职务,叫做引咎辞职。其实,引咎辞职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由于案例实在太多,这里,仅以宋代仁宗一朝为例,谈谈几次引咎辞职事件。  相似文献   

5.
打龙袍与割发代首咏谷书载:李后蒙冤,流落在外,成了瞎老婆子。幸遇包拯,查得李后是当时皇帝仁宗的生母,始得沉冤昭雪。李后被接回宫后,痛斥仁宗,并命包拯杖责。既要维护孝道,又要不伤皇帝的尊严,包拯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打龙袍。结果是龙...  相似文献   

6.
卢获秋 《政府法制》2014,(26):28-28
宋仁宗在位期间,后宫嫔妃很久没有升迁,十分不满,便屡屡提出申请,仁宗总是说没有先例,大臣们不会答应.妃子们不信,说:“圣上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仁宗笑着说:“你们不信,不妨试一试.”旨意下发后,大臣们果然上奏说没有依据.有的嫔妃半信半疑,仍然向仁宗讨要封赏,仁宗也不推辞,取来彩笺写上某宫某氏转任某官,妃子们开心地退去.到了发放官俸时,妃子们各自拿出御笔要求加薪,宫廷财务部门却一律不予理睬.妃子们郁闷地找到仁宗,当着仁宗的面将御书一一撕毁,不高兴地说:“原来使不得。”  相似文献   

7.
本稿旨在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在中国传统官僚制度与法律制度的语境里,包公思考吏治问题和法律问题有何特点?与此相关,在北宋仁宗时代吏治渐趋(女+俞)情与法律逐步松弛的语境里,包公又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本稿的分析思路,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旨在梳理包公有关思想的基本结构。这是以往包公研究相对忽略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8.
真假女婿     
何进 《江淮法治》2014,(2):39-39
正北宋仁宗年间,曾有一位丞相名叫王春华,一向与同殿为官的老乡林佑安交好,王丞相只有一女名桂英,自小就许配给林佑安的儿子孝童,两家一直来往不绝。后来林佑安举家迁往濮阳为官,临行前,林佑安将祖传的一对龙凤宝钗分开,将凤钗交与王丞相。王丞相也将仁宗皇帝恩赐给桂英的一对玉佩分开,交给林佑安一只,说好宝钗和玉佩作为日后亲事的信物。世事无常,林佑安到任后,因积劳过  相似文献   

9.
青丝 《政府法制》2012,(14):54-54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舁发明了以活字排版的印刷法,图书也就此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各种版本的古籍以及时人的著作,都大量印刷出版,许多文人亲自校对书籍,以正谬误,然后分类收藏,由此诞生了许多的藏书名家。方兴日盛的藏书之风,对宋人的学识修养的提高,以及学术研究的进步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宰相砸碑     
宋朝仁宗年间,宰相曹武衡被派去长江流域赈济灾民。回程的路上夜宿唐州湖阳镇。一大早,曹武衡被驿馆外面集市的嘈杂声吵醒了。曹武衡索性穿了便装下床,信步来到集市,他打算看看乡民们交易些什么,顺便了解家乡有什么变化。只见集市上有新鲜的蘑菇,肥大的野兔!一打听,这两样东西居然都是来自镇北的苦冲!曹武衡喜上眉梢,却故意问:“苦冲也产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11.
从仁宗时代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犹未雪",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这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了.  相似文献   

12.
宰相砸碑     
宋朝仁宗年间,宰相曹武衡被派去长江流域赈济灾民.回程的路上夜宿唐州湖阳镇.一大早,曹武衡被驿馆外面集市的嘈杂声吵醒了.曹武衡索性穿了便装下床,信步来到集市,他打算看看乡民们交易些什么,顺便了解家乡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3.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清高宗(乾隆)寿终正寝,仁宗(嘉庆)令和珅总理高宗丧仪。待宣布遗诏之日,仁宗传旨逮治和珅。至此,这位揽权20余年,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权相,终于落入了末途。 按当时所宣布的罪状,和珅所犯21条,其中有8条涉及到财产。例如家中所藏珍珠手串200多,有些较大的珍珠比皇冠上的还大;所藏大宝石不计其数,有些连皇宫内也没有;夹墙内藏金2.6万余两,私库藏金6000余两,窑内埋藏银两300余万;在苏州、通州有当铺多处,资本不下10余万。以上所列仅是一部分,如举出和珅的全部家产,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14.
陈良 《政府法制》2014,(26):34-35
在当今社会,官员因工作失职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及恶劣影响,或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因此主动提出辞去现任职务,称为引咎辞职.其实,引咎辞职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由于案例实在太多,这里,仅以宋代仁宗一朝为例,谈谈几次引咎辞职事件。  相似文献   

15.
宋代御史台官员的职责,是辅佐皇帝、监督朝廷官吏。建安县(今属福建省建瓯市)人曹修古,诤诤敢言、守护清廉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仗义执言受非议曹修古,字述之,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进士,累任秘书丞、饶州通判,后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宋仁宗嗣位,曹修古经深思熟虑,提出“行法令,审政事,惜财力,辨忠奸”四项大政措施上奏皇上,志在整饬朝纲,以图富国强兵。当时,许多年老体衰不思进取的人占着官位。曹修古认为这些人于事无补,应该让他们离退。仁宗准奏,并以诏令的形…  相似文献   

16.
一鸣 《政府法制》2010,(18):36-36
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38岁的王安石提点江东刑狱任满,被召还京师,改任度支判官,按惯例要向皇帝上交一份述职报告,但王安石趁此机会写了篇洋洋万言的政治论文,在次年初呈了上去,这就是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相似文献   

17.
这一日,早朝升殿后,宋仁宗问阅卷官,京城大考已毕,按惯例,每年榜首要选三人,不知今年所中的是什么人。阅卷官慌忙把前三名的试卷呈给皇帝。仁宗打开第一卷,阅罢,龙颜大悦,说,此卷做得极好,只可惜,中间有一个错字。  相似文献   

18.
晏几道生卒年小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晏几道正史无传,有关他的生平资料极少,生卒年的推定自然有一定的困难。夏承焘先生的《二晏年谱》(见《唐宋词人年谱》。下称《夏谱》)、宛敏灏先生的《二晏年谱》(见《二晏及其词》。下称《宛谱》),在这方面做过有价值的研究。《夏谱》推定小晏生于仁宗无圣八年(1030),卒于徽宗崇宁五年(1106)。《宛谱》据郑侠的生卒年推定小晏生于仁宗庆历元年(1041),或推前几年,卒于徽宗宣和元年(1119)。二谱相较,《宛谱》所系小晏生卒年较《夏谱》推迟十年左右。国内几部流行的中国文学史都采用了《夏谱》的说法,可见颇有影响。虽然有人对《夏谱》的推论提出过商榷意见,但似乎未能引起注意。笔者在参阅有关材料后,也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写出来提供商讨。  相似文献   

19.
《答司马谏议书》是主安石在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三月初给司马光的复信。当时,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已一年多,新法正在推行之中。十一世纪中叶,北宋王朝正面临着“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这里指辽和两夏)”(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的局面。由于一小撮大地主霸占了全国十分之七以上的土地,广大贫苦农民日益赤贫化,自耕农及中小地主大批破产。这种状  相似文献   

20.
明代的条例与宋代的条例、断例和元代的条格、断例有类似之处,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重视制例,律例并行,于明太祖朱元璋执政的洪武朝已开其端。永乐及以后各朝沿相编例,从未中断。仁宗、宣宗、英宗、景帝即位时均曾颁诏,将前朝所定事例、条例革去,故这几朝颁行的定例已不多见。宪宗以后,新定的例辅律而行。当时已有人将成化、弘治两朝的定例案牍全文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