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公诉工作实际,我们创造性的成立了公诉案件当事人接待室,实施公诉案件当事人双征求意见工作机制。即在办理公诉案件时,不仅征求犯罪嫌疑人对案件处理的意见,还要征求被害人或被害人的近亲属、被害人委托的人征求对案件处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公诉工作中检调对接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调对接是新形势下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一种创新型工作机制,是检察工作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最佳方式。公诉工作中实行检调对接,有利于实现刑罚预防目的,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办案效率;是恢复性司法理念的体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选择,刑事和解工作的经验总结;其适用范围主要是轻微刑事案件,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的案件和不构成犯罪的案件。  相似文献   

3.
做好涉检信访的预防和化解工作,是检察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当前,按照中央要求,在预防和化解涉检信访工作中,要综合运用救助救济、教育疏导、依法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实现办案工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尝试开展被害人救助工作,对预防和化解因被害人经济困难而引起的涉检信访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讲求执法办案的社会效果,维护社会稳定。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就是要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犯罪分子的不同情况,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实行区别对待,注重宽与严的有机统一,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互补,宽严有度,既要保证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又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刑事司法活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不捕不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犯罪研究》2008,(4):47-53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推行,促使检察机关提高了不捕不诉案件的比例,对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司法环节救助的空白,使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时常处于空置状态,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被害人与检察机关的矛盾。因此,在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应忽视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我国应探索建立不捕不诉案件被害人救助制度,明确救助原则、立法模式和救助主体、救助对象、救助条件等,从而完整地实现刑事诉讼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6.
<正>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提升轻伤害案件办案质效,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制定了《关于依法妥善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便于司法实践中准确理解与适用,现对《指导意见》的制定背景、经过和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等办案工作中,严格把握案件质量关,这就在诉讼监督工作中贯彻落实化解社会矛盾的要求。本文中,笔者主要通过检察机关办案执法环节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化解社会矛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面对一起起诉讼案件,尤其是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如何运用司法手段温暖受害者的心灵,化解双方的仇恨与矛盾,平衡对立者纷争的利益……即既尊重法律又体现人性,既解决问题又利于社会稳定,从而取得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是我们每一位刑事法官值得深思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现就人民检察院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提出如下意见:一、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是对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的轻微刑事案件,在遵循法定程序和期限、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案期限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社会矛盾化解是2010年全国检察系统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围绕这一重点,深入推进检察环节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不断探索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方法,塑造“微笑检察”司法理念、加强检察环节释法说理的力度、积极探索检察环节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前诸多原因制约着刑事申诉检察工作的有效开展。立法上的进一步完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应加强与法院协调,共同解决办案中的难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办案机制.坚持司法公正原则,确保办理刑事申诉案件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最佳统一。对不宜抗诉的案件采取《检察意见书》的方式进行法律监督。增加刑事申诉检察部门的人员编制。提高刑事申诉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案件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着眼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性问题,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着眼于恢复性司法和被害人保护,以服务民生、修复社会关系为宗旨.主动融入到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综合运用法律监督、协商调解等多种方法,在刑事和解中主动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对接,积极探索和试行检调对接工作。努力化解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3.
在认罪认罚案件中,保护被害人权利的必要性体现在维护程序公正,查明案情并衡量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真实性,化解当事人矛盾以及监督司法机关,防止权力滥用等诸多方面。司法实践中,存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定不足,认罪认罚案件被害人参与不足,认罪认罚制度化解社会矛盾、监督司法机关的作用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可通过保障被害人程序参与、促进刑事和解、加强司法救助、完善被害人权利救济机制和获得法律援助权等途径,更好地保护认罪认罚案件中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检察工作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2月1日发布了《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  相似文献   

15.
全国法院系统每年大约要审结近600万各类诉讼案件,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残酷现实,这些案件从不同层面已经构成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谁也无法将其排除在我们的视野之外。面对一起起诉讼案件,尤其是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如何运用司法手段温暖受伤害的心灵,化解仇恨双方的矛盾,平衡对立者纷解的利益,既尊重法律又体现人性,既解决问题又利于社会稳定,从而取得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这是我们每一位刑事法官值得深思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琳 《法制与社会》2012,(20):104-105
党中央对创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等三项重点工作。被害人作为刑事司法的受害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日益凸现,平息被害人受伤的情感、恢复因犯罪破坏的社会矛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浅谈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司法改革不断加深的今日,刑事司法面临着许多无法回避的困境,尤以刑事被害人、加害人以及社会之间矛盾难以调和为患.矛盾的化解离不开犯罪人和被害人的积极参与,刑事被害人长期被忽视的现实情况成为了横亘在刑罚与社会和谐中间的障碍.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研究,无疑会对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平和司法、恢复性司法、宽严相济新的执法理念指导下,阳信县人民检察院立足于办案与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并行的原则,将保民生、促和谐作为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该院在审查批捕阶段对刑事和解这一刑事案件新的解决方式进行了深入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9.
邢台市桥东区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以“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为中心,积极转变执法理念和角色定位,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贯彻于公诉工作中,积极尝试诉前民事调解机制,把对被害人的损害补偿放在重要位置,以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为着眼点,以快速解决争端为切人点,以有效手段化解涉检访苗头为落脚点,做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与成年人刑事检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重保护,后者重打击。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结合我国国情,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不增加诉讼主体,不增加诉讼成本,不超越检察机关职权,注意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彻底扭转以往打击至上的导向,坚持"帮人、救人"的理念,以保证逮捕案件质量为核心,着力构建并完善律师介入机制、审查逮捕案件集体讨论机制、非犯罪化处理机制、不捕双重说理机制、不捕不诉未成年人社会帮教管理机制,形成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沙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沙区模式对于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推进司法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