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刑法概说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具体而言,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法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刑法,是指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附属刑法。其中,所谓单行刑法,是指为补充、修改刑法典而由最高立  相似文献   

2.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行政机关无权制定刑事法律。但是,根据刑法典第96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有可能成为独立的刑法法源,而且在刑法典中,这种可能性也会变成现实。笔者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作为独立的刑法法源,直接违背了法律保留原则,因此,在刑事立法中有必要避免此种立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王郑晨 《世纪桥》2010,(19):50-51
网络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在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都具有独立的犯罪构成特征。对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我国刑事法律存在保护的缺陷,缺乏专门规范的立法规范,现行刑法典的保护对象狭窄,罪状设计和刑罚配置不合理,刑事保护力度缺乏,刑事诉讼程序程序设计不合理,基本上采取绝对的公诉制而缺乏自诉程序,刑事诉讼立法没有规定临时措施,不利于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刑法分则的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学习刑法学中的刑法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在我国法制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性,违反刑法是各种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即是犯罪。因此,学习刑法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学可分为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两大部分。刑法总则规定的是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犯罪概念、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种类、刑罚的适…  相似文献   

5.
<正>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等法律规范的总称,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也开展了刑法立法工作,但由于立法主体对刑法立法工作认识的不断变化、政治运动的反复影响等因素,直到1979年新中国第一部刑法才正式公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立法探索与准备(1949-1954)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土地革命之初就已意识到刑法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因此,  相似文献   

6.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制度自1997年刑法典修订后已初具体系。修订后的刑法典明确划分了三个刑事责任年龄段,明确规定已滿14周岁不滿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已滿14周岁不滿16周岁的人犯罪只对8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增添了若干非刑罚保护措施,如刑法17条第4款;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刑事诉讼法修订后也明确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不公开审理原则、分别执行刑罚原则和必要辩护制度,等等。但是,从具体的实施效果来看,这些并没能改变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多的趋势。与国外的法律防控制度相比,我国还有不小的差距。笔者认…  相似文献   

7.
谢清波 《唯实》2012,(8):130-133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罪刑规范的实质是法益保护规范。刑法分则罪刑规范的罪状构造模式实际上是“犯罪成立模式”,是刑法对某种特定行为构成犯罪的“最低要求”。犯罪成立与犯罪既遂、未遂实际上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方面的问题。犯罪成立与否讨论的是罪与非罪、是否发动刑罚的问题;而犯罪既遂与未遂是在确定已经成立犯罪的前提下,如何适用刑罚的问题。对于刑的规范而言,立法事实上确立了以既遂为标本的模式。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犯存在既遂与未遂的不同形态,而结果犯只存在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结果不发生就不成立犯罪。因此,在具体适用刑法的过程中,就需要运用法益保护的原理,仔细辨别哪些犯罪是行为犯,哪些犯罪是结果犯。  相似文献   

8.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改造,宽严相济的重心应落在"宽"的政策上。刑法应树立教育刑理念和目的刑思想,刑事法律应确立"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以非监禁性强制措施和司法转处为主要原则,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应朝非犯罪化、轻缓化、非监禁化和非刑罚化方向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1997年刑法已就计算机犯罪问题作出专项规定,但还存在不少缺陷,突出表现在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对计算机犯罪的法条设置过于简单、笼统,对一些计算机犯罪的处罚还缺乏具体的法律明文规定等等。计算机犯罪的特殊性使得目前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用。正如庞帝所言:“我觉得我们的法律就仿佛在旱板上吧哒吧哒挣扎的鱼一样,这些垂死挣扎的鱼拼命喘着气,因为数字世界是个截然不同的地方。”[1](P279)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我国计算机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并对完善现行刑法典中的计算机犯罪惩治条款提出以下立…  相似文献   

10.
我国1997年制定的刑法典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一个新规定。这个新规定在学理上如何称谓,其构成条件是什么,它与刑法第20条第1、2款的规定是什么关系,它的存在是否正当?对这些问题从刑法典公布时起,学者、专家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观点见仁见智。现将代表性的意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单位犯罪,是我国新刑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1979年刑法没有关于单位犯罪及刑事责任的规定。单位犯罪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开始衍生并逐步蔓延开来的一种犯罪现象,并且这种犯罪现象在近年仍呈上升趋势,愈演愈烈。立法者针对这种态势,在1987年颁布的《海关法》中,首开对单位犯罪作出刑法反应的先河。在刑法修改前,我国已先后在12个单行刑法和个别刑事法律中分别作出了有关单位犯罪的规定,单位犯罪的罪名据不完全统计有70个左右。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课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于老年人犯罪都有相应的从宽处罚法律制度,我国古代及近代的立法亦有规定。我国应从完善指定辩护权、讯问审判在场权、不适用死刑和减轻刑事责任等方面对我国刑法关于老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认定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毕胜 《学习月刊》2009,(18):48-48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事制度。它不是一项独立的刑种,而是一项刑罚执行制度,它是惩罚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重要表现。其特点是在判刑同时宣告暂不执行刑罚,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执行刑罚的可能性。我国1952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规定,缓刑只适用于贪污犯罪,后逐渐适用于其他犯罪。1979年刑法对缓刑制度予以确认,进一步调整了适用缓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张建武 《实事求是》2006,191(4):76-79
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人未经法院依法裁判其权利不被剥夺或限制,这是现代法制社会的基本要义,也是法制文明的内在蕴涵。刑法对人权的保护,既包括对被害人及广大守法公民人权的保护,也包括对犯罪人人权的依法保护。我国真正的刑法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现行的新刑法典在保障人权方面有许多重大改革和完善,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刑法基本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之刑事责任的确定、正当防卫制度的强化以及刑罚更为人道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刑罚从重刑化走向轻刑化,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刑法在预防和控制犯罪上的作用有限性是成为轻刑化选择的现实基础;对犯罪和刑罚认识的科学化是轻刑化选择的认识基础;以人为本是轻刑化选择的价值出发点。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轻刑化选择的指导思想和考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一方面与犯罪有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是适用刑罚的必要前提。因此,刑事责任是介于犯罪与刑罚之间并且联结两者的一个概念,枉定罪鼋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刑罚。考虑到犯罪主体的责任能力对刑事责任的重要影响,本文试参考犯罪学的相关理论对家庭暴力犯罪主体的责任能力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马锁文 《学习论坛》2000,(11):47-48
我国新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其处罚,其中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真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至此,在立法上正式确立单位犯罪的名称,宣告理论界关于非自然人犯罪(包括集团犯罪)称谓的争论告一段落。“法人犯罪”的提法当然仍可使用于理论探索方面(实质上应涵括于单位犯罪之内),但“单位犯罪”已被确立为法律术语。然而,…  相似文献   

18.
许红福 《求实》2006,(Z3):98
各式各样、日益增多的非法集资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但我国刑法却还没有设立非法集资罪,刑法规范集资行为、或者说打击非法集资行为的有关规定过于分散,以及规范集资行为的相关行政处罚手段也明显不能有效地规制社会上纷繁复杂的非法集资行为。因此,明确非法集资犯罪的内涵,划定其与相关犯罪的界限也就变得十分必要了。一、对非法集资行为法律管制的演进  相似文献   

19.
王立志 《学习论坛》2006,22(8):78-80
与1979年刑法典对正当防卫的规定相比,1997年刑法典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在第二十条第三款中规定了特殊防卫权的问题,自此以后,这一规定改变了中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立法格局。同时,由于新规定产生了新问题,引起我国刑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这方面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而且也有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第二部刑法典的诞生,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刑法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举措。新刑法无论在其内容、体例以及观念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尤其是其中首次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新刑法第3条)。这对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完善民主与法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与发展罪刑法定这一现代的基本原则,由一种学说而为法律的明定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程,它是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