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是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关系发展规律和维稳工作规律,探索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长期效应的工作机理及其制度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保持少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文章着重从分析迪庆州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现状入手,提出了培养、选拔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海南人大》2009,(12):F0002-F0002,I0001
11月14日,第十三期全国人大民族工作干部学习班在海口开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紧紧围绕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切实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大局稳定,把坚定不移地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我省昭通市彝良县少数民族中信仰宗教的人数较多,分布广,而其中的一些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要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就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加快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重视并加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找准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突破口,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团干部,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开发民族人才等都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建设我国民族地区的宝贵人才资源,是维护民族团结、文化交流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存问题,分析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实现全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习仲勋根据自己基层革命实践经验,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有效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研究习仲勋民族统战工作思想形成理论和现实依据及其科学内涵,能开展当今社会少数民族地区统一战线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从而切实提高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更好的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发展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9.
坚持政治建警,加强人民警察队伍政治思想建设,坚持党对警察队伍的绝对领导,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所决定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边境线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担负着民族地区的治安稳定和政治稳定的重任。因此,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政治建警,提高人民警察的政治素质,对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文化习俗错综复杂、干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和难点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区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分析查找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反腐倡廉工作难点,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大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11.
稳定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和保障.西部地区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多,多民族聚居,宗教情况复杂,又是西方敌对势力政治渗透和制造不安定因素的重点区域,社会稳定非常重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要树立全局稳定观、辩证稳定观和科学稳定观,着重抓好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破坏和渗透,妥善处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非地缘区域警务协作既是社会宏观区域协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域警务协作的重要内容。面对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同质化现象,推进非地缘区域警务协作,必须依托现有优势,找准制约因素,明晰发展路径,深入探索,回应区域经济社会呈现一体化态势催生的警务需求,建立与维护与社会稳定工作相适应的公共管理警务机制,为我国经济发展机遇期的良好社会环境提供公共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是中国的"维稳"之年,也是中国维稳面临挑战之年。从犯罪学的视角分析,科学调控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现有户籍制度,改善流动人口的生存环境,扩大社会福利,构建新型的警民关系,强化社区和家庭建设等是减少犯罪,推动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颠覆破坏活动常常选择民族宗教问题为突破口,以分化促西化,妄图遏止中华民族的 复兴。削弱我国的综合国力。因此,公安机关要正确认识现阶段的民族和宗教问题的特点,正确执行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 主动调整公安机关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主要任务和对策,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区(以下简称甘孜藏区)因草场纠纷、移民搬迁、下岗就业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较为突出,成为影响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其涉及范围广、产生原因复杂,并呈现出聚众性、组织性、阶段性、暴力性、反复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对此,公安机关应从做好事前矛盾化解工作、健全情报预警机制、完善公平正当的执法程序、构建战略性综合应对机制和构建协调沟通的事后稳控体系等方面加强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性事件对甘孜州造成的现实危害和不良影响,维护好甘孜藏区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彝族习惯法之效力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于民族地区的地方习惯法是民族地区社会关系的主要调整器,为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彝族地区民族习惯广泛考察的基础上,从民族学的视角对彝族地区习惯法的效力渊源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维稳模式在道德正义上削弱了政府形象,加速了社会基础秩序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失范.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维稳思维,建立符合社会稳定自身规律的新思维.其具体内容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避免政府在社会矛盾中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使法治成为解决冲突的长效手段;建立利益均衡机制,为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提供制度化渠道;促进民间...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基石。发达国家把公民意识作为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有着成功的实践经验。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对于保持政治稳定、治安稳定和净化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视角出发,当下的公民意识需着力从宪政意识、社会责任、公民道德和科学理性等层面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 ,有效地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 ,既需要强化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合力 ,更需要社会各界尽快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的社会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国家发展不仅需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正确理解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观,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