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台声》2007,(1):66-67
台湾“国防部”1月23日再次高调宣扬大陆“导弹威胁”。据台湾《东森新闻报》报道,台湾“国防部”1月23日主动召开记者会,再次高调宣染大陆“导弹威胁”,分析大陆解放军的最新动态。“国防部情报次长”王正宵称.目前大陆在江西、广东,福建等地部署的战术弹道导弹以及巡航导弹.射程可以完全覆盖台湾全岛.“对台产生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声音     
“未来持经认证的大陆大学学历参加台湾考试的台湾民众,将不受任何限制;大陆民众参加台湾的考试,也会进一步放宽。” ——9月10日,鉴于将逐步开放大陆学历认证,新上任的台湾“考选部政务次长”董保城表示。  相似文献   

3.
李登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讲演中再一次宣扬他的“台独”理念。他不仅声称要给台湾以新的“定位”,而且提出“要向不可能事物挑战”。那么他究竟要向什么挑战? 李登辉赴美前曾一再声称,海峡两岸目前是“分裂分治”,“大陆主权不及于台湾,台湾主权不及于大陆”。并有台湾官方人士跟着补充,要以“大陆代表大陆,台湾代表台湾”的模式参与国际活动,加入国际组织。李登辉返台之日又表示,台湾“目前最欠缺的”是成为“一个有主权的国家”。寥寥数语,道出了李登辉的真实用意,他所要挑战的首先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台湾“财政部”公布去年前三季度上市、上柜公司资金。回流仅0.63%,于是,有人据此认定台湾与大陆的经贸金融关系是“钱进大陆,债留台湾”。台湾《工商时报》的文章认为,这种看法忽略了近年来因投资大陆所产生的“贸易效果”及“大陆出货、台湾押汇”的三角贸易净收入,实在称不上是一个客观科学的推论。近10年来,台商西进大陆投资的确超乎想像,有74%的台商  相似文献   

5.
大陆居民赴台,首先应由台湾亲属向台湾“内政部入出境管理局”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能证明与大陆亲属关系的“亲属关系公证书”,大陆亲属的身份证,户口本影印件和准备赴台亲属的照片8张。获准大陆居民赴台后,台方发给“台湾地区旅行证”影印件。正本由台湾审批部门寄往“香港中华旅行社”(台方驻港机构)。大陆居民凭“台湾地区旅行证”影印件、身份证、户口本、照片向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核准后发给《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领到证件即可从大陆各开放口岸出境经香港赴台湾。大陆居民前往台湾应注意事项:①大…  相似文献   

6.
王缇娜 《台声》2011,(12):78-78
2003年初我从台湾前来大陆工作至今,除了为自己当年孤注一掷的“先知先觉”而沾沾自喜外,也为两岸在签署ECFA之后对未来有更深的期许,历史的见证已从过去一窝蜂的“台湾的大陆热”转换到现在的“大陆的台湾热”。  相似文献   

7.
自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及台湾开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进展迅速,至去年(1994)年底,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的家数已超过两万家,投资金额估计高达200亿美元以上。在大陆的外资中,台湾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而大陆也成为台湾企业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 依据台湾当局所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现阶段只开放台湾企业以第三地企业的名义前往大陆投资,而未准许大陆企业前来台湾地区投资,同时大陆企业在第三地的合资企业如其股权超过20%以上,也不准许前来台湾投资。这样的政策,导致两岸的投资形成了“单向、间接”的关系,也造成了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跛形形态。 最近,台北方面宣称,“两岸关系以经贸为主轴,以双赢为目标”,同时通过了“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迹象显示,台湾可望加强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同时,随着九  相似文献   

8.
木鸣 《台声》2005,(9):12-12
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近日宣布,对在大陆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读的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这是大陆继赠送台湾同胞一对熊猫、对台湾水果实施零关税、减化台湾同胞签证手续之后的又一优惠政策。台湾有关方面对此的回应是:拉拢台湾学生是大陆“统战”工作的一部分。今年4月以来,大陆方面如上所述相继推出了不少使台湾同胞受益的政策。几乎每一次,台湾当局的回应中都少不了“统战”二字,水果“统战”农民,学费“统战”学生……某种角度来说,此话说得不错,这的确是对抗“台独”的一种“统战”。但此“统战”非彼“统战”。台湾某些人口中的“统战…  相似文献   

9.
最近,台湾岛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台湾新竹科学园区高科技产业迅速向大陆转移,加上没有其他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台湾硅谷将出现“空洞化”现象。可以说这是岛内前些年认为台商赴大陆投资会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观点的一种延续。每当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高潮时,岛内就会有少数人忧心对台湾经济的不利影响,提出台湾产业可能“空洞化”的警告。这与日前台湾当局高层称台商投资大陆拖累台湾经济的论调是一致的。实际上高科技产业对大陆投资不会也没有带来台湾产业或科学园区的“空洞化”,而且有利于台湾科技产业生命的延伸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依惠 《两岸关系》2002,(6):61-62
无论T型台上,还是生活当中,大陆时装名模岳梅总是充满着自信。热情开朗的她最近又多了一位新朋友,她就是来自台湾的名模陈思璇。 不久前,曾签约台湾“伊林”公司的陈思璇正式签约大陆“新丝路”模特公司,成为从台湾到大陆发展的模特第一人。如日中天的小璇为什么要来大陆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07,(Z1)
台湾“国防部”1月23日再次高调宣扬大陆“导弹威胁”。据台湾《东森新闻报》报道,台湾“国防部”1月23日主动召开记者会,再次高调宣染大陆“导弹威胁”,分析大陆解放军的最新动态。“国防部情报次长”王正宵称,目前大陆在江西、广东、福建等地部署的战术弹道导弹以及巡航导弹,射程可以完全覆盖台湾全岛,“对台产生严重威胁”。他还称,台军目前正强化各项战场整备,重点在于确保各作战部队的战力保存,以发挥后续战力。这种一边宣扬大陆“军事威胁”,一边向媒体“表功”的记者会,已成为台军隔一段时间必搞一次的“固定科目”。有岛内评论指出,…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3,(4):63-63
3月15日,“美国在台协会(AIT)”前台北处长司徒文应邀在台湾“独派”团体发表演讲时指出,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正越来越向大陆靠拢”,他并称这种变化对大陆有利,对台湾则大为不利。  相似文献   

13.
大陆居民往来台湾启用新证自今年8月1日起,大陆居民往来台湾,已启用新证件──《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替代原有的“经香港去台湾”加注的《往来港澳通行证》。新证为多页本制,封面为雪青色,上方为金色的“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字样,下方为金色五角星的花...  相似文献   

14.
“本土化”、“台湾化”这两个政治术语现今在台湾被大量运用着,其含义却早已转化了。“台湾化”成了台独分子政治诉求的一种主张,“本土化”则被视为排斥大陆籍人士、扶植台籍人士和重用追随李登辉的政客们的政策。早先,国民党大陆籍人士所提出的“台湾化”,虽说指的是“起用台籍人士扩大政治参与”的意思,毕竟有些语焉不详,让人产生省籍差别的错觉。在台湾,让台湾籍人搞“台湾化”,岂非要把大陆籍人赶下海。  相似文献   

15.
两岸农业贸易和投资协作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较长时期台湾岛内民心或政治取向与经贸走向“相悖”。“相悖”是现象,“相符”是实质:由于不能依据市场规律、农业产品和要素比较优势差异建立实现双赢的合作机制,台湾中南部农民从与大陆经贸往来中受益不多。鉴于此,大陆应加强两岸农业贸易和投资协作,让利于台湾小农,扭转岛内关于“大陆农产品是造成台湾农业困境根本因素”的错误认识,彻底打破政经相悖的格局。本文提出: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借鉴现代发达经济扶持农业惯例的前提下,放开台湾优势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创造条件帮助台湾小农西进大陆创业,用其农业要素上的比较优势来抵消产品上的比较劣势。  相似文献   

16.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17.
吴亚明 《两岸关系》2013,(11):63-64
“台湾艺人在大陆拍片的片酬是台湾的5倍”,这样的消息日前在大陆微博上疯传。网友还制作了一个“台湾艺人身价表”,列出吴奇隆在台湾拍片,1集只拿40万元(新台币,下同),在大陆则是1集200万元;林心如在台1集30万元,在大陆1集165万元。  相似文献   

18.
范越龙 《两岸关系》2005,(12):32-34
台商向大陆产业转移已经经历了三轮投资浪潮,第四轮投资浪潮正在兴起,并且金融保险业成为重头戏。台湾金融业向大陆的转移是其产业结构优化及在岛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所迫下自身生存的选择。入世后,台湾金融业向大陆转移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台湾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到大陆布局。近期在大陆的台湾金融业界将以服务大陆台商为主。台湾向大陆产业转移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台商首先抢滩登陆“珠三角”和福建地区,形成以轻纺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第一波”投资潮;台商的“第二波”投资浪潮仍以“珠三角”和福建地区为主,但投资领域转向…  相似文献   

19.
大陆开放15种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口,为台湾农民带来了福祉,引发了拓展台湾农产品商机的探讨。大陆消费者对台湾农产品所表现出来的“热情”绝不是一时的,大陆市场蕴涵的巨大商机是台湾广大农民未来的希望。大陆——台湾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选择台湾加入WTO后,农业和  相似文献   

20.
台湾宝来金融集团,2005年1月主导完成了台湾“正隆”收购大陆A股上市公司山鹰纸业公司百分之十二股权并购案,使台湾“正隆”成为山鹰纸业国有股之外第一大民营股东,实现了两岸第一宗优势互补的产业整合案,也是第一家台湾上市公司以“战略投资人”方式投资中国大陆A股上市公司的案例。台湾宝来金融集团“大中华资本市场”总经理黄齐元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台湾券商进入大陆,首选着力点应该在投行业务方面,实践将证明,很多成功的案例正在逐渐出现。黄齐元认为,大陆企业欢迎具有内涵的外资战略投资者,欧美的外资因为太大,很难介入中型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