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包括刑事立法、司法、执法多个方面,在司法领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即为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根据其犯罪情况和人身危险程度,采取宽严不同的刑事策略,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可以说,该政策的提出,丰富了“严打”方针的具体内容,是我国具体刑事政策的发展和完善。那么,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政策,它是否与我国固有的刑法基本原则相适应,如果存在冲突,其又应如何协调的呢?笔者欲在此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梁全盛 《法制与社会》2010,(27):288-289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强调对刑事犯罪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在具体实践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在适用过程中还是碰到一些问题和与之不相适应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准确落实。因此,有必要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实现司法理念和执法实际相结合,应根据不同的犯罪情况分别采取宽严不同的刑罚。本文从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体现依法从严从重的适用;当宽则宽,给予出路;克服“严易宽难”观念等方面来阐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辩证关系,对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3.
吴东良 《法制与社会》2010,(32):130-130
刑事司法政策是刑事政策的司法化,是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于刑事政策的具体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制定与适用应贯穿刑事司法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应当是片面的。宽严相济,应当坚持区别对待,该宽的宽,该严的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而这一宽一严也必然包括司法机关对法律的遵守之"严",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之"宽"。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司法工作者以该刑事政策为指导,恰当地行使刑事裁量权,体现我国防控犯罪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指出在该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检察人员对自侦案件和公诉案件要严格把握好宽和严的尺度,做到该严则严、该宽则宽、宽严适度。今后应当从侦查阶段的裁量、审查起诉阶段的裁量、便诉交易制度以及污点证人豁免等几个方面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到检察工作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是具有现实意义,最近,最高人民检查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在检检察工作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规定在批捕、起诉、查办职务犯罪各项工作中,都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做到该严则严,该宽则宽,宽严有度,使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活动既有利于震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又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当前,政法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应当辩证、全面地理解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具体应当注意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它与执行法律的关系;二、要处理好它与法律完善的关系;三、要处理好它与"严打"方针的关系;四、要处理好它与其他司法机关的协调统一关系;五、要处理好它与改进考核机制和工作程序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宽严尺度,避免出现对"严打"方针的矫枉过正,如"法外施恩"一味从宽等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在刑事司法领域的体现,然而从提出政策到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实现政策,却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困难的过程。笔者以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如何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一般认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包含以下内容: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切忌只适…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讲求执法办案的社会效果,维护社会稳定。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就是要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犯罪分子的不同情况,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实行区别对待,注重宽与严的有机统一,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互补,宽严有度,既要保证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又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刑事司法活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谢晖 《法学杂志》2022,43(3):110-131
司法政策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司法政策的探究,既要遵照政策和司法政策的一般理念,也要根据国家实在法有关政策的具体规定,还要沿循既有政策制定和落实的实践。司法政策可两分为“法定司法政策”和“依法定司法政策”,两类司法政策的制定主体、内容、效力虽皆不同,但都不影响司法政策对当下目的的关注和追求。我国的政策及司法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作为法律要素而存在,相对法律,其具有明显独立性。就司法政策而言,其制定主体多元、法律根据欠缺,因此,在法律上完善司法政策,是保障其在法律原则、规则前提下,实现“具体法治”“效率法治”“实质法治”使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我国刚刚施行,就得到官方的肯定、学界的普遍赞扬,但时至今日,我们在对宽严相济的理解和适用、宽严对象的确认、该政策对执法环境的要求以及相关的后续保障机制等以下几个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试图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把宽严相济政策框定在刑事司法领域,是有局限的。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层面和国家治理违法犯罪的宏观高度来研究宽严相济政策,可以看到这一政策更深层的要求,包括“区别对待、宽严适度”、惩罚谦抑性、打击与保护相平衡的公正性。探索和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对当前刑事和解运动等司法改革乃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是党中央根据当前的社会治安状况,从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局提出的一项刑事司法政策。然而作为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要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灵活准确地运用到具体的案件中,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既需要我们吃透宽严相济的精神实质,又要对司法实践有丰富的经验。在此.笔者通过两起案件来谈谈对宽严相济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刑事司法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然而,司法实践中对此政策的贯彻无论是从理念还是制度上都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宽严的界限在哪里?如何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保证该政策发挥最大效应?等等。本期特别策划希望就这些问题引发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能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司法政策对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保护、分门别类、宽严适度”是我国当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基本政策.必须根据各类不同知识产权的属性、功能和特点,确定并妥善运用不同的具体司法保护政策,使知识产权保护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5.
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之后,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近年来,学者们对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作了大量的论证,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少有学者在国家新的刑事政策之视角下审视党对少数民族特有的两少一宽刑事政策。这并不是没有讨论的必要,相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两者之间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两少一宽政策的新旧背景变迁问题、两少一宽适用中已存在的问题和在宽严相济政策之下如何适用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从微观层面看关系着司法实践工作的推进,从宏观层面看则关系着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习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在政法工作中履行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毋庸置疑,在刑事审判过程中,最能体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莫过于法官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对被告入作出的宽严不同的实体处理决定,即在刑法规定的范围内判较重的刑罚,或是判较轻的刑罚或定罪  相似文献   

17.
卢萍 《法制与经济》2008,(23):48-5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适用宽严相济政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手段。在新形势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了突出的新性质,能够理性看待犯罪现象,强调宽严的正当顺序,侧重非犯罪化、轻型化、非监禁化,更为关注惩罚行为人的效果。在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形势下,检察机关有必要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更深层次的回应与解读、作出明确的界定与阐释,以期厘清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和思想途径,明确检察机关在刑事司法过程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我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福建省政法部门应如何从实际出发,在政法工作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使政法部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科学内涵,第二部分介绍了我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主要情况,包括所取得的成就、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第四部分针对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和谐社会对刑事司法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何贯彻这一政策,对检察机关来讲是一个复杂而重大的课题。从检察工作实践出发,要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犯罪提出的要求,努力探索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制度,积极营造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然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一项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和刑事执行政策三位一体的全新的刑事司法政策,不仅需要政法机关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予以全面贯彻落实,而且需要相关部门建立起强有力的保障机制。目前学界对此尚未有系统探讨,本文拟对此提出管见,期望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