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谦虚的资格     
谦虚有很多种,真正的谦虚,不是谁都有资格享有它的。胸无大志的人,即使极诚恳地说:"我这人没什么志向。"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坦率,这种坦率有时让人觉着是在叹息;毫无才学的人,即使极认真地说:"我这人没什么本  相似文献   

2.
正收徒四十年来,我不曾问过弟子:"这件事我怎么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向我报告?"我觉得"不知道"很好,表示他们能承担,我也没烦恼。有一回,我自美国弘法归来,在桃园机场出关,远远瞧见四位徒众向我走来,不禁皱眉,心想:怎么这么多人来接机?我还没开口,其中两位徒众见状,赶紧说道:"我们刚送客人上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很多文章动不动就将演员称为"戏子",这是一种职业歧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戏子"的:"旧时称职业的戏曲演员(含轻视意)。"旧时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正当职业也区别贵贱,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在进步了的文明社会不能再对"演员"这种职业身份加以轻视、歧视。诚然,有一部分演员不敬业、演技差、耍大牌,私生活不检点,甚至漏税偷税。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类从业者之中有部分人做得不好,就对所有从事这类职业的人都加以轻视。很显然,并不是所有演员在道德或者法律方面都有可指责之处。  相似文献   

4.
<正>严峻的考验是成绩,而不是承诺逻辑与推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终检验。严峻的考验是成绩,而不是承诺。数百万无依无靠的亚洲人不关心也不想知道什么理论,他们只想过好一点儿的日子,他们想要一个更加平等、公正的社会。如果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就必须找到实际的办法,解决增长与发展问题,而不是寻找这种或那种理论。这也符合理智的要求。我的人生不是依靠某种哲学或某些理论指导的。我把事情办  相似文献   

5.
自卑和自信     
1.我信任自卑者远远超过信任自信者。据我所见,自卑者多是两个极端。其一的确是弱者,并且知道自己的弱,于是自卑。这种人至少有自  相似文献   

6.
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的斯隆,被西方管理学界誉为"现代化组织的天才".1944年,斯隆聘请杜拉克担任通用的管理政策顾问.二人见面时.斯隆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不知道我要你研究些什么,要你写些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都该是你的任务.我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你把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写下来.  相似文献   

7.
我是谁?:流动少年的多元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环境急剧变迁的当今中国社会,个体的认同不再是赋予和给定的,而处在不断的解构和建构的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城中村"流动少年多元身份认同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发现在城乡身份方面,大多数流动少年认为自己是"农村人",但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化了的"流动少年。流动少年的籍贯身份并不是确定无疑的,它受到情境和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影响。而在社会表征性身份方面,流动少年并不认同"农民工子女"称谓,对"流动人口子女"身份也提出了质疑。多元异质的流动少年群体可以统合在"外地人"的社会范畴身份之中。  相似文献   

8.
高扬 《瞭望》1987,(51)
年轻的时候,读鲁迅的书,读其它革命文艺的书和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书,促使我走上了艰难的革命道路。革命胜利了,尽管经过‘十年内乱’,我同以革命为毕生职业的老战士们一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曾动摇。这种不动摇却遭到了讥笑。有的青年当面就说我们这样人的思想‘太正统’。我知道他们的观点并非‘土产’,近年不是有些人传播洋人的  相似文献   

9.
1.我信任自卑者远远超过信任自信者。据我所见,自卑者多是两个极端。其一的确是弱者,并且知道自己的弱,于是自卑。这种人至少有自知之明,因而值得我们尊重。其二是  相似文献   

10.
刘锴 《各界》2007,(11)
一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有"成功学"这个名词,但一直没有深入理解这个名词的含义;我也曾在高中阶段买过<卡耐基人际成功学>,但是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书.我对"成功学"有全新的理解还是2005年的事情,说起这,我还得感激一位朋友--"学习与机遇"老师.  相似文献   

11.
美联社的4个记者曾经去过抚顺的雷锋纪念馆.他们指着雷锋做好事的照片问讲解员:"你们不是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吗,那怎么会有这么多照片?"讲解员一时语塞. 几天后,张峻来到雷锋纪念馆,讲解员把同样的问题抛给他.张峻说:"这个问题你们确实不知道,只有我清楚."  相似文献   

12.
谁来护法?     
我对沧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在特殊的年份我曾以特殊的身份在那儿勾留过.听说蒋子龙是沧县人,我问他是哪村的,他说窦店,我说我在姜庄子住过,离你们家八里地,我家文秀住窦店.他说我怎么不知道,是哪一年?就是反右以后干部大举下放的1958年,原来那一年他已经参军走了.我是戴上帽子的右派,罪状之一是替某一个后来也成为右派分子的大学生抱过不平,出主意说,你可以写信给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监委申诉,这就是“挑唆”右派分子向毛主席猖狂进攻了.到达沧县城关那一晚上,在狭窄的剧场看了京剧《宋士杰》,听到  相似文献   

13.
姓氏寻根     
我姓江,随了我父亲的姓. 然而,"江"姓不是我们的祖姓.知道这点的时候,已到了我上中学那年.一次偶然的闲聊中,父亲吐露出我们本姓"莫",属于老家广西那边的一个大姓.父亲很少提及老家的事,我和妹妹因了好奇追问不休时,父亲的口气变得淡然起来,眼角眉梢透出一些怅惆,好象有一道沉重的历史帷幕正在他脑海徐徐降落.我们姊妹只是断断续续听说,父亲临解放时参军北上,在他走后,一场大水给老家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从此父亲便与家乡断了联系,留在老家的"莫"姓妹妹也生死未卜…….老家,姑妈,还有那个祖姓"莫",越来越在我的心底生发出神秘之感.而父亲竟至什么也没说就永远地走了. 及至去年夏天,已是父亲去世后的半  相似文献   

14.
谈火生 《各界》2008,(8):63-67
现在不知道李敖的人可能不多,但知道李敖的老师殷海光先生的人恐怕就不是很多了.其实,这也不奇怪,殷海光未及50年的生命旅程,前30年在大陆度过,后20年则栖身于海峡对岸.……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一定是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也一定是法治社会。在迈向和谐社会的大道上,五只"拦路虎"困扰着我们的进步:第一,由经济的二元性所产生的城乡二元性和社会结构二元性,正被制度性地安排为人的社会主体身份的二元性;而主体身份的二元性又被区别为权利享有的二元性。其结果是,人们获得权利和利益的根据不是能力的贡献,而是身份。  相似文献   

16.
国学赏析     
《侨园》2013,(2):4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自】《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相似文献   

17.
娄岩 《侨园》2012,(4):30
在海外生活多年,总的印象是西方人办起事来一是一,二是二,中规中矩,而且很难变通.但如果你认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就大错特错了.就像我过去以为国外的银行不会出错,国外其它服务性行业认真负责一样.总是吃了许多亏才懂得要认真对待,总是用花钱交学费买教训来安慰自己,从而给自己一个说法.因此总在同一类错误上恶性循环,这就是愚蠢了.虽然这些不是普遍现象,但也决非个例,就像我的电话付费单总会出错,我必须经常和他们理论才能最终得以纠正一样.我想各位读者应该比我聪明,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犯同样的错误,也知道在生活中举一反三.其实真不是我们太愚蠢,而是我们太容易相信.我们喜欢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凡事主观片面地定出是非标准,而很少考虑是人就会犯错误,世界上就没有完全正确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毕淑敏 《党政论坛》2012,(12):52-52
我到40多岁的时候才觉得幸福是那么重要,此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后来我才知道,是我错了,幸福不是那么惊天动地的,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需要很多的金钱、需要那种万丈光芒的时刻。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去争取、去奋斗,我们就会享有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4,(4):34-34
很多人知道我喜欢金庸的小说,更喜欢风清扬.如果一个人一旦成为武林高手,围绕在他周边的人就会很多,这些人你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朋友,一类是敌人.朋友与敌人天下把我当对手的人很多.我认为这个对手最有价值的事情是能够让你成长,让你的客户成长;与此同时,你的对手也变得聪明了,也在不断成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最怕的是“蛮打”.如果一个拳师碰上一个蛮师,你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一个拳师碰到另外一个顶尖高手的时候,大家才能互相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天,儿子安德烈问龙应台说:"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平庸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说:"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假如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