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工作作风、行为方式、技术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服装仪表,都是企业信息最广泛、最生动、最直接的传播媒介。此外,企业员工还是其他一切企业形象要素的创造者。塑造和培育企业文化,仅靠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是难以实现的,而玷污和损毁这个企业的形象,一人一事足矣。因此,真正做到企业文化的全员化,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作为一个拥有38000名员工、年产钢260多万吨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各项生产建设工作实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在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3,(20)
出版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总体发展保持持续上升势头。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726.8亿元,利润接近50亿元,同比增长5.5%和6.5%。根据入世承诺,我国自2002年12月11日开始对外资开放出版物零售领域,但此前外商已采取各种变通方式进入国内出版物出版、发行领域,进入的规模和速度都比预想的要迅猛。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2年从1月到11月共批准外商投资印刷企业92家,投资总额超过5.5亿美元。在发行方面,多家中外合资发行机构成立。在尚未开放的书报刊及音像电子出版等方面,外资也采取各种变通办法谋求进入。一些出版巨头以版权合作、广告代理、成立合资商业公司等手段,大量进入图书与期刊出版领域。2002年有4家国际知名期刊被批准通过版权合作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在外资来势汹汹的同时,民营资本也加快了在出版业的运作。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民营书业不仅广泛活跃于图书发行市场,而且也以变通的方式不同程度地介入出版环节。民营书业的活跃既为出版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推动出版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东北二人转的发展一直存在黄绿之争、真伪之争、优劣之争、管放之争、文化之争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4.
当前许多企业都在努力建设和提升企业文化,旨在使之更加系统化、个性化。要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真正发挥“文化力启动经济力”的作用,就要解决好“思与行”、“说与做”如何统一的问题。本文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刊这一期编发的两条稿件,一是报道鲁西欠发达的农业县夏津,是如何在几年之内从一个计划生育省级“重管县”一跃成了先进县;一是报道了山东省劳动力输出大县高唐,3方签定“担保制合同”,有效地管住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夏津经验”和“担保制合同”管理办法,也许能为面临同样问题的其他农村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日,与一位企业界友人闲谈。友人抱怨,现在企业日益“肥胖”,大有不堪重负之忧。何为企业“肥胖”?企业机构臃肿也。笔者所在的城市,就有一家2700人的企业,仅厂部机关的行政、后勤和党、群、工、团等机构就多达36个,占去了1200多人。冗员浮事,僧多粥少,企业的日子能好过么?目前,这种企业“肥胖”症正在企业间流行,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企业“肥胖”症病因来自何处?细究起来,不外以下几个方面。外来因素使然。有家企业本来有个生产处统管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因要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处室对应,便将生产处分为综合计划处、生产安全管理处、生产经营处。处长由二变六,科员增加四倍。更多的,则是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企业建立对口机构。“条条”要求企业设法规办、信息办、统战办、文明办,“块块”要求企业设打拐办(打击拐卖人口)、灭鼠办、环卫办、治安办……真可谓,上边让你“胖”,你不得不“胖”。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理论上对企业活力的内在机制进行学术角度的分析,还是从实践中对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企业行为进行直观的把握,都会发现:“企业文化”或称“企业精神”应当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甚至可说是它的灵魂。 众多的管理学家在对许多卓有成效的企业进行大量的实例研究后认为:在企业取得成功的诸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的关系清晰地把握“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在当前社会变革期中的发展现状,了解它们间的互动影响及其今后的可能趋势,对于社会整体的经济与文化建设上具有现实意义的。鉴于时下各家对“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这两个热点的研究,所持的参照系和操作方法的各异,不免造成各人对一些概念、解释上的歧义与含混,故此作一些适当的陈述与廓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10.
《瞭望》2010,(39)
<正> "沉陷户"上访层出不穷,"沉陷区"已成敏感地带,矿区则坠入了"老板赚票子、群众倒房子、政府做‘孝子’"的怪圈频繁发生、愈演愈烈的"地陷",使沉陷区群众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瞭望》新闻周刊在湖南、山西、河南、湖北等中部省份采访中看到,"沉陷户"生产、生活环境困顿,"越陷越穷"的现象比比皆是。"地陷"受灾户,对救灾、后期扶持的期望值很高,表达诉求的方式也比较激烈。为维护稳定,基层各级政府和官员,充当着"救火队员"角色,成立了诸如"避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视野中的“人” 企业文化视野中的“人”,不是传统管理观念中作为劳动力的人,而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人的价值追求、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是具有无限潜力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塑造企业文化,就是用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理想等群体意识来教育、熏陶、引导、激励、鼓舞企业成员。优秀的企业文化对职工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它一旦被职工群众所认同、所接受,就能使职工意识到自己工作、生活的真正价值,把自己所在企业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把自已看成是属于企业整体的一分子,从而强化归属感和使命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是全国电子行业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这个公司作为中国企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1981年刚成立时,注册资本仅360万元,彩电及黑白电视机年产能力仅为38万台。1998年,固定资产已达1.3亿元,彩电年产能力达到150万台,已具备生产适应世界各国制式的彩电产品,产品销往海外65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在中国市场上的唯一视听生产基地,创造出了中国彩电工业史上17项全国第一。17年来,创汇从23万美元上升到4800万元,上缴国家各种税资累计达17.5亿元。先后荣获“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石家庄铁路分局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从2001年初,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开展了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机关”工作。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感到企业文化建设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两项工作在基本属性、实现目标和操作手段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从而形成了构建石铁分局“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构想,在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构建工作的三年规划。我们重点从四个方面开展了构建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以增强企业“文化力”为宗旨,围绕“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工作思路,有重点、分层次,积极培育具有城建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提供了强大动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十分重视企业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职工具有认同感的,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前提与保证。笔者认为,要构建职工有认同感的企业文化,应采取“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要构建“企业自己的文化”,第二步要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第三步要使企业成为“自己的文化企业”。第一步:构建“企业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应具有惟一性,而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如同没有个性的人。人没有个性,就千人一面;人没有个性,就没有激情。建设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拿来”,把别人的企业文化原样搬到自己的企业,这种企业文化不仅无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而且还…  相似文献   

16.
海南椰风饮料总厂是一个以外商管理为主的合资企业,现有员工373人,其中中专以上的技术管理人员62人,职工平均年龄21岁。这个厂创业至今三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台湾、南朝鲜及东南亚。1993年产值4.28亿元,销售收入4.17亿元。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优质奖。椰风饮料总厂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年里创造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与人的肌体一样,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的生长发育既要由“内环境”决定,同时也要受“外环境”的制约。企业文化体系的“外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它与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是分不开的,大体可分为三级。一级环境由企业的顾主群组成。企业顾主的追求、喜好、文化心态是企业文化取向所必需  相似文献   

18.
19.
左右 《民主》2009,(12):53-53
据《人民日报》报道,辽宁省从实际出发.依托已覆盖全省98%以上地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以广播和点播两种方式,传输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使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进村入户,成为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和文化惠民服务的创新工程。目前,全省226万农户可通过电视收看文化信息.6万个基层服务点和近50万农户可通过多种点播方式收看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同是源于西方的CI策略和企业文化理论 ,从八十年代起被引入我国 ,九十年代有了一个相当的发展。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少有研究 ,致使在实践上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找不到切入点 ,CI策略则因缺少理论统领而显得路数趋窄 ,以至于一些企业把CI仅仅看作视觉冲击。因此 ,对于CI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我们需要有所认识。在一般的概念范畴上 ,CI策略和企业文化的界定是完全不同的 :CI ,即企业识别策略 ,它从确定企业的经营理念入手(MI) ,通过动态的行为、亦称活动系统(BI)和静态的视觉系统(VI)广为传播 ,使内外公众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