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语言和文化密切联系且相互影响,文化是语言生存的根基,是语言演进发展的源泉,而语言又像一面镜子,反映民族的全部文化,并且语言对文化有很强的渗透力,具有整合文化的功能。它以载体的形式,以显性或以隐性的状态把不同特性的文化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思维状态的作用来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标志,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蕴。语言的习得必然涉及文化。但是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是相分离脱节的,忽视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本文基于概念流利理论以及对语言与文化和认知方式关系的分析,特别是隐喻在语言概念认知系统中重要地位的分析,提出外语学习中文化习得的一个全新视角,即认知视角。通过分析语言的认知性及语言表象下深刻的文化内涵,将文化习得贯穿于语言习得之中,并藉此把握语言的本质特征及其反映的认知概念系统,最终达到认知上的概念流利。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革命作为一场语言运动 ,因其思想、思维、观念、精神的实质性变革而起到了巨大的社会历史作用。“文学”“革命”从词源学和语义学意义上而言 ,是假道日本 ,取法欧洲 ,又缘于中国。它们只有在现代汉语的语言体系中才能获得充分的现代意义。“文学革命”既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学)的断裂 ,也不是对西方文化(学 )的移植 ,他是中西文化 (学 )结合而产生的独立的、自足的、崭新的个体 ,具有元文化性质。五四文学革命的革命性最深刻地是表现在它的语言上。文言与白话并非对立关系 ,它们应是同一母语下的互化、互补关系。重口语轻书面语 ,重白话轻文言 ,在今天应该得到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称谓是特定文化的产物,称谓词语就是这种特定文化的反映。本文通过对汉越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语及其用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试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及由此所反映出的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一、语言、思维和现实什么是语言?语言与人类思维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是什么?语言是否影响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这是所有注重语言,把语言作为核心问题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所关心的共同问题。总的说来,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承认语言与思维之间有朕系,在总体上不可分割,但在具体分析二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上,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真善美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化的诸多类型、发展形态及部门学科当中,包含着若干共有的基本术语或观念,它们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共同基础和普遍本质。美国人M·J·阿德勒称之为“大观念”。真、善、美就是这样的“大观念”,它们既非某一文化类型、某一文化部门学科所特有的“专业术语”,又存在和渗透于各个文化类型和部门学科之中,称得上是全人类的“共通语言”。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和向往,既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又成为哲学史上不朽的主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7.
傲金才仁 《前沿》2014,(11):221-222
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抽象和概括的反映,是语言文化中的显著特征,一种语言的词义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哲学、心理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蒙古语中含有传统文化意义的饮食、自然现象、数字、颜色等词的研究,窥探蒙古族社会文化生活及思维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文化异同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反映。在跨文化语境中,词义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各文化独有的联想。这种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貌合神离、迥然不同、此有彼无。本文初步探讨了英汉两种语境中,词义所反映出的文化异同。  相似文献   

9.
丁世平 《前沿》2011,(8):144-147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总是忠实地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的历史和文化,通行在一定地域的词汇,则是各种地域文化的最直接的体现。茂名地区是个多方言区域,有粤语、客家话、闽语等方言,这些方言同母言方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方言间也存在着相互渗透。本文着重从方言词汇同母方言的差别及各方言词汇间的相互影响,探讨茂名地区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10.
甲骨卜辞现有的材料虽然不能证明殷商时代已经使用十二生肖,但种种迹象表明,十二生肖产生的条件已臻成熟.生肖文化与<易>文化都位于中国民间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列,两种文化的产生与成熟时间大致相当,在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融,因此,两者背后的思维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同样遵循着观物取象、类比、趋吉避凶等思维模式,这其实也是华夏民间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是同一序列的学科,但又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逻辑科学,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有以下几点。首先,在研究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思维科学,它们和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区别。它们都是研究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在思维的形式上都把概念、判断、推理作为研究的对象;形式逻辑的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语言文化背景陈保亚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的文化活动。语言模式浇铸了思维模式,通过思维模式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有深刻的建构作用,建立在这种语言文化上的文学活动必然体现出一种文化精神。语言又是文化的根本纽带,一个民族的文化通过这种纽带影...  相似文献   

13.
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这是语言学中至今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从英、汉两种语言的逻辑特性及两类人群思维的方式来看,语言与思维不仅密不可分,而且语言特点与相应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一致的。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就是一个民族的思维特点,反之亦然。由于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体验的,亦说明思维是体验的。由于英、汉语言与思维起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因此,英、汉语言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系统和思维方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片面性,恰好反映了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对西方思维的影响。此外,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在解释语言的体验性、语言与思维关系等方面,同样具有不可置疑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人的理性认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反映,而思维环境对创造产生具有特殊作用。思维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它们在理笥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决定了不同语言之间总体上是可译的;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又分别与绝对不可译和相对不可译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利用语言主要是利用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语言的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是伴随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得以实现的,因而是局部的。因此,绝大多数语篇总体上是可译的,但同时也是存在着局部的不可译性。因此,不可译翻译不仅要译出原文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6.
简耀 《前沿》2010,(8):132-135
诚信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属于隐蔽文化。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反映文化特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必然影响到诚信这一道德准则的不同。基于此,本文从语言与道德观念的反映和反作用这两个方面来剖析诚信在中西方文化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语言共时及历时层面现象的研究,揭示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是语言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语言演变的研究,学界主要存在两种假设:语言谱系说和语言区域说两种假设.“裂变-聚变”式,是两种主流假说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演变模型,其以更为宏观的视角突破已有两种模型的思维定式,对研究汉藏语系问题具有启发性,但该模式又存在一定问题.汉藏语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运用相关语言学理论解决具体问题时,须紧扣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8.
认知隐喻的文化视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语言学一反传统观点,认为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语言系统的一部分,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概念体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由人类自身经验产生同时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本文在认知框架下从文化视角对英汉隐喻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隐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向学春 《求索》2008,(9):113-115
语言的文化价值问题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并作为全民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而存在,它的社会性使其像一面镜子一样忠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全部社会历史文化,包括这个民族观念的、制度的和器物的多个层次多个角度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本文采用动态和静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汉民族言语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女用男称现象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为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全方位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多维视角和线索。  相似文献   

20.
在同一历史语境中诞生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由于其"形"的分离,使得它们之间相互对立,但是二者又是近代社会变动和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孪生体和伴生物,从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中,明显地可透视到一种中华文化精神的深沉气韵,这种"神"的契合,使得二者互相针砭又互相启发,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景观。在二者非此即彼极性思维的隔膜中,寻绎它们内在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情怀,可消弭其不可调和的交锋与冲突,以此实现二者公平的文化思维表述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