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越是仕途顺利踌躇满志,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条件优越,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因为大凡一个“畏”字,原因无非是欲有所得,恐有所失。在这个意义上,“官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怕失去位子,捞不到票子,得不到享受;一种是怕辜负党的重托,怕有负人民群众的期望。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善恶美丑,不言而喻。其实,“官有所畏”古已有之。据史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外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此鸟因窒息而死。面对谏官…  相似文献   

2.
刘国庆  刘丽 《实践》2006,(5):48-48
“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之于世,都离不开一个“怕”字。为官者自然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官有所畏”。“官有所畏”,古已有之。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清代大学士纪  相似文献   

3.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4.
敬畏是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常言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敬畏而后方能有为。为官者只有把敬畏放在心间,时刻谨记畏民、畏纪、畏责,才能在为民务实担当的道路上走稳走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怕”的内涵说行很清楚,告诫人们不仅要“畏天、畏地”,而且要“畏天命、畏大人”。怕人知,怕被抓住,怕报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如果胆大妄为、无法无天,那结果便是耻辱和悔恨。优秀共产党员、原云南省盈江县交通局局长赵家富,生前有个“最害怕”,那就是害怕“完成一个工程,倒下一批干部”。正是这个“最怕”,使他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赵家富的“怕”启发我们,党员干部理应有所怕。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很重要的是从对党和人民的敬畏中来。权力从来就有两面性,它既能用来干好事也能…  相似文献   

6.
我 国 反 腐 败 斗 争 取 得 了 重 大 进 展 , 中 央 反 腐 的 决心 之 、 措 施 之 硬 是 前 所 未 有 。 但 从 近 年 来 揭 露 出 的 一些 腐 败 案 件 来 看 , 腐 败 分 子 的 年 轻 化 表 现 更 明 显 , 一些 年 轻 干 部 腐 败 的 胆 量 很 大 , 完 全 缺 乏 自 畏 感 和 自 我约 束 力 。 畏 ,即 畏 惧 、害 怕 之 意 。 自 畏 就 是 一 种 自 我 心 理 压力 ,一 种 自 我 约 束 力 ,反 过 来 也 就 是 一 种 自 我 激 励 。 俗话 讲 ,“官 有 所 畏 ,业 有 所 成 ”。 不 自 畏 就 会 缺 乏 约 束 ,缺 乏 压 力 ,缺 乏 震 慑 ,自 …  相似文献   

7.
杨治安 《共产党人》2004,(21):52-53
“畏惧”就是为官者都要有一种权力在手、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菜根谭》里说得明白:“白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邓小平同志说过,共产党人要“三怕”,“一怕  相似文献   

8.
“官有所畏”,古已有之。古人为官从政有“五畏”:一畏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得其真;二畏政事苟且,且官人不任其责;三畏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畏人才废缺,而教善不得方;五畏刑赏失中,而心中不知所向。就连有着“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有惧怕的时候。据史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中玩鹰,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此鸟因窒息而死。面对谏议大夫魏征,虽眼见爱鸟死去,唐太宗却是敢怒不敢言。宋太祖喜欢打雀,一日玩兴正浓,一史官路过,加以劝阻,言词尖锐激烈。太祖不听,并用弹弓打掉史官的两颗牙齿。史官也不甘示弱,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监督学说认为,监督是国家和政党的一种职能,是维护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监督,源于信任、期望,寓于关心、爱护。江泽民同志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越要有严格的党内监督。”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选人用人的监督,是新时期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  相似文献   

10.
重读《邓小平文选》,其中一段话很值得党员干部咀嚼深思:“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既要有所“畏”,也要有所“不畏”。  相似文献   

11.
有所怕好     
为人处事还是谨慎一点、有所顾忌为好。法国前司法部长皮埃尔·梅埃涅里曾说过:“恐惧是理智的开端。”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怕”的内涵说得更全面,告诫人们不但要“畏天,畏地”,而且要“畏天命,畏大人”,意思是要处处谨慎小心。清代大学问家纪晓岚有一句名言,“做人要记住一个字——‘怕’”,而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反之,人在世上若胆大妄为,什么都不怕,那就叫做“无法无天”、“肆无忌惮”。一个人如果到了无所顾忌、寡廉鲜耻的地步,那么便离垮台不远了。  相似文献   

12.
敬畏,大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有无敬畏,二是敬畏什么。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普罗大众,敬天敬地敬父母,畏道畏法畏自然。但现在有些人,的确“心有所畏”,也“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却畏神明不畏法度,敬权贵不敬规则。错了对象,迷失了方向,也就走入了歧路。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春,湖北十堰市茅箭区鸳鸯乡机关传出一条新闻:换届后的新乡长是一个“眼镜”。一些人对他投去怀疑的眼光:这书生当乡长,会不会欠点“火色”?徐宏武上任不久,就赶上汉十高速公路徐武段开工,鸳鸯乡有600亩耕地被占用,5个行政村的130多户村民需要搬迁。全乡的干部群众都把目光盯在了“书生”身上。需搬迁的上百户农民住芦席棚和简易房,这像一块石头,压在徐宏武的心里。他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安置资金建新房;一方面时刻关心着他们的眼前境况。冬天越是冷,他越要往那里跑,怕住户冻坏,还怕住户烤火烧着了棚子;夏天越是雨下得大,他越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自古就有许多“怕”装在心里,不仅“畏天、畏地”,而且“畏天命、畏大人”。历史也一再证明,凡事怕人知,怕被抓住,怕报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盈江县交通局原局长赵家富,生前有个  相似文献   

15.
做人处世办事,当有所畏惧。“官有所畏,业有所成”,一如到家的“便宜”不敢沾、到口的“夜草”不敢吃等等。即为本文所要倡议的“有所畏惧”。想起清人郑板桥说过的“吃亏是福”,窃思“有所畏惧”也当然是福了。东汉命官杨震,途经他曾经帮过忙的下属辖地时,其下属知恩图报,也很懂得“注意影响”,特地趁“暮夜无知”之时送来礼金。但杨震还是不敢伸手,原因就是有所畏惧,道是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前人垂范,后人思齐。清代为官30余年的老牌官僚叶存仁,常怀“怕”意,不敢苟取。一次离任,僚属遣船送行,直至“月…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为人做事,既要“敢”字当头,又要“畏”字不忘。所谓“敢”字当头,就是敢于探索、敢为人先,勇于突破成规定势,不断开拓前进;就是敢于坚持原则,不是是非面前不开口、发表意见“顺竿爬”、原则问题“打哈哈”,而是需要“拉脸”的时候无所畏惧;所谓“畏”字不忘,就是有所敬畏,怕为政不勤、为政不廉,怕辜负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望,时刻督促自己为民、务实、清廉。“敢”与“畏”虽然是两种对立的心态,但需要有机地统一在思想和行动中。只有“敢”字当头,才能摒弃老框框,开创新天地;只有“畏”字不忘,才能兢兢业业,勤政廉政。“敢”与“…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越是形势好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发扬优良传统。他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  相似文献   

18.
“民营经济”是新中国为突破制度的限制而创新的一个富有弹性和争议的名词,“民”与“官”本来是一对集权专制社会的关系词,如今却被权且拿来描绘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避免突破制度极限的经济形态。民营经济有许多特性,突出之点就是怕官——官欺则弱、官撑则强。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的“两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提出,越是形势好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发扬优良传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  相似文献   

20.
何以留后人     
近读史书,发现有作为的皇帝、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有“怕后人笑”的历史责任感。北宋开国君主赵匡胤怕史官;清朝康熙皇帝不批明史,都因为“不畏当时而畏后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晚年编集子时,十分严肃认真地修改作品。夫人劝道:“何必自找苦吃,还怕先生责怪吗?”欧阳修答:“不畏先生嗔,却怕后人笑。”他们把严肃认真的精神留给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