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张媛  王立东 《法制与社会》2011,(16):283-284
传统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传统礼仪对于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的和谐、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提高全民的礼仪素养,营造一个人人讲文明、处处充满礼仪的美满社会。  相似文献   

2.
传统荣辱观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树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儒学荣辱观把“耻”即“羞恶之心”提到一个关系国家存亡的绝对不可轻视的高度。儒学荣辱观以“诚信”为荣,“虚伪”为耻;以“先义而后利”为“荣;”以“先利而后义”为耻。重温传统荣辱观,明义利之辨,对于端正我们的价值取向,有着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娟娟 《法制与社会》2010,(35):19-19,29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三大要素之一。但对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定义和范围,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型民事法律关系不断产生,传统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理论更是受到了巨大冲击。本文拟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定义出发,通过分析其特征,在对其范围的争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理论,以期更好的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相似文献   

4.
金眉 《法学》2001,(11)
本文根据相关史料和研究,将唐代民事立法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民事法律制度全面确立时期,后期是特别法和习惯的上升时期。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民事立法深受国家、礼教和胡化因素的影响,并呈现出相对制度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传统诉讼文化中,"天理、国法、人情"是传统诉讼的价值选择,古人从"天理、国法、人情"这三者的关系中更好地把握了解决纠纷的最佳方式."无讼"的诉讼理念通过道德教化的手段,与"天理、国法、人情"相互交错,为建立一个理想的和谐世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讼"和传统诉讼中的情理因素的实质都是古人追求"和谐"理想在法律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情理”是中国传统诉讼申极具特色而又颇为重要的因素。笔者在对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发现.美国司法中的“公平正义”与我国古代“情理”的内在相似性。笔者试图通过时这两种看似完全不同、具有巨大时空距离的司法价值内核的比较,发现传统资源中一些与当代司法中暗合的有益成分,借以反思中国古代的“情理”在现代法治中价值。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物权、行政、司法等传统法律制度均有其重要的现代价值。“一田二主”制曾在中国历史上长期盛行,时值今日仍有其现实的生命力。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行政管理体制都有“理性行政”的特色,近代西方将其引入并改造为通行西方世界的文官制度。目前在西方兴起的“恢复性司法”运动,在价值理念上与儒家的和谐思想与调解制度有诸多近似之处,封中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飞 《法制与社会》2010,(22):286-287
我国孝文化内涵丰富,经历了不断变化,对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借鉴意义。本文指出对待孝文化应抛弃糟粕,吸取精华,进而丰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尤其是青少年中,发扬孝文化,宏扬传统美德,促进现代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研究孝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法律运行中情理式的行为模式与法律经常发生冲突,这是中国从传统人治走向法治所面临的困境。在法律推理中,情理可以弥补现代法律的价值亏空。法律与情理是建立与完善法治社会必须的价值规范。本文从不同视角,对情理与法理的冲突以及解决方式做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1.
对民法本位的新审思——从民法基本原则及价值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基本原则含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及具有一定宣示价值的特别规则。公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住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12.
法哲学视野中的民法现代化理论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法现代化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从身份到契约、从契约到制度 (身份 )以及近现代民法模式 ,它们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私权的社会化的结果是私法公法化、私法社会法化与私法社会化。民法现代化的核心观念与理论模式是私法社会化 ,其具体内容包括 :民法以社会为中心 ;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民法应注重对弱者的不对等保护。私法社会化并不是对私法自治的否定 ,它以私法自治为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民间法的研究需要解决其文化基础问题,这是民间法研究的合理性之根据,必须明确对民间法文化基础进行思考的价值。传统儒学文化作为民间法文化基础,为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人与社会存在及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为最高追求。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中蕴涵着忠孝、诚信、贵和求安、关注生命、化解争端等内容丰富的和谐精神。通过对以"天人合一"、"贵和"、"以德配天"为原点的和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发现中国传统法的传承,均以和谐作为价值追求的首要目标。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所追求的乃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中国传统法中,和谐价值内涵是通过礼治、德治来体现的。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的基本体现就在于,既肯定冲突与不和的现实存在,又在不和中求和,在维护君主专制政权长治久安的前提下,整合一个个对立的矛盾关系,以天理、国法、人情的融合来定分止争,谨慎用刑,息讼止讼,分配社会资源,稳定社会秩序,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陈志英 《河北法学》2006,24(1):85-88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民事关系及相应的法律调整,而且在国情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范体系.套用现代的认识范式不能对传统民事法律的内容及形式有足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民法的功能缺陷与经济法的弥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肯定民法在商品经济初期作用的同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主体平等性的丧失;所有权绝对受到限制;契约从自由转变为相对自由;组织因素出现。这使得传统民法在调节上产生缺陷。笔者认为由一个新的法律部门———经济法来弥补这种功能缺陷成为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7.
赵万一 《法学论坛》2005,20(4):28-33
传统的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各国都在根据自己的国情对传统的民商立法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在民商关系的处理上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基本思路是在对传统私法做成功的现代转化的前提下,制定一部民商混合的法典,即在正确界定和承认民法和商法差别的基础上,以商法编的方式对民商法进行统一立法.  相似文献   

18.
章礼强 《河北法学》2003,21(5):47-49
民法本位与民法价值、民法原则、民法典制定以及人、人性、人权等都存有内在联系。民法本位是 民法无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可目前对其研究还相当薄弱。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 民法本位的指归,它们在实然法中的外化即是民法原则。当吸收多学科理论研究民法本位,构想 民法本位研究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郭振杰 《河北法学》2004,22(6):31-35
在简单清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现实表现后,列举和分析了我国制定民法典背后的原因,并在深刻探讨我国当前的现实社会法律背景基础上,对我国民法法典化提出质疑,得出目前我国尚不存在民法法典化的厚重可靠的社会、学术和政治条件根基这一结论,在此结论下,提出法律界人士当前的历史任务,是摒弃民法典的神化功能,真正面对当今中国亟需解决的法学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问题,促进我国民法以及整个法律体制在实践中的有效和协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行政权与公民环境权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锡生  黄猛 《现代法学》2003,25(5):111-113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需要符合市场机制的环境法,以合理地配置权力和权利。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行政权和公民环境权的关系混淆不清,导致了环境行政权与公民环境权的错位。本文探讨了环境行政权与公民环境权的缘起及我国的立法现状,分析了两者的错位现象和原因,并对两者的重新定位和错位的消解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