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讨论通过宪法草案记录(一九五四年六月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宪法起草委员会已经开了六次会议,今天是第七次会议,也可说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开会前的最后一次会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应当把它所做的工作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报告,并把这个宪法修正...  相似文献   

2.
选举法的制定及按照选举法进行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前提/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席的选举法起草委员会/周恩来反复阐述选举法的方针原则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十次会议,讨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问题。会议进行了细致、严肃而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了《关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5,(2)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了要让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如果没有制度的力量,不把规矩立好,经济再强大也会被打败。在毛泽东的力主下,1953年1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为了起草好这部宪法,毛泽东倾注了很多心力。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带着宪法起草小  相似文献   

4.
正1952年12月24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向全国政协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提议"开始进行起草选举法和宪法草案等准备工作"。据此,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1月13日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负责起草宪法。1953年底,毛泽东带着宪法起草小组成员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乘专列前往杭州,开始宪法起草工  相似文献   

5.
博览之窗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国家元首1954年宪法颁布后,中国的国家领导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即国家元首——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共同纲领》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曾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人们普遍认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是当时的国家元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的职权为“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会议,并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因此这无疑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的领导人。但是,从立法角度来讲,国家最高领导人,却并不等于就是国家元首。国家元首,应当是在宪法中明文规定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并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中共中央建议对1978年宪法“作比较系统的修改”.作为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真直接主持宪法修改起草工作.他在研究比较了以往三部宪法后提出,修宪应当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关于修宪的原则,彭真提出:一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二是宪法只能写现在能够定下来的、最根本的、最需要的东西;三是先考虑内容,再仔细斟酌文字.他强调,宪法是大家制定,大家修改,大家遵守,因此要充分发扬民主.从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修宪委员会到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修宪委员会共召开了五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也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其间宪法草案还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彭真主持下,修宪委员会及其工作班子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努力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和智慧结合起来,为新时期的建设与改革、民主与法制的推进,完成了一项具有奠基意义的工程.  相似文献   

7.
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进行全民选举,就要有准确的人口数据。1953年2月11日,受选举法起草委员会的  相似文献   

8.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四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所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予以公布。(二)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关于宪法起草工作经过的报告(一九五四年六月十一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进行起草工作,从三月二十三日至六月十一日,历时八十一天,除开...  相似文献   

10.
当新中国刚刚建立时,中国社会还处于过渡时期,来不及制定宪法。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但毛泽东一直考虑制定宪法这样一件大事。按照他的设想,新中国制定宪法,要有三年的准备期,中央是同意毛泽东这个意见的。到1952年10月,三年准备期已到,毛泽东立即把制定宪法的事提上中央日程。根据他的建议,1952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通知》。通知中的主要内容就是毛泽东的判断和决定:三年准备期已经顺利完成,拟于1953年2月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研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批准国家五年计划纲要,修改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新的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机构。就在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面临变化时,发生了高岗、饶漱石事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能按时在1953年2月召开,但是,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虽然没能按时召开,但制定宪法的准备工作没有停止,一直在进行着,而且,毛泽东决定,自己亲自挂帅抓这件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出了“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十四项建议”。该建议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准备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宪法修正案的名义向即将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交通过。宪法是确立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公民权利之间关系的根本法律。宪法一经制定以后,依据宪法所建立起来的各种宪法关系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维护宪法的法律权威。那么,为什么要修宪?怎  相似文献   

12.
孟红 《党史纵览》2009,(12):1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从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建立到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由它任命并受其领导的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等机构(1952年11月15日增设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存在的5年中,举行过34次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决定了国家建设中的许多重大事项。它与后来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在性质、组织、职权、作用和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14,(11):F0003-F0003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社会各界认可并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到1952年12月,全国政协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决定按照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7条第10款的规定,筹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相似文献   

14.
一、新中国谈判建交原则的创立者在建国前夕和初期,周恩来就致力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不但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原则,而且还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了最重要的总结。这个纲领是周恩来亲自主持起草的一部具有国家宪法作用的重要文献。在(共同纲领)中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总目标、总原则和总立场,是新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南和法律依据。其中第56条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  相似文献   

15.
穆兆勇 《党史博览》2003,(10):46-50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1953年12月27日晚,一趟专列载着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悄然驶出北京站,向南疾驰而去。专列的目的地是风景宜人的杭州。这是建国后毛泽东第一次到杭州。他到杭州是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起草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事情还得从新中国成立时说起。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因此实施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由《共同纲…  相似文献   

16.
促进我国文化发展,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文化基本法。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来看,文化基本法既应作为"文化宪法"对宪法起着补充作用,对宪法上的文化权利法律化,也应以法律方法将《决定》、《纲要》确立的国家文化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宣示国家对文化发展的目标、方式与措施。制定文化基本法可以将文化政策法律化、制度化,为制定其他文化立法,以及文化法律的实施和评估提供法律标准。我国文化基本法的基本框架具体包括总则、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并明确国家文化立法的立法目的、指导思想、法律措施、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等基本内容。基本方针规定国家促进文化发展的各项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则规定实现政策与法律的衔接,将各项文化政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7.
自治区七届人大常委会任期五年来,认真严肃地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为加快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维护政治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治区七届人大常委会有计划地领导和组织地方立法工作。1988年11月,常委会制定了自治区地方立法五年规划,并且认真制定年度立法计划。1992年召开了地方立法工作会议,检查、总结和督促五年规划的实施。逐步完善了法规草案审查和修改程序。加强组织协调,各委员会同法规起草部门密切联系,召集法规起草工作的分析汇报会,共同征求意见,注意部门之间、法规之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8.
宪法和普通法律,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制定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宪法和普通法律各自的特征又决定了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这种区别使得宪法和普通法律产生了以下三种关系: (一)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在宪法中规定了国家的一些根本制度和人们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家的结构形式;公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由农民首创,在人民公社解体过程中兴起,在撤社建乡之后大规模发展而来。这一民主政治建设,在兴起之初即被党和政府所充分肯定,并逐步纳入国家法制建设的轨道。宪法赋予了村民委员会应有的法律地位;国家立法与授权立法主体由起草、审议、修改到通过,完成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立法工作;地方立法机构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并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制定了试行法实施办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完成了实施性的地方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8,(4)
正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专门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宪法地位。一、什么是监察委?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本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