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钦媛 《求索》2013,(1):100-102
克孜尔石窟作为我国四大佛教石窟寺之一,其建造年代最早,为我国路传佛教的首及地区。其间保留的大量艺术壁画近乎占据所有洞窟的一半,绵延石窟发展的始终,足以说明艺术在当时、当地及当时佛教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壁画为我们研究历史上的龟兹乐、中西艺术文化交流、佛教艺术及东传乃至龟兹文化、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提起库车,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古驿站——龟兹。一个古字,牵出了库车千百年的风雨神韵,因为汉唐间,库车不仅是丝路北道最大的驿站。而且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它西承印度犍陀罗佛教的絮脉,东启新疆以东内地佛教的发展,是北传佛教的重要纽带和阶梯。历史沧桑,"丝绸之路"似大漠孤烟一样衰微了,但龟兹克孜尔千佛洞那启蒙中国佛教发展的神韵,却仍旧令每一个踏上这块土地的人惊叹不已,它昭显当世的洞窟壁画丹青斑驳,像古丝路般连起了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渊源。由库车向西,片片绿洲与纵横河道的风景交汇处,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窟群,库木吐拉、森木塞姆、克孜尔尕哈等千佛洞,但壁画遗存最  相似文献   

3.
纵横数千里,上下五千年,占据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是一块神奇美丽的土地,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奇书,龟兹文化和库车名胜可以说是这部"奇书"最精彩的篇章之一。阅读不久前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杏花龟兹》,为我们带来了最好的视角。这本由新疆著名作家刘亮程参与主编的书籍,收集了20多位新疆的青年诗人、散文家的作品,分为人文篇和民俗篇。他们在库车吮吸着古龟兹文化的精华,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捞捕着质朴的民俗,解读着神秘的风情。  相似文献   

4.
论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多源生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作为民族迁徙的走廊,多民族聚居杂处、共同发展,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了新疆民族文化多源生成、多元并存与发展的文化体系,并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作为新疆主体民族之一的维吾尔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到了多种宗教、多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维吾尔族独特的文化特征。维吾尔族首饰文化作为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6.
王丹丹 《前沿》2009,(6):92-95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是新疆各民族历史的产物,它以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的“活”的形态深刻表现了它的时代印记,因此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对它的保护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我国和谐社会的和谐文化建设,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一个民族的标志。花灯文化作为秀山土家苗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作为全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观赏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弥足珍贵。为保护和延续世代相传的秀山花灯艺术,使花灯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我们对秀山花灯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讨,勾勒了秀山花灯发展的美好前景,明晰了秀山花灯发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由表及里、由点到面,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全区各族人民,让新时期的边疆老百姓在享受国家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享受着和谐的文化雨露。新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灿烂。作为中国地域文化一翼的新疆文化,虽几经历史变迁,但始终与中华文化血脉相连。当代新疆文化在历史承袭、演进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文化渊源。新疆文化因其独特的地域、民族、语言等特点,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新疆处于古"丝绸之路"中段,是民族迁徙的走廊,是东西文明对话、交流、碰撞的地方。世界四大文明、三大宗教在此交汇,留下众多的古迹遗存,以"木卡姆艺术"和"三大史诗"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世代相传,各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风情,都给新疆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新疆多民族法律文化心理,是新疆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在个体心灵深处的法律文化意识形态的集合.它是行为的指令性系统,其结构包括法律价值系统、思维方式、致思途径和情感方式.为了建设多民族和谐的新疆,就需要对该区域各民族法律文化心理认知、理解、认同,促进新疆多民族法律文化心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王文涛 《湖湘论坛》2011,24(1):111-115
汉代是龟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汉王朝与龟兹的和、战关系,龟兹王族的兴衰更替和龟兹的发展,都与汉、匈双方势力在西域的消长密切相关。处理和发展与龟兹的关系,是汉朝"断匈奴右臂"和安定河西地区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睦友好是汉、龟关系的主流,双方的密切交往,使中原和龟兹及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得以顺利交流,有利于龟兹和内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