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现行高三思想政治教材第二课第二节的首框。本框的教学目标有:①要求学生识记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②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重要性,国家怎样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培养学生用比较的、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的能力;④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权利观,为今后自觉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打好思想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效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教学中应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国内及国际民主化进程的坐标系中,审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2.
高中思想政治《政治生活》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途径、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感悟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作用,从而坚信和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并且能在实践中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课程。从今年到2012年底,我国城乡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换届选举。据悉,将有9亿多选民参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法治社会,出现因网络言论获罪之事,与监督权的缺失密切相关.监督权存在的价值在于对具扩张本性的权力运行的制约.而其得以有效行使的前提,则是对公民言论自由的政治权利的尊重以及对公民自由权利的平等保护.我国在公民监督权的行使和保障上,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棘手问题,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中加以分析解决,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两种视角来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既要依序扩展公民政治权利,也要稳步提升公民政治权力。改革开放近40年来,广东公民政治参与经历了起步、推进、拓展和深化四个阶段,已经取得了不少经验成就。但是,在公民政治权利扩展上存在权利诉求回应不足、区域覆盖参差不齐、公民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在公民政治权力提升上也存在各地区步伐不一致、阶段性推进、公民参与表层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缺乏战略性规划布局、官员单纯追求政绩、区域差异与城乡差异等原因导致的。广东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就需要在全局性战略布局、加强制度供给、完善政府回应机制建设、增强公民主体意识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5.
一、公民的监督权与人大监督权的区别第一,二者的监督对象不同。公民行使的监督权,监督对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人大行使的监督权,是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即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工作。第二,二者的监督方式不同。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有信  相似文献   

6.
准确弄清选民、公民、人民的概念与区别,对于做好选民登记工作,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意义。1.选民的概念。选民是依照法律规定,达到法定年龄,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列入选民名单的公民。在我国,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选民登记实践中,除对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予选民登记外,对无法行使选举权的精神病患者和不能表达意志的痴傻人员,在取得医院的证明或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并经选举委员会认可后,  相似文献   

7.
选举权是民主权利的根本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而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人民通过选举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治理。因此,选举权是公民政治权利之本、社会主义民主之基,选举活动是联结公民与国家的纽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相似文献   

8.
《统一论坛》2013,(4):21-24
二、政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在中国得到实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中国坚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努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不断深化行政  相似文献   

9.
选举权浅论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的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者其他应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与选举权紧密联系,是指任一公民基于宪法或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被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其他应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都为参政权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公民参与圈家管理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受宪法或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加以限制或剥夺。选举权是一种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因为人们通过选举代表来代替自已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国家权力。被选举杈的享有者则有可能自己参与圈家的管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都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足现代国家组织国家机关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方面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懂得我国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平等的、广泛的、真实的。明确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能力方面运用实例说明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平等的、广泛的、真实的,公民要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觉悟方面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确立正确行使权利的公民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略)●教学过程▲快速抢答1.公民有哪些权利?(学生查看课本目录,在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课中找出公民所享有的权…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公民选举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社会,选举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最基本的民主政治权利,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选举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普遍性、平等性和真实性。当然,从实践看,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和完善的问题。本文试就我国公民选举权行使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行政紧急权是一把双刃剑.行使不当或滥用往往会导致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犯.同时也会滋生腐败。为了确保政府在紧急状态应对中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紧急权.减少和杜绝侵犯公民基本权利和腐败的发生.实现紧急状态下政府行政紧急权的行使和公民权利保护之间的平衡.促进和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我们要将行政紧急权纳入到宪法和法律的调整中:要加强对权力行使者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3.
本课概述一、主要内容本课集中介绍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有关内容,具体讲解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为什么必须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等问题。二、本课地位本课与第六课紧密衔接,比较详细地阐述公民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教育的重点课。通过本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和观  相似文献   

14.
新论集萃     
《浙江人大》2011,(7):56-57
公民自荐参选人大代表是良好的民主训练自从"微博达人"李承鹏宣布参选人大代表之后,跟进者越来越多。被选举权是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政治权利,但在此之前,以个人身份参选人大代表却只  相似文献   

15.
行政信访制度的应然功能既应当以适切于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的实然功能为基础,又应当以合理的法定功能为依据,是实然功能、法定功能与运行于其中的社会政治生态相互调适与相互匹配的结果,总体上可以定位于"双边代理-四向激励"功能。其中"双边代理"包括代理公民实现民意上达、政治参与、外部权力监督、诉求问题解决、诉求权利救济、提出意见建议,代理政府实现沟通宣传、民主治理、内部权力监督、化解社会矛盾、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辅助政府决策";四向激励"是"双边代理"的延伸,包括对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正、负向激励和对公民运用公民权利的正、负向激励。这种功能定位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及其承担方式将随社会政治生态的不断变迁而持续调整。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农民政治权利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公平是人类社会最高层次的公平。然而,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作为社会的主体,在选举、政治参与和言论表达等方面未能与社会其他阶层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在《法律常识》第五课第二节第一框题“公民的基本权利”中有这样一段话:“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一项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这里用了“公民”、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境下,政府权力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公民为更好地保障自身权利而对政府进行权力授权。我国最近发生的几起群众为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向政府下跪的事件,却反映了我国某些地区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关系的某种程度的异化。究其原因,政府权力生发和运行的委托代理机制、权力实际行使者的人性因素、权力本身的特性乃至我国的官本位的文化传统都制造了政府权力异化的空间。矫正政府权力的异化,使公民维护权益不必"下跪",就应针对上述因素作出相应努力。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精神     
现代国家中的个人以公民身份建构起不同层次的群己关系,公民资格中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支撑起公共生活的骨架,包括社会和政治两个层面的公共精神赋予公共生活以生命意义。当前,我国公共精神呈现出衰落和弘扬并存的阶段性特征,其发展受制于市场经济改革不彻底、政治体系的吸纳功能不足、社会向上与向下矛盾发展的变化趋势、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建构与撕裂等挑战。因此,公共精神的涵养需要我们变维稳思维为维权思维,从制度的配套和程序的可行两个方面使公民的权利内容和保护落到实处;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精细化;以过程监管来鼓励社会自组织;以增强公民的权利行使能力为目的,培育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0.
金荣 《人民论坛》2013,(12):198-199
政治权利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文章将其规限于宪法学的领域,对其内涵予以考量.我国政治权利的实现有其特有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法制基础和文化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加强政治权利的制度化建设、提高主体政治权利行使能力是促进我国政治权利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