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句 《红岩春秋》2014,(5):65-69
正1946至1948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这期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和学生运动,对胡适校长的言行很关注。他在学生集会上的讲话,我大多在场;他在北平的讲演,发表的文章,记者采访他的报道,我都注意看。他在北大的往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
马句 《北京党史》2009,(3):51-53
许德珩教授是我解放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的恩师.他对我的教诲,令我终身难忘。我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在重庆、昆明读《新华日报》知道许老的。他当时是著名的参政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倒行逆施、专制腐败,抨击最严厉。《新华日报》经常报道他和他领导的九三学社的爱国民主活动.刊登他对国是的看法.很受大后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拥戴。  相似文献   

3.
我认识王屏山同志是从当他的学生开始的,至今已有40多年。光阴荏苒,我们这批学生称他为“王校长”的亲切称谓却一直没有变。今年2月27日晚6时15  相似文献   

4.
张灵霞  郭玉奇 《先锋队》2013,(19):26-27
6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来到太原六十三中,见到了史建如校长。见到他时,他正在写《中国梦·校长梦》的论文,于是我们从他的校长梦开始聊起。"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我在育人中能找到;人生的快乐在哪里,我在工作中能找到。不是我矫情,在我内心最深处,我是真的爱着这些孩子,爱着我的工作。所以,作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的校长是马寅初。据说他1951年接任校长时曾得到毛泽东给予的尚方宝剑,可以请各级官员到北大演讲。一次  相似文献   

6.
苗体君 《党史纵横》2011,(10):15-17
在中国近代史上,蔡元培的名字是与北京大学联系在一起的。从1917年到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这10年是蔡元培72年人生岁月中最辉煌的时期,他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他主政的北京大学成为当时许多有为青年的梦想之地。  相似文献   

7.
1951年6月,马寅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这年国庆节,马校长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恰好站在毛主席身后.当北京大学学生游行队伍举着经楼模型通过时,毛主席问马寅初:“红楼还是原来样子吗?”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活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去世,大家把他安葬在他亲自创办的清华原子能研究所(后改称新竹清华大学),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一年一度,新竹清华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梅”活动,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9.
面孔     
《廉政瞭望》2013,(24):9-9
67岁的杭州文澜中学校长任继长,自2004年起,每天在食堂为学生打饭,至今9年。他的窗口总是排队最长。打饭时总问学生够不够吃,吃得好不好,学生都亲切地叫他“打饭校长”。有人怀疑他作秀,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曾帮扶过三年的留守子女已经顺利地小学毕业,新学期开学后,我又接收了一名学校安排给我的留守子女,当时我一看安排表,发现这个孩子不在我的班上,而在校长任教的班上。于是我就同校长商量.不如同他换一下,这样在今后的帮扶过程中也方便一些。校长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他是"乞丐"校长,有人说他是"抠门"校长,但他心中始终充盈着对学生的大爱。新的一天开始了。马灿敏像往常一样,5点50分起床,6点半到学校,然后拄着拐杖在校园里转一转。7点半,他准时出现在校门口。随着第一个学生进校,他开始检查学生的礼仪举止,最后给学生一个微笑。这一连串动作,身为纳古镇中心小学校长的马灿敏已坚持了11年。从一所落后的农村小学到如今的省级民族示范学校,校园中一点一滴的变化他都了然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12,(2):54-55
周其凤:创作“神曲”引争议 “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2011年12月25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长沙一中演讲时语出惊人。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1868-1940),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早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时,他就毅然起来反对清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学知识。1917年至1923年他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中国历史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五四运动的掀起和爆发,应该说北京大学爱国师生是发起者和首倡者。五四运动前后,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竭力废除封建腐朽的教育制度,大力倡导近代民主和科学的教育思想,选用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和博学多才的知名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4.
1928年,安徽大学附近的省立第一女中搞校庆,安徽大学学生与女中校长程勉发生冲突,遂引发一场学生风潮。时值蒋介石路经安庆,便召见校长刘文典训话。刘文典入室.不脱帽子,昂然坐下。又见他拿出一根香烟,擦着火柴猛抽,蒋介石就斥他为人师表,为何如此无礼。刘文典却只顾仰天喷出烟圈。蒋介石让他交出闹事的共产党员名单,并严惩肇事的学生,刘文典拒不执行,并当面顶撞说:  相似文献   

15.
香樟花开     
校园里最多的树是香樟,校园里最多的人是学生。从教多年了。我竟不知与我朝夕相伴的香樟会开出幽香的花,正如我不曾关注到众多学生中的他。他真的让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在班上,他个子最矮但年龄最大.胖乎乎的脸,学习吃力,很勤奋,考试几乎只能在六十分左右徘徊。他不容易,我从未批评过他,但好像也没值得我表扬的。  相似文献   

16.
学生 在一次报告会上.一个学生问一个校长:“什么叫学生?”校长答:“学生就是学‘生’。第一,要学‘生活的常识’;第二,要学‘生存的技能’;第三,要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顿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7.
在第27个教师节,“最牛校长”叶志平的名字.再次被提起,因他在地震中挽救了2300多名师生的性命。学生们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的和他们已练熟了的方式疏散。全校23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仅用时1分36秒。  相似文献   

18.
我当班主任时,我班小陈同学,属留守学生,由祖父母照顾他上学,平常有些散漫。一天下午上课后,同学们都欢快地跑回教室.但我发现小陈没来上课,直到下午第二节课后10多分钟,他才急匆匆向教室跑来。我当时就想:“这小子旷课玩去了,这是我亲眼所见,一定得给他点颜色!”于是.我在教室门口拦住他.严厉地批评他旷课违纪.并要通知他父母来校对他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原校长蒋梦麟在《忆孟真》(傅斯年字孟真)一文中回忆说:“12月27日为北京大学52周年纪念。他(即傅斯年)演说中有几句话说他自己。他说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他自己的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先生,但他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最后他笑着批评蔡、胡两位先生说:‘这两位先生的办事,真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20.
我当班主任时,我班小陈同学,属留守学生,由祖父母照顾他上学,平常有些散漫。一天下午上课后,同学们都欢快地跑回教室.但我发现小陈没来上课,直到下午第二节课后10多分钟,他才急匆匆向教室跑来。我当时就想:“这小子旷课玩去了,这是我亲眼所见,一定得给他点颜色!”于是.我在教室门口拦住他.严厉地批评他旷课违纪.并要通知他父母来校对他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