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俞思念 《学习论坛》2010,26(9):55-58
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兴起逐渐进入关注点中。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正是建立在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兴起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意义,发挥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作用,形成中国文化建设的蓬勃气象,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百花园和众多文化流派,是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2.
高帆 《学习月刊》2010,(11):26-28
2010年5月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上海世博会在浦江两岸隆重拉开帷幕。与此前历届世博会相区别.上海世博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且首次集中诠释城市与人类发展的内在关系。毋庸置疑.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将为展示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和城市文化的融合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3.
姜福 《奋斗》2007,(11):47-4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吸引力与辐射力扩大的基础。它与城市经济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城市发展。我市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经过五年努力把北安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统筹抓好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文化北安”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4.
王春平 《学习月刊》2011,(20):80-80
潜江市在打造曹禺文化品牌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中.高举戏剧文化的旗帜。打出了建设“中国戏剧之都”的旗号.笔者认为,打造“戏剧之都”.发展文化旅游,正是潜江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杨万仁 《共产党人》2005,(11):36-38
城市经营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理念;是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为目的.通过市场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对城市的各类资源、资产进行资本化运作与管理.使城市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化。当前,宁夏城市化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城市经营之道.科学地经营城市,对于促进城市化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一个成功的城市应该是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夏都要真正打响自己城市文化的品牌.亟需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住,以其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魅力.让国内外大众记住这座正在崛起的神奇的高原古城。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城市所涉及的现象不尽相同,但在表现为一种新的文化情境上,则是相互关联、共同或相似的。中西城市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城市发展道路、市民本质、城市主权、城市管理模式、城市布局和生活方式上。中国城市的发展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特点,借鉴世界城市化的规律,保持和发展中国城市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城市建设应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文化竞争力在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包括城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城市的文化设施、文化市场、文化服务、文化管理体制,以及文化教育、文化形象、文化精神,等等,这些构成了城市文化的硬件和软件,而人文精神则渗透于其中。可以说,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其在城市文化竞争力中的支撑意义日益显著。然而,目前我们在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往往过于强调经济总量、经济目标和硬件建设,忽视了城市的人文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建设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运春 《学习月刊》2012,(11):48-4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脉。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深层动力。湖北是楚文化之乡、三国文化之乡.古人类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荆楚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湖北文化发展的巨大资源宝库。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就必须大力弘扬荆楚文化.从中挖掘文化精髓.吸取发展营养,找到创新灵感.彰显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0.
发挥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助推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的诞生始终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伴随,大学和城市的这种关系,使得大学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是她所在城市的一颗璀灿的明珠,而且始终是这座城市骄傲的名片。一、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工业化作为现代城市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催生出一大批现代化大都市。然而,工业化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环境的污染、生态的失衡、程序化的节奏、人们精神的空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等城市通病。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通过对城市发展的反思,形成共识:城市的发…  相似文献   

11.
李运祥 《学习月刊》2012,(10):74-75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礼会现象.是多种符号积累和沉淀的产物。城市管理作为政府履行其社会职能的重要领域,在从事社会管理中,与文化及城市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建设对城市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叶飞  田斌  王文佐 《当代贵州》2011,(25):6-I0004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肖洪:“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宜居城市的取向成为共识。多年来,我们以打造‘中国土家第一城’为目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于城市文化和城市软体结构的扩张与重建.紧紧围绕关注民生、百姓幸福,疆新构架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产业,逐步推进城市发展理念和方式的转型。在城市发展中倡导物质与文化双轮驱动,为群众创造令人愉悦的文化生活环境。”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长杨维权:“梵净磅礴八百里.邛水生息泾千年。古老悠久的文化滋州与洗礼,才让勤劳智慧的印江儿女更近从容自信。多年来,我们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若力提升城市品位,一个宜居,直学、宜商、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休闲旅游城市风姿初现。人居环境改善了,县城竞争力提升了,诠释着‘和谐共赢、幸福安康’的文明城市的l付代真谛。”  相似文献   

13.
高尚国 《奋斗》2005,(3):40-41
双城市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工作实践中,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推动市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正确处理文化与人、文化与城市发展、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营造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塑造城市的外在形象,彰显城市发展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说起中国北方的曲艺,就不能不提被誉为“中国北方曲艺之乡”的天津。作为天津文化艺术长卷中的一个亮点,曲艺为天津城市文化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天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天津极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5.
马冀  伏凌涛 《实践》2007,(10):42-43
任何一个时代的城市文化,都不是凭空创造的,它的繁荣与发展.都是以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作为出发点和依据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任何割断历史,轻视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和态度,都是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所以,对前辈留给本城市、本地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精心保护,并结合本地实际,推陈出新,创建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着更加迫切更加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视角加强廉洁城市建设,是从更加本源、更加系统、更加带有全局性的视角对廉洁城市建设予以关注,是抓住了廉洁城市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廉洁文化在廉洁城市建设中具有社会教化、规范行为取向、社会监督的独特功能。以廉洁文化建设推进廉洁城市建设,要抓好城市廉洁文化建设的关键,提高城市廉洁文化建设的创新力度,增强城市廉洁文化建设的文化内涵,加强城市廉洁文化的“软环境”建设,还要处理好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的关系、文化建设与制度约束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中,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价值引导、动力支撑和力量源泉。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做实做优公益性文化事业,做大做强经营性文化产业,以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来提升城市品位,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家园”,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加强对文化资源积极而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是不断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积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化品质和文化质量,扩大文化的影响,努力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美丽芗城。  相似文献   

19.
张剑飞 《新湘评论》2009,(12):15-16
近年来,长沙市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坚持把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高地作为全局工作来抓,文化发展呈现出持续上扬的态势。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93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0%;长沙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和中国十大品牌城市。  相似文献   

20.
张剑飞 《学习导报》2009,(12):15-16
近年来,长沙市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坚持把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高地作为全局工作来抓,文化发展呈现出持续上扬的态势。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93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0%;长沙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和中国十大品牌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