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迪诚 《中国监察》2008,(19):40-41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首次将全民所有制企业由过去的“国营企业”改称为“国有企业”。这是对国有企业认识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由过去的国有国营,转变为国家所有、企业自主经营。1993年11月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自此.国有企业改革由在维持原有制度框架不变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的制度改进时期,转入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制度框桨的制度创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改革,是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为主体。以企业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贾福兴 《中国监察》2008,(19):36-3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调整重大利益关系为目标的深层次攻坚时期。2003年以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初步形成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市场体系,有力推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刘芳 《法制与社会》2011,(10):156-157
建立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入手,对我国国有资产产权制度的改革,提出三大建议。本文通过对国有资产产权制度的改革进行探索,以期读者对此问题的思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李晓梁 《中国监察》2008,(19):38-39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确保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解决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和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借助公开的市场化平台,在促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同时,重点抓好国有产权转让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规范操作,保证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实现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2010年,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来说,十一五时期是开创性的五年。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国资委如何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6.
滕抒 《中国监察》2008,(23):41-43
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国有企业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立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全局,遵循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将构建国有企业惩防体系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管理等有机融合,有效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与历史背景,我国现行的资源性国有资产利用机制及立法存在许多弊端与缺陷,本文在层层剖析其成因与症结的基础上,介绍我国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主要问题,试图为我国资源性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提供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战略目标,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改革建立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199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生效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进入制度创新阶段。在国家体改委与国家经贸委领导下,推出了第一批13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试点。改革的目标是使国有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并且“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改革,必须转变经营机制、增强活力,进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也必须进行相适应的改革,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国有企业改革在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遭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产权不清、所有者不到位,这已成为长期以来制约国企改革的严重障碍。为使国有企业能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首先解决产权问题,即建立一个能确保所有者到位、层层监督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针对以往体制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和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新部署,笔者提出了准确理解新型体制含义、明确新型体制架构原则、完善授权经营制度设计、出台《国有资产管理法》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具体措施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起决定作用,使国有经济的改革必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而国有企业的转制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命运取决于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命运。但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建立在国有资产不受侵害的基础上,不能以损害国有资产为代价。因为“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国家的命根子,如果我们……的国有资产都流失了,就谈不上搞社会主义了。”  相似文献   

12.
冯永华 《法治研究》2006,(12):28-29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1997年《刑法》新设的一个罪名。在1997年《刑法》以前,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领导人往往利用法律上存在的漏洞,大肆侵吞、私分国有资产。面对这种状况,司法实践中通常以共同贪污罪处理这类行为。为了更好地保护国有资产,打击侵害国有资产的行为,同时为司法工作人员提供打击犯罪的依据,1997年《刑法》因此增设了这一罪名。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点和最核心的工作之一。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和收入严重不公平等社会问题。于是,对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审视和反思,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后,国务院设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出台了监管条例,初步形成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国有企业改革依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处于攻坚阶段,并重申了十五大以来中央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这对坚定企业改革方向、指导当前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其中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基础性意义。为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深入研究。界定“出资人”的权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  相似文献   

15.
关效融  陈爽 《经济与法》2003,(11):4-5,7
一、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与《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为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建立提供了保证。(一)2003年4月7日,众人瞩目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它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是在整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的职责.原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的职责。财政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职责.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中央企业经营的部分分配改革职责的基础上成立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范围是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企业)的国有资产。它的成立,标志着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得以明确定位。国有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察》2009,(17):28-29
近年来,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国有企业中的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要建立健全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和维护职工群众根本利益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是中央企业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束缚,激发活力,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深化改革必将带来新的利益格局调整,如何在深化改革中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相似文献   

18.
胡洪飞 《中国监察》2009,(11):32-33
改革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实行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管理,能够有效强化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从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历时8年的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章迪诚 《中国监察》2008,(21):46-47
30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始终是围绕着三条主线来展开的:一是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从国家直接经营管理国营企业,到区分国有资产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把不同形态的国有资产都看作同一种可以在流动中增值的资本,致力于造就资本营运主体,建立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法人》2004,(2):20-25
有关国企改制的每一项政策出台,总能牵动众多人的目光。以前,由于国有资产出资人没有完全到位,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等原因,使我们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2003年12月15日国资委发布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同时有关国企改革的法规与监管体系的建设也得到逐步完善。然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如何充分明确相关主体的利益保护,如何严格遵循相关法规进行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如何杜绝虚假外资,如何如何遏制逃废银行债务,如何为国有资产流失堵漏?同时,又要实现产权“流转畅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