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梁庄王墓中出土了6件金帽顶,都是元代遗留下来的器物,十分珍贵。这件金镶宝石帽顶高7.5厘米,直径4.8厘米。由五重瓣的黄金质地莲花底座和橄榄形无色蓝宝石硕饰组成,金莲花底座现存宝石10颗,座顶端镶有1颗约200克拉的无色蓝宝石,是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蓝宝石。此文物现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文物鉴赏     
<正>战国通长115厘米,宽5.5厘米~7厘米。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调律器。整木雕制,器身中空为音箱,据两端弦孔,原张施五弦,出土时弦已朽佚。器身绘有神人跨龙飞天和十二凤鸟图案传说夏后启上天得乐和皇帝命伶伦仿凤鸟定十二律,  相似文献   

3.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左通高1.2厘米,长4厘米,宽3.2厘米,重10.9克。金托为椭圆形,镶一颗淡黄色蓝宝石。右通高1厘米,长4厘米,宽3.4厘米,重11.7克。  相似文献   

4.
文物鉴赏     
<正>战国上图:长37厘米,宽14厘米,厚4.6厘米,孔径2.5厘米;下图:长9.3厘米,宽24.3厘米,厚5.5厘米,孔径2.5厘米。1972年江陵纪南城外南郊红光村出土。墓中出土彩绘石编磬共25件,保存基本完好,而且音质优美,音域广阔,音响清脆,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先秦石编磬,如今仍能演奏出十分悦耳的乐曲。  相似文献   

5.
文物鉴赏     
<正>青白瓷莲纹温碗酒注宋,蕲春漕河宋墓出土。注子高16厘米,腹径14厘米,底径8.2厘米;碗高13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10.9厘米。酒器,由温碗及酒注组合而成,温酒时碗中注入温水,将注子中的酒加热。此器造型规整,是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精品。  相似文献   

6.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左长16厘米,头宽6.8厘米,重31.1克,存嵌宝石12颗;右长13.3厘米,头宽6.4厘米,重30.3克,存嵌宝石11颗,为直插式簪。  相似文献   

7.
据古籍记载:孔子身长9尺6寸,可谓是巨人。但考古发掘证明,古代人并不比现代人高。是什么原因使孔夫子高了如此许多?原来是作为长度单位的“尺”不同。战国时一尺为22.5厘米;汉朝时一尺为23.1厘米;三国时一尺为24厘米;晋朝时一尺为24.5厘米;隋朝时一尺为29.6厘米;唐朝时一尺为30  相似文献   

8.
《春秋》2014,(2):63-63
正唐代三耳瓶高15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7厘米,广肩直筒,斜流,三系耳,直复微收,平底。上部施豆黄色釉,下部露褐红胎。五代石雕佛首造像佛首,高22厘米,青石。佛像脸部清瘦,头顶柱式磨光肉髻,螺发中耳,高鼻直挺,眉如新月,高额隆起,凤目平注,樱唇微突,嘴含笑意,下唇线刻如微吞的舌头,嘴角向下刻弧线,使嘴唇释放出惟妙惟肖的张力,慈祥可亲,直射心里。整体刀法洗练,十分难得。辽代铜马球挂牌牌高9.5厘米,长9.3厘米,青铜。  相似文献   

9.
掠影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认为人们交流时应遵守一定的空间距离。指出人对空间的使用与他为人处事的能力有关,与他认识自己同别人的亲疏关系有关。人人都有自己的领土要求并把它分为4种区域;绝大多数人都在这4个区域中活动。分别为亲密距离15~44厘米;个人距离保持在46~122厘米;社交距离是个人距离的三倍,为1.2~3.7米;公众距离其范围最远为3.7~7.6米。  相似文献   

10.
新生活     
《小康》2016,(26)
正磁悬浮底座让物品旋转起来磁悬浮技术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实际上,它离我们也十分的近。近日,众筹网上出现了一款S45磁悬浮底座,可以让450克以下重量的任意物品悬浮起来且悬浮高度达到了45毫米。而且在悬浮的同时,这台底座还能让悬浮目标旋转起来。  相似文献   

11.
1案例伤者刘某,男,32岁,个体户。某日与人发生纠纷时被人用砖头打伤头面部。检查:伤者前额部有一处挫裂创,总长度为5.1厘米,其中发际以上的长2.1厘米,发际以下的长3.0厘米;右枕部有一处头皮挫裂创,长2.2厘米。2讨论如果严格按照两部两院《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的规定:头皮钝器创口累计长6厘米;面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3.5厘米构成轻伤。多种损伤均接近本标准的,可视具体情况,综合评定。按规定发际以下的算面部,发际以上的算头皮,刘某头皮钝器创口累计长度为:2.1 2.2=4.3厘米,未达到6厘米,未构成轻伤;面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为3.0厘米,…  相似文献   

12.
文物鉴赏     
<正>战国通长13.2厘米,宽6厘米,厚0.9厘米,1965年江陵望山三号墓出土。楚国的琢玉手工业十分发达,玉石器的制作工艺复杂,一般都经过锯截、琢磨、穿孔、雕刻等工序,最后都经过打磨抛光处理。  相似文献   

13.
<正>战国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通高48厘米,宽8.3厘米,厚0.5厘米。整体为一条大龙,用5块玉料、1个玉环和1根玉销钉雕成可以活动卷折的16节。采用透雕、浮雕、阴刻等技法雕成37  相似文献   

14.
文物鉴赏     
<正>元末明初高35.4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11.2厘米。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瓶肩部饰一周莲瓣纹,下饰缠绕牡丹纹。腹部饰四爪云龙纹,下有卷草纹。足部饰仰覆莲纹。此瓶与四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06,(9):F0003-F0003
人骑骆驼灯由灯盘,乘驼人及方形底座三部分组成。盘平沿直口,浅腹,中央铸有锥体,盘下接圆杆形灯柱。灯柱由一骑驼人双手袍擎。骆驼躬背,曲颈,四足立于方形底座之上。  相似文献   

16.
<正>距北京市中心30多公里的昌平区,有一片麦地,前不久,它"提前"走进2050年。更确切地说,小麦们纷纷置身于40年后的大气状态之中:身边7米多高的液态二氧化碳罐导出一根直径2.5厘米的白色管子——源源不断地释放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7.
文物鉴赏     
<正>战国早期通高24.3厘米,长20.8厘米,宽18厘米。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盛食具。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皿。盖和双耳浮雕的盘龙,有角有目,有鳞有爪,加上鲜艳的彩绘,犹如跃动在云彩间的游龙,十分生动。  相似文献   

18.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高26.4厘米、口径6.4厘米、足径9.2厘米、壁厚0.1厘米、重868.4克。造型为椭圆垂腹,有盖,盖顶上有一桃形钮,流上翘,加上弯曲弧度优美的壶把,整个金壶的造型典雅大气,制作工艺为捶揲、金焊。  相似文献   

19.
<正>黄地粉彩"佛日常明"碗清,乾隆。碗高7.3厘米、口径16.1厘米、底径6.8厘米。碗外壁以黄釉为地,其上绘缠枝莲花纹托出四个圆形开光,开光内以蓝料书写"佛日常明"四字。底部青花双方框内有"乾隆年制"款识。  相似文献   

20.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左金锭长13厘米,宽9.8厘米,厚1厘米,重1937克。正面铸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铭文。该金锭是首次通过考古发现的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文物,赋予了梁庄王墓中的出土金器珠宝更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