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新世界观,而且是一种新方法论。它实现了历史和唯物主义的真正结合,实现了彻底的历史意识和彻底的唯物观点的内在统一。从马克思的几个比喻谈起,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并不是要给出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要探寻那些提出的问题,深入理解这门"内容确实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劳动"是"历史"的秘密。马克思坚信,历史不是抽象的,历史是现实的。而要使历史从抽象走向现实,就必须使劳动从抽象走向现实。"抽象历史"的根源是"抽象劳动"。"剩余价值"直捣"抽象劳动"的心脏,但"剩余价值"在窥见了劳动的本质的同时证实了异化劳动。异化劳动丧失了人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劳动以及从事劳动的人的真实面目: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人的存在方式。"现实的人"从事的"现实劳动"展现的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有一位民主人士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一个很有见地的提案,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重视,并被采纳,收到十分明显的成效。这位民主人士叫李鼎铭,他的著名提案就是“精兵简政”。那么,这个“提案”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4.
李友邦领导的台湾义勇队奉命组建的三青团,实际成为培养抗日、复台干部的组织,光复后又在台湾发展了大批三青团员,为光复初期维持台湾社会治安和协助接管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某县在选举县人大代表时,有个选区按规定程序提名的两名候选人,一位姓杨,一位姓李。在公布候选人名单时,出现争执。姓杨的提出要把杨排在  相似文献   

6.
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盖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须臾不可缺少而又不可替代的淡水资源发生了危机,全球已有15亿人缺水,再过20年缺水人口将达27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几乎都面临着缺水问题.在水的质量上,又因水体遍遭污染,降低了水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荒".因此,需要唤起国际社会共同拯救淡水.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相似文献   

8.
"塔克—伍德命题"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有理并且正义,极力塑造拒斥正义的马克思幻相,给人们留下了模棱两可的乱象和自相矛盾的错觉,使正义的马克思被遮蔽在赞成剥削正义的迷雾中,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经久不衰的正义争论。实际上,马克思以正义之剑剖开资本剥削隐藏的秘密,以革命的激情谴责和抗议资本主义并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的正义王国,他既是正义的批判者,也是正义的建构者。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交易正义、分配正义和生产正义的解剖和归谬,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把资产阶级的正义言说抛在历史的深渊予以掩埋,彰显了内在批判与外在批判、事实批判和价值批判、整体解构与立体建构的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以批判的武器还原正义的原相,奠定正义的根基,以期通达正义的王国。  相似文献   

9.
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与理解,需要透过“中国形象”外在的现象去探寻“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国形象”是黑格尔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这个地处遥远的东方帝国进行了现象学层面的解读,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中国梦”的一种尝试性理解.尽管从根本上看,这一带有傲慢与偏见的“虚幻的乌托邦”的指认充满了想象与象征的意味,是一种帝国主义或种族主义文化逻辑的表达.但是传统旧梦的破碎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孕育与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反思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代的进步不光需要理性与知识的力量,超越的信仰、远大的理想、执着的意志更是人心的内在支撑。我们需要科技成果,更需要自己拥有创造这些智慧的文教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公民导刊》2004,(1):16-16
在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作无谓牺牲的背景下。成年人见义勇为的行为仍被社会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2.
沙可 《传承》2012,(1):78-79
作为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和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圆明园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寄托。多年来,关于圆明园的“存”“修”之争也一直持续,“废墟派”主张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抚平历史创伤。  相似文献   

13.
李游 《前沿》2011,(24):72-74
马克思主义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西方和苏俄等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都建立了以基本原则立场——基础范畴命题——核心问题论域为构架,以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解放为终极目标的"三位一体"社会文化研究范式。与此相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三位一体"模式长期缺失,导致其难以有效应对与合理阐释当代诸多经济文化现象,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三位一体"模式势在必行。于此,我们需寻求独特的问题论域和方法论,持守必要的批判性纬度,开放性与原则性兼顾地融合各种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刘桦 《人大建设》2007,(4):46-47
去年6月,一份追错对象的“网络通缉令”打乱了湖南人章甫(化名)原本平静的生活。在天涯网络社区里,章甫被网民“牙疼妹妹”诬为“逃犯”,其个人电话也被公布在网上,随后被大量的骚扰电话惊扰。愤怒的章甫遂以个人隐私和正常生活受到严重侵扰、精神受到严重损害为由,诉诸法庭,要求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抚慰金50万元。2007年1月,湖南省桃江县法院一审判令天涯公司赔偿章甫3万元并刊登致歉声明。  相似文献   

15.
王俊 《求索》2011,(11):106-108
海德格尔的晚期思想凸显出对作为纯粹语言的诗意语言的思考,但其诗意语言思想有其限度。我们需要对其诗意语言之思以及语言本身进行再思,揭示诗意语言的当代性,让诗意语言成为真正纯粹、开端性的语言。在区分欲望的语言、工具的语言和真理(诗意)的语言三种话语之后指出:诗意语言同时是欲望、工具、真理(诗意)三种语言的游戏。当代意义上的诗意语言帮助我们思考我们在当代的命运,促使我们建筑当代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据《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载:一天,孙权召吕蒙议事,发觉他才识欠佳,于是劝他读书。吕蒙却以“在军中常苦多务”为由,说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你们事多,若不好学,岂不更难胜任?当即开列了一串书目,如《孙子兵法》、《六韬》、《左传》等,限期读完。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苦读,笃志不倦,终成文武全才的将领。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以来,知识分子那种“我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导师般优越心态和英雄般殉道精神受到全面颠覆,他们渐渐地淡出公众的视界,似乎静默地消逝在大学之中。有意思的是,虽然他们身在大学,却心系社会,尤其在这个社会剧变的转型时期,所以,当代知识分子在被边缘化的同时,又存在一种重建知识分子权威的努力,这体现在批判精神的再度崛起之上。然而“事情发生了新的变化”,就在他们不能安然向学,“心有旁鹜”之时,日益精细的专业分工,市场社会里的实利的价值衡量标准和反权威的后现代倾向给知识分子的公共言说的资格和效力增添了新的障碍。一面是向…  相似文献   

18.
19.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从理论逻辑看,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从历史进程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批判实现了从主要批判资本主义、批判右的机会主义向主要批判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批判左的教条主义的嬗变;从现实需要看,继续批判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批判资本主义的消极思想,批判大众化中的教条化、庸俗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批判的逻辑、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夏天,有幸应邀到牛津大学学术休假,学校安排我住在泰晤士河源头(Head of the river)附近的旧式宿舍。工作之余常在河边散步或小坐,遥望蓝天白云,古木参天,芳草如茵,与天鹅、大雁为伴,一扫世俗尘嚣,遂得沉静思考,思考最多的就是"牛津现象"。牛津是一座古老城市,牛津大学已有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