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部园地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同时又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思想,体  相似文献   

2.
喻包庆  石云霞 《求实》2007,2(8):40-43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和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愿望,需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群众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机制,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问题时,始终把人民群众置于历史主体的地位,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体现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主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关于人民主体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各有其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思想在历史和现实的实践中不断地对象化,体现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伟大的历史作用持续发挥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理论以“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本出发点,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现实价值目标,体现了邓小平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一贯坚持、倡导的统一的是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人民群众的价值要求及其自觉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的现实统一为基础,以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为标志,围绕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这一普遍存在的基本价值的实…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历史表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图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不改革,社会主义只能是死路一条。但是,苏东剧变又深刻说明,如何对待改革,怎样改革,为谁改革,同样关系到社会主义改革的成败。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特别强调,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江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指导我国改革实践,坚持改革的人民主体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和现实表明,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主体力量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系列阐述,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源头活水、基本前提和决定力量,蕴涵着丰富的唯物史观思想,为"中国梦"的践行和实现确立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科学把握和逻辑延伸。从逻辑层面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明确人民是改革的价值主体、人民是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主体、人民是改革的评价主体;从实践层面看,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改革,要以“四个全面”保障改革,要以实现人民的核心利益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能否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曾对如何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作过许多论述。学习毛泽东的有关思想,对于正确处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问题。马克思曾指出,历史活动是…  相似文献   

10.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客观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内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是取决于我们党执政以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勤政、不断密切党群关系。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就是体现我们党对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的科学分析;体现了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2.
刘修兵 《世纪桥》2008,(6):27-28,30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前提保证,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目标;它体现了我党的核心价值和一贯追求,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人民群众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对于文化的价值取向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13.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为建设人民城市提供了实践指南。这一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唯物史观,突出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蕴含着丰富的基层民主政治价值,强调人民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基层民主政治为民导向的价值遵循,在新时代具有生动的社会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保忠  陈一玫 《学习论坛》2009,25(10):21-2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价值的主体,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发展智慧;人民群众是发展成果享用的主体,衡量发展成效必须由人民群众评判.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主办的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主体文化的体现者。其存在及全部活动的根本宗旨就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促进人的发展。同时.公共图书馆作为正规教育的延续、补充和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自我学习的场所,在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多元考察笔者认为考察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可以有这样三个角度:1.价值主体价值是指“需求与被需求的关系”,是以主体需求为主的判断。代表先进生产力、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工人阶级政党,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的深刻道理,因而在确定自己的政治宗旨和政治路线时,毫不动摇地把为了人民群众作为目的,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根本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的第一条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第二条就是“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正因为有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路线,才引出了“一…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2):54-5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揭示了人民主体性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创立了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人民的力量紧紧相连。中国共产党早就认识到并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条规律,把马克思的人民主体理论提高到新境界。具体而言就是要:亲民、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群众观是一个有机体系,是对群众主体地位、力量蕴蓄、利益表达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和阐释。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立场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由人民群众来书写,中国社会发展的命运由人民来掌握,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的各个方面。习近平群众观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现实表达。  相似文献   

19.
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必须对社会主体有正确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主体,而且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群众观点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基础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体系而言,人民群众才是价值主体;人民群众作为利益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应科学认识这种变化,保证大多数人在改革中受益;"群众利益无小事"体现历史地具体地看待根本利益,防止把"根本利益"抽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