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小平 《经济与法》1997,(11):40-41
  相似文献   

2.
合同欺诈是订立合同的一方或几方,以欺诈对方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对方遭受损失,从而使自己获取非法利润。合同欺诈包括合同民事欺诈和合同诈骗罪。但由于我国法律对这两种欺诈行为尚无明确界定,以至造成人们在合同欺诈行为认识上的混乱,具体到实践中,可能是合同民事欺诈行为,也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还可能表现为民事欺诈和诈骗罪的双重性质。由此,本文论述了合同民事欺诈和合同诈骗罪的界限和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合同诈骗罪作为新型经济犯罪,即保留了普通合同诈骗罪的共性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首先对合同诈骗罪进行概述,接着着重阐述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分别论证了"合同"的性质和形式,然后就"非法占有"这一主观目的进行系统论述,从证据法角度去就起主观目的进行举证,并依据其具体行为采用司法推定的手段判断其犯罪时的主观目的,对于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进行概念探究,以期对处理和认定合同诈骗罪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4.
徐晓荣 《法制与社会》2010,(15):135-136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以合同为掩护、手段隐蔽、情况复杂的经济诈骗犯罪。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犯罪客体为复杂客体,包括公私财物所有权、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的直接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了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物。该罪已成为我国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本丈将结合我国《合同法》与刑法学基本原理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作系统阐述和探讨,以期有助于在司法实践中更好的把握对本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生活中,合同纠纷的案件很多。在诈欺性的合同纠纷中,对于哪些属于合同欺诈的民事行为,哪些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实践中并不易区分。由此,可能导致有些案件被错误定性和处理。所以,正确区分合同欺诈民事行为和合同诈骗犯罪,是非常必要的。 合同欺诈行为和合同诈骗罪之所以难以区分,原因在于二者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和行为的客观表现上都有相似之处。在主观目的上,行为人都有取得不  相似文献   

6.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很难区分,因为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然而这一区分标准过于主观,本文试图提出这样一种路径:综合考察分析各方面的客观因素,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进而甄别一行为是构成合同诈骗罪还是民事欺诈。  相似文献   

7.
探析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界限并非易事。如果不能正确区分这两种行为,就会带来如下恶果:要么将合同诈骗罪定性为合同欺诈行为,从而放纵了犯罪;要么将合同中的合同欺诈行为定性为合同诈骗罪,错误地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所以正确界定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不仅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也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文章主要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概念、特征、联系、区别等方面,对合同诈骗罪和合同欺诈行为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8.
针对日益泛滥的合同欺诈行为,若不及时遏制,势必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本文从概念入手,分析合同欺诈的固有以及时代特点,结合现状探究合同欺诈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提出相关解决途径。有力地打击和制裁合同欺诈行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保护广大法人、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立法、行政、执法上应当建立的完整的反欺诈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叶名怡 《中国法学》2012,(1):129-142
关于构成犯罪的涉合同诈骗问题,合同并不因一方当事人缔约时的诈骗行为构成犯罪而当然无效,而仍属于可撤销的合同。这种解释既有利于对被诈骗人的民事保护,又在所涉合同附有担保时具有显著意义。被诈骗人报案并非撤销权行使的法定方式,对诈骗人的有罪判决亦非法院批准撤销合同的有效形式。被诈骗人若放弃撤销权,可请求违约损害赔偿。合同被撤销时,诈骗人应负给付返还责任;若其犯罪行为致被诈骗人受有损害,其还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或侵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合同陷阱与合同欺诈无时不在。本文试图通过合同管理实践,尝试剖析合同欺诈行为特点,研究和探讨预防合同欺诈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1年5月28日的《电脑报》第一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小律师叫板大电信》的文章,文中说:2001年3月湖南省湘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志高将其撰写的《中国电信企业涉嫌计费欺诈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递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手中,并在人大和政协的议案讨论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报告中,王律师披露了电信部门涉嫌多种话费欺诈的细节,如重复计费、分裂时长计费等。  相似文献   

12.
浅议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中的基础交易合同欺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信用证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起到如此非凡的作用,是与其独立抽象性原则息息相关的。所谓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指的是信用证与其基础合同之间的关系,银行只负责审查单据的表面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而不论基础合同是否履行或完全履行,只要单证之间、单单之间互相一致,银行即承担向受益人付款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原则为各国国内法和国际商事机构仲裁规则普遍采用,但关于主合同存在欺诈时仲裁条款的独立性的争议从未停止过,尤其在主合同存在双方合谋欺诈时更是如此。虽然主合同欺诈与仲裁条款欺诈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是在合同双方合谋欺诈时,仲裁条款的合意和有效性等却无法独立于主合同的欺诈意图和法律后果,非法的主合同无法产生有效的仲裁权利和义务。对相关国家的立法和实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将仲裁条款独立性予以"绝对化"的做法备受质疑,无法应对主合同存在双方合谋欺诈等复杂情形。我国的仲裁立法和实践应对这一现实问题做出回应,在主合同存在双方合谋欺诈的情形下"软化"仲裁条款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莫伟刚 《人民司法》2012,(18):37-39
海运欺诈也是海运合同欺诈,履行合同欺诈是其中之一,属于合同纠纷范畴,是违约行为。沿海内河水路货物运单是海运合同,利用履行沿海内河水路货物运单义务作为手段来进行欺诈属海运欺诈。  相似文献   

15.
16.
以合同形式进行诈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常见犯罪形态,其对市场交易安全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针对合同诈骗罪在司法认定中疑难问题,结合有关学理及实践经验,进行相关的阐释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进行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于广 《法人》2011,(9):50-51
当前,合同违法行为几乎成为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大公害,合同欺诈案件逐年增多,而且其行骗手段更加隐蔽、智能,作案手法也不断翻新。如何有效地预防合同欺诈,是企业经常要做的功课  相似文献   

18.
养殖行业中“公司加农户”的组织模式由于其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存在重大缺陷,产权不明晰,概念模糊,违约责任划分不明确,同时部分公司又用赊销合同关系掩盖了技术服务合同地性质,有向农户转嫁技术风险和疫情危机的合同欺诈之嫌,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应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关注,并加强对这类公司和问题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戴晓华 《经济与法》2003,(12):98-98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故意告知对方虚假的情况,欺骗对方,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与之订立合同。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构成要件:第一,欺诈一方当事人应当具有欺诈的故意。即欺诈方明知告诉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或者是对真实的情况故意进行隐瞒,并且会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的状况。第二,存在欺诈行为。所谓欺诈行为是指欺诈方将其欺诈故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欺诈行为可以是积极行为,也可以是消极行为。第三,受欺诈的一方订立合同是受欺诈的结果,也就是说,一方的欺诈行为使另一方因受欺诈而订立了合同。  相似文献   

20.
养殖行业中"公司加农户"的组织模式由于其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存在重大缺陷,产权不明晰,概念模糊,违约责任划分不明确,同时部分公司又用赊销合同关系掩盖了技术服务合同地性质,有向农户转嫁技术风险和疫情危机的合同欺诈之嫌,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应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关注,并加强对这类公司和问题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