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德怀出身贫寒,他“常常回忆到幼年的遭遇,鞭策自己不要腐化,不要忘记贫苦人民的生活”。他的一生浩然正气,德高望重,这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记述的就是他早年驻兵湖北南(县)、华(容)、安(乡)时留下的三则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2.
彭德怀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他常常“鞭策自己,手中有了权但决不要腐化.”把“反腐防变”看成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兴衰的大问题来对待.为此,他给自己提出了拒腐防变的“三诀”:第一,自己不贪;第二,别人不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彭老总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在他的一生中也是这样做的.彭德怀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苦水中泡大的,砍柴、捉鱼、挖煤、甚至讨饭,他样样都干过,长大后投身革命,身经百战,历尽艰辛,终于成长为威震寰宇的元帅、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地位变了,权力大了,但他仍然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生活,并经常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忘本.他在《自述》中写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回忆到幼年的遭遇,鞭策自己不要腐化,不要忘记贫苦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彭德怀元帅一生性格倔强,刚直不阿,在党内常被人误解。而他每次遭到误解,都表现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能够坦然处之,抱着“是非由人断,事久自然明”的态度。这种态度与他的火爆脾气形成强烈的反差。正是这个反差,表现出彭德怀的坦荡胸怀和对党的无比忠诚。  相似文献   

4.
1882年1月30日,范筑先(注)出生于山东省馆陶县卫河西岸南彦寺村(现属河北省馆陶县)的一个贫苦家庭。9岁曾入本村私塾读书,13岁父亲病逝,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后给本村贩粮人推独轮车以维持生活。由于生活的磨难,使他从小性格就比较倔强。1904年卫河决口,泛滥成灾,不能维持生活,遂弃农投军,编在天津陆军第四镇当炮兵,后选入第四镇随营学堂深造。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历任北洋陆军第四  相似文献   

5.
彭德怀曾说过一件事:他15岁那年,家乡遇到饥荒,里中办平粜(卖平价米).有个财主不肯粜,饥民大愤,彭德怀和一些饥民登上财主的房子,扒下房瓦,以示愤怒.彭德怀说:"我以为我很有理.我五叔是穷人,站在我这边.我堂伯是富人,说我没理.从此我才知道,世上的道理有两个."  相似文献   

6.
彭德怀是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著功勋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彭德怀从一个山村普通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坚强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人民共和国元帅,当然主要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和伟大的中国革命时势的长期造就。但是不可否认,生他、养他的家乡这块热土,这里的环境与人民,这里的文化和风尚,对他思想、作风、性格的形成与才智的开启,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对这一影响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地方风尚的影响彭德怀出生于湖南湘潭县乌石彭家围子,这里是湘潭县西部边邑,群山连绵,山青水秀。彭德怀从小就在山…  相似文献   

7.
在长达30年的岁月中,毛泽东与彭德怀一直是帅与将的关系,两人之间的合作是主流,毛对彭的倚重程度也是众所周知的。然而由于革命斗争的曲折复杂,个人的主见以及性格上的差异,毛泽东在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对彭德怀产生过一些嫌隙和误会,以至于1959年庐山会议上震怒之下翻出陈年旧账,不够冷静地说过: “30年来,你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事隔四十多年,冷静地回顾当年这段是非恩怨,客观地说,毛泽东在有些方面,确实误解以至于冤枉了彭德怀。  相似文献   

8.
彭总罢宴     
1959年 5月,彭德怀访问东欧八国。访问结束前一天,彭总到我驻罗马尼亚大使馆看望在罗工作的同志。在使馆楼他瞥见餐厅里摆了几张圆桌,几个人正在忙碌地准备宴席,猜着这是专为他举办的。他就马上沉下脸,把陪同出访的国防部外事处长找来:"我说过了嘛,到使馆不要搞宴会,这里怎么又搞了?告诉你,我是不吃的。要吃你自己吃!"说完,生气地走进会客室,再也不出来。那天,他靠一碗拌辣椒的面条解决了吃饭问题。本来,我驻外使馆设宴接待出访的国家高级官员是常事,无可非议。但彭德怀却认为,在人民生活尚有"温饱"之忧的时候,一席"欧洲风味"的佳肴实在不如…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24日,是彭德怀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彭德怀同志是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是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是献身革命,鞠躬尽瘁的一生,是毕生征战,功勋卓著的一生;是耿直刚正,无私无畏的一生;是忠心为党,尽心为民的一生,“山高路险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对彭德怀的高度赞扬,成为他一生的生动写照.彭德怀,原名彭德华.1898年10月24日诞生在湖南省潭县石潭乡乌石寨的一个贫苦农家.少年时代的彭德怀,只读过两年么塾,从11岁起就给地主放牛,童年生活处于悲惨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乌石,位于湖南省湘潭县西南的乌石峰山脚下,以山而得名。这里因哺育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元帅而蜚声中外。“文革”前,乌石是公社所在地,它由周围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寨所组成,其中距乌石仅数里的彭家围子,是1898年10月彭总的诞生地,在此他渡过了艰难贫苦的青少年时代。 1928年7月22日,30岁的彭德怀组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6,(9)
正1949年,彭德怀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时,警卫员给他送来一件新衬衫,说:"您穿戴应该要像个主席的样子,这是专门为您订做的!"彭德怀听后严肃地说:"我彭德怀只有一个样子,就是共产党员的样子,其它什么样子也不要!"最终,他让警卫员退掉了衬衫。彭德怀的"只有一个样子,就是共产党员的样子"在"两学  相似文献   

12.
张寿春 《世纪风采》2013,(10):11-17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湖南湘潭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读过两年私塾,因生活所迫,从10岁起就给富农放牛、在煤窑打工、到湘军当兵,  相似文献   

13.
卜谷香     
卜谷香,1937年8月出生在湖南益阳邓石桥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家人虽节衣缩食,也难供他念完初小,还常遭地方恶霸、官绅的欺凌。因此,卜谷香从小嫉恶如仇,性格十分倔强,富有反抗精神。解放以后,1955年,只有18岁的卜谷香报考人民空...  相似文献   

14.
彭德怀与信、诗、“书”何梓林彭德怀在76个春秋中,不知写过多少信,我们能读到的很少。在已读到过的彭德怀书信中,我对他堪称书信精品的两封短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封是1958年底彭德怀同乡调查返京后写的。在离开家乡前,乡亲们瞒着他送了几斤蜜糖和两只鸭...  相似文献   

15.
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长达14年,这段经历被批评家陈西滢等人称作他的“污迹”。在人们的印象中,鲁迅耿介、倔强,你也许无法想象,他曾沉于下僚十余年,试图扮演好恪尽职守的公务员角色。而这一切真实地发生过。  相似文献   

16.
陈家付 《党史纵横》2001,(10):10-12
遵义会议到会理会议这段时间,在红军统帅毛泽东与红一军团长林彪和红三军团长彭德怀之间有过一段纠葛.林彪的一个电报,曾导致毛泽东被罢官;他的一封要求毛泽东下台的信又导致毛泽东对彭德怀产生误会,使彭蒙受24年的不白之冤.这是红军长征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插曲.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按照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因叶剑英从事与国民党的统战工作,朱德也于1940年5月回到延安,所以在八路军领导人中,一直坚守八路军总部的只有彭德怀和左权。自八路军总部1938年2月挺进太行山,到1942年5月左权牺牲,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彭德怀与左权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政治上互相信任:左权将心中的苦闷向彭德怀和盘托出,彭德怀决定直接向中央为其申诉彭德怀与左权同是湖南人,两家相距不过百里,两人均出生于贫苦农家。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的相册里,夹着两张彭德怀的照片。一张是1958年12月1日他接见全国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军队代表时和代表合影。我就站在他后面的一排中。照片上的彭德怀元帅一身戎装,朴实英武,厚重威严而又意气风发。另一张是1967年7月他被红卫兵用"喷气式"押上北京航空学院万人批斗大会时照片。我作为"万人"中的一分子站在群众队伍前面,离他咫尺之遥"。昨天还是功臣,今天变成祸首"(毛主席语),历史  相似文献   

19.
斯夫 《党史博览》2005,(7):11-15
毛岸英兴奋地欢呼:“只要让我上前线,干什么都行!”毛泽东不无幽默地说:“要是传到杜鲁门的耳朵里,又要说我毛泽东好战喽!”1950年10月7日晚上,毛泽东特地在北京中南海设下家宴,为即将赴东北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送行。毛泽东没有专门的餐厅,宴会就在书房兼办公室、客厅的菊香书屋内举行。由于江青因事外出,在场的只有3个人:毛泽东、彭德怀、毛岸英。彭德怀早就知道毛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但两人一直未见过面。直到1946年,毛岸英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他们才第一次见了面。毛岸英在延安学习时,彭德怀还表扬过他。…  相似文献   

20.
在不亚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岁月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人物,苏阿德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苦难的童年苏阿德,原名苏鸿章,曾用名苏德,苏达等。1906年生于永定县湖坑乡南中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有三兄弟,长兄苏求章,一生当苦力(挑担),次兄苏万章,木匠工人,他排行第三。他在儿童时代念过几年私塾,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他个性倔强,常为穷孩子伸张正义和打抱不平。从他懂事之日起,目睹家乡农民十分贫困,终年劳累不得温饱;而地主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