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用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好的信用关系意味着交易的各方当事人对自己的资源有比较可靠、明晰的权利边界,并且,交易当事人能尊重彼此之间的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信用缺失归根结底是与市场经济信用要求的制度缺乏有关,正是制度的缺乏给信用缺失留下了空间,因此,只有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现代社会信用的制度前提,才能从根本上消减市场经济的信用缺失。  相似文献   

2.
尹朝云 《理论月刊》2004,(6):109-110
轰然倒塌的安然事件和瞬间破灭的蓝田神话,充分暴露了经济社会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信用危机。本文从信贷关系中借款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与不利影响的分析入手,探讨了信贷关系中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降低信用缺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则是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信用又是规则良性运作的道德底蕴.由于产权不明晰,法制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善,我国的信用状况远远达不到WTO的要求.发挥政府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明晰产权,完善信用体制,在全社会树立守信的观念和意识,将使我国经济在WTO的新起点上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国信用缺失和信用失序现象产生和蔓延的历史过程和现实原因,论述了治理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构筑社会信用基础的关键是治理国有经济领域的信用缺失现象,构筑国有经济部门和国有企业,以及政府的信用基础,重点是化解国有企业的三角债和国有银行呆帐坏帐.  相似文献   

5.
目前,社会上各种不诚信的行为盛行,总的来说,就是信用缺失。信用缺失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只有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真正体现先进文化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周丽婷 《岭南学刊》2007,(4):51-53,78
政府信用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政府信用与政策执行的目的都是为了延续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统一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两者具有共生的逻辑关系。针对当前程度不同地存在的公共政策执行中政府信用缺失情况,有必要从制度、政策、利益等多重视角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寻求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建构政府信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建波 《前沿》2004,(2):158-159
信用缺失是当前经济和社会交往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它不仅危及到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也对我国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 ,找出信用缺失的原因 ,采取措施 ,尽快治理 ,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张恪理 《当代广西》2006,(23):59-59
征信工作意义重大在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信用缺失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层出不穷的失信行为,给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人为的损失,与社会缺失有效的征信机制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我们具备健全的信用法规制度,建立起守信奖励与失信惩戒的有效的社会征信机制,失信行为在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就会无所遁形。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提供信用…  相似文献   

9.
信用缺失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完善产权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加强法制建设,以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占虹  林月兵 《新东方》2002,11(5):19-23
信用是市场经济良好并有效运作的根基,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保障。由于历史积淀和制度性约束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信用建设的不同步性,致使我国社会信用基础脆弱。因此,治理我国信用缺失的对策应是强化政府在社会信用供给中的主体作用,尽快构建信用社会的法制基础,以及以银行为核心的有效权利主张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重建社会的诚信体系和诚信道德,有赖于我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了解;因为只有明白了“为什么”,才有可能“有的放矢”,知道“怎么做”。  相似文献   

12.
刘军 《新东方》2005,(6):37-39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信用缺失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信用建设已经刻不容缓。社会信用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现实国情及外国经验看,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信用教育体系、信用规范体系、信用中介组织体系、信用工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旅行社业市场信用体系建立与完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我国旅行社业普遍存在着缺少市场信用的现象。旅行社市场信用的缺失,是多年来困扰我国旅游行业管理和发展的一个顽症。旅行社是旅游业龙头,在我国已加入WTO、旅游业必须积极入世的现在,能否迅速解决行业内这一顽症,已经成为影响整个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对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而我国社会现实中信用缺失的现象也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 ,从制度层面、法律层面、道德层面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道普通的高考作文题,掀起了一场全社会参与的关于诚信问题的大讨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然而近几年来,抛弃美德、缺失诚信的现象极为严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此,从多角度剖析信用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信用缺失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信用风险也日益加大,信用立法于是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目前我国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立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只有继续加强法制建设,我国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立法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条件,信用是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本文阐述了在目前向市场经济转型期出现的信用缺失,分析了当前信用缺失的类型和表现,对构建信用体系,发展信用产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政府作为理性经济人参与社会经济运行时,政府主体行为无法摆脱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其利用行政权力进行“寻租”以获取垄断租金并使之最大化,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官员的道德约束来维系政府信用,那么政府信用缺失存在着必然,这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制度缺失。尽管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不可能根除。但是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和加强制度约束来最大限度地遏制经济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防止政府信用失范。  相似文献   

19.
完善现代产权制度 夯实市场信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小剑 《前沿》2004,(7):82-83
近几年来市场信用缺失问题 ,越来越影响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良好的市场信用体系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并且强调了要构建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新信用制度 ,强调了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对于构建新的信用制度将起到基础性作用。本文就是从产权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市场失信的原因 ,产权为什么是市场守信的基础。最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现代产权制度如何更好的成为夯实市场信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庆东 《前沿》2005,(4):50-51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诚信。然而,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信用缺失现象正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探析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诚信缺失的危害,进而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