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社会群体法律意识的觉醒,民事诉讼已经成为公民维护合法权益和解决争议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虚假诉讼却使诉讼——这一“正义化”象征蒙上了一层阴影.应当以分析虚假诉讼的定义、构成要件、特征、主要类型、成因、规制必要性为着眼点,以及从检察监督视角对虚假诉讼进行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的科学配置关系到检察机关诉讼权与法律监督的有效行使,是司法改革的重点。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具有各自的内涵;我国现行检察权配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立法、梳理检察部门、健全监督机制、深化诉讼监督改革等措施来优化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民事诉讼中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呈高发态势,主要表现为恶意诉讼、虚假诉讼乃至诉讼欺诈等多种样态,其中恶意诉讼更因其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之高、对社会尤其是法制危害之重,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而虚假诉讼则极大地降低了民事诉讼制度的性能和效用。因此,从维护司法权威及诉讼秩序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对虚假诉讼的识别与剔除之管控制度势在必行。防范和规制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不仅需要在制度层面加快相关制度的完善,更需要在司法层面注重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引导,尤其在当前诉讼模式转变的特殊时期,亟需发挥法官职权在诉讼程序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审判权对抑制诉权滥用的限制功能,依法对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予以惩戒,尽可能防范或化解当事人滥用诉权的可能性。当然,规制诉权滥用,应当在“司法能动”和“司法谦抑”间寻找平衡,在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下,将“审慎认定、积极防范、严厉惩处”作为规制的重要原则,建立起一套针对性强、全程防范、救济便捷、惩处有力的制度,最大限度地识别、防范、惩处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参与监督民事诉讼受“公共利益”保护、检察职权配置、民事诉讼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应在诉讼制度和国家制度两个层面上完善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者身份介入民事诉讼的方式,同时探索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者以外的身份介入民事诉讼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型诉讼的出现,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成为社会的需要,然而由于民事诉讼法未赋予其提起民事诉讼的职权,因此理论界和实践中对检察机关能否提起民事诉讼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便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6.
证据契约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就诉讼中的事实确定方法缔结的旨在产生诉讼法上效果的合意,属于纯粹的诉讼行为.由于我国公民权利观念淡薄与民事诉讼的职权主义模式,我国尚不具备建立证据契约制度的条件.但"和为贵"的传统思想与法官职权探知仍对建立证据契约制度有利.  相似文献   

7.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公民、有关组织或者机关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已经侵害了公共利益或者对公共利益有现实侵害可能的,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维护公益,而依法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行政权的行使极其容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补救。可是,在没有特定利害关系人的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时,现行机制却无法向法院提起诉讼来加以维护,从而导致侵犯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应当阐明行政公益诉讼有关概念、提起诉讼主体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并结合实际逐步建立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政治形势的加温,使民事诉讼调解得到了强势反弹.诉讼调解的强势凸显了诉讼调解民事检察监督的弱势,由于相关立法的模糊、检法两家认识的差异,一直以来,对民事诉讼调解进行检察监督的讨论多于实践,分歧多于合作.以民事检察监督的视角,审视强势诉讼调解产生的问题点,有助于思考新时期诉讼调解民事检察监督的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9.
王磊 《工会论坛》2008,14(5):125-126
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伪造民事证据,编造虚假的民事法律关系,提起民事诉讼,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的行为。学界对其行为性质的界定不尽一致。其中多数学者认为应当将其认定为诈骗罪,但将三角诈骗罪进行具体形式的区分之后,诉讼欺诈行为同三角诈骗之间只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并不能为诈骗罪所完全包容。诉讼欺诈行为本身严重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独立定罪归人妨害司法罪一节中。法定刑的配置应当与妨害司法罪的整体相协调,行为人通过诉讼欺诈的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数额较大时,则根据想像竞合犯的处罚原则,从一重罪处罚。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行使职权的法律保障机制 ,是深化检察改革、完备检察机关职权的重要一环。因此 ,为保障检察权行使的有效性、高效性和正确性 ,应完善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程序立法 ,增加必要的法律手段 ;强化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的垂直领导关系 ;改革检察官管理制度 ,实现检察官队伍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民事再审程序中检察权配置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再审程序中检察权的配置,关键在于协调检察权与审判权、检察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的关系,难点在于检察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冲突的协调.应以实现民事诉讼的多元性目的为考量,保留和完善检察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同时在具体制度上避免检察权对当事人处分权的"误伤".  相似文献   

12.
论民事检察权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民事检察权是依据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确立起来的,适应了维护国家民事法制统一、增强和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和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以及公民、法人的重大利益的需要。完善民事检察权需要平衡几个关系:1、监督民事诉讼同维护法院终局裁判稳定性的关系;2、国家干预和当事人处分权相统一;3、正确处理民事检察权和民事审判权关系,建立监督兼顾公诉的民事检察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月1日施行的修改后民诉法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调查核实权,但未对具体行使调查核实权的适用范围予以规定。故应秉承检察监督的法理基础,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界定民事检察调查核实权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模式的定位及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检察监督模式在主要的性质上或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应被纳入国家干预型模式的范畴.当前中国的民事检察监督体制改革,应当具有高瞻远瞩和不拘陈规的气质,逐步剔出与时代不符的民事检察监督模式特征,构建新时期的检察监督模式.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制度需要完成从干预型监督向保障型监督、从监督者的角色向参与者的角色、从实体型监督转向程序型监督、从对立型监督向协同型监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论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完善及检察机关民事诉权之理论基础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民事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权能,但目前监督不利的现状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其原因及解决办法.基于完善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权的良好愿望,应扩大检察机关监督权的内容、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益诉讼对检察权行使具有重大意义.民事环境公益诉讼中检察权的奠定主要依托公共信托理论和"私人检察总长"理论.在功能上,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的检察监督权可区分为"社会治理性监督"与"公权制约性监督"两大类,可承担并行双重职能.从原则上来看,需要优化检察权双重职能,其重心是职能分设与协同运作、内嵌构造与外部联运以及适度...  相似文献   

17.
The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cope of civil enforcement determines the supervision limit of the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cope. From the macroscopic point of view, it is the legitimate basis of enforcing the rights of supervision; from the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design of supervision methods, procedures and ensuring mechanism. The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cope of civil enforcement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the surveillanced objects and the surveillanced subjects. Regarding the surveillanced objects of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ystem of civil enforcement,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hould be based on public power with illegal acts of the enforcement parties and people out of the case excluded. Regarding the surveillanced subjects, differentiated approaches of enforcing rights of supervision should be adopted, i.e. the supervision of illegal enforcing acts and that of negative nonfeasance.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案件中调查取证是必要的,但不能没有限制。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活动应当仅针对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围绕诸如法院执行裁判错误、措施错误,执行人员违法违规的行为。赋予检察机关的任何一种调查取证权都是其在办理民事执行案件过程中为履行检察监督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9.
民事抗诉制度是我国检察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现行民诉法对民事抗诉制度的规定不够明确,由此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理解和不一致的认识,导致有人对民事抗诉制度的价值提出了质疑,检法两家在民事抗诉案件再审程序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应对民事抗诉制度的价值及其程序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以维护法律的统一实施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刑事审判监督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监督程序启动标准过于抽象、再审程序启动权设置不尽合理等缺陷.要使刑事审判监督发挥保障法律公正实施,促进公正司法的制度功能,就要赋予审判机关接受刑事审判监督的义务和责任,明确刑事审判实体监督的启动标准,构建刑事审判监督中的证明标准,将再审程序启动权赋予检察院统一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