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的第一次机构精简。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就此作过不少指示、讲话。今天重温这些指示、讲话。对于我们今天贯彻执行党在“十四大”提出的机构改革的艰巨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毛泽东依照中国工业化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对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关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想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努力发展国防工业,认真处理好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关系;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力求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进入1949年,“新中国的航船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值此革命的转折时期,为了捍卫来之不易的独立和自由,及时向全世界昭示新中国的对外方针,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独立自主原则引进到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之中,陆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对外政策与方针,从而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基础。 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 干涉中国内政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其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回顾与剖析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是十分有益的。一、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地位和发展速度问题的认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毛泽东同志的夙愿。早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 5 0年代初到 60年代初 ,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从 1 95 2年到 1 962年 ,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成功的理论建构。但这个建构过程却是曲折的 ,其中经过了五个阶段 :片面注重重工业时期 ;初步意识到农业、轻工业的重要性 ,开始整体考察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时期 ;主张工业和农业发展同时并举时期 ;主张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时期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辛而又曲折的探索。毛泽东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提出发展我国的现代工业,阐明了工业化的重要意义,论证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提出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标准。毛泽东工业化道路思想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毛泽东的工业化道路思想对我国今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仍有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开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基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并曲折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提出并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张建 《世纪桥》2010,(13):3-5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对当今工业化道路发展仍具有启示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要从以往探索中吸取经验,正确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曾经认为,中国工业化必须从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入手,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再来发展重工业。建国后,为了迅速增强国家实力,奠定工业化的基础,他改变了这一想法,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在中国工业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产值的1956年,他又特别突出地提出要重视农业和轻工业,要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这两次飞跃,是毛泽东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过程的重要成果,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开辟的,但也与毛泽东有着密切的联系.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践经验以及在实践中取得的物质基础和理论成果,为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是毛泽东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开创性贡献。中国式工业化道路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之路、依靠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雷儒金 《党史文苑》2005,(2):11-12,24
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是毛泽东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开创性贡献.中国式工业化道路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之路、依靠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浸透着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考。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艰难征程的起步阶段,他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在中国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最初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国工业化是毛泽东一生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抗日战争后期 ,毛泽东找到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即由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担负领导作用 ,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尽可能争取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 ,国民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的实践证明了这条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本文还对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以及毛泽东在犯严重错误、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均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分析。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开拓者 ,他的成功与失误 ,都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 参加会议人员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选出的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共333人,其中中央委员201人,候补中央委员132人。从十一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逝世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有6人;经中央批准,不参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有25人;因病、因事请假没有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21人。实际出席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20世纪50—60年代,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毛泽东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创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作的努力,总结失败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20世纪50-60年代,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毛泽东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创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作的努力,总结失败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行进到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表示接受美、英、中三国的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广播天皇的“结束战争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为了中国的和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飞赴重庆,与蒋介石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身入虎穴 1945年8月10日晚,当蒋介石得悉日本发出乞降照会的消息后,立即指示其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要他命令日军驻华最高指挥官“维持现状”,“除按指定之军事长官的命令之外,不得向任何人投降缴  相似文献   

20.
正邓小平生于1904年8月,胡耀邦生于1915年11月,邓长胡11岁。他们两人相识于江西中央苏区时期,真正交往开始于1949年。1949年初,胡耀邦任政治部主任的十八兵团进入四川作战不久,便正式编入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胡耀邦任川北区委书记,直接在邓小平领导下工作。1952年7月,邓小平与胡耀邦差不多同时从西南调入北京。邓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胡任中国新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