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夷大红袍,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远远望去,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因此得名,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成为岩茶之王。我一直以为,武夷山只因大红袍而闻名天下,时隔十年后,再度游历武夷山,到了闽北苏区首府大安村,参观了赤石暴动革命遗址。这是20世纪30年代方志敏两次率领红10军攻打过的村镇——赤石镇。70多年过去了,崇溪的水围绕着大安、赤石静静流淌,诉说着那段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2.
闽北是我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先烈们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演出了许多叱咤风云、威武雄壮的革命活剧。创造了许多光辉的革命业绩。赤石暴动,就是新四军军史上,也是闽北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赤石暴动的胜利,对坚持反共立场、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国民党顽固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全国同胞和抗日爱国进步力量,是一个有力的鼓舞。赤石暴动的胜利,充分显示了我党我军不屈不  相似文献   

3.
七月十四日至十九日,建阳地委、行署在崇安县隆重举行闽北苏区创建五十五周年纪念活动。省政协主席、省征委会主任伍洪祥同志代表省委到会讲话。二战时期曾在闽北领导过革命斗争的老同志孙克骥、徐莲娇、黄瑛和张格心、黄明以及省征委会、省老区办、地下党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大会。革命老同志饶守坤、陈仁洪、黄知真、范式人、左丰美,钟大湖等发来了贺电贺信。这次纪念活动通过召开纪念大会,举行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奠基仪式、参观上梅、坑口、大安、赤石暴动烈士陵园等革命旧址,座谈闽北二战时期党史,征求老同志对闽北经济工作和党史工作的意见等,对全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  相似文献   

4.
“浩气永长存,丹心照万古”。半个世纪来,赤石暴动的革命先辈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闽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使闽北山区政治、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闽北人民摆脱了过去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思想束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逐步成为全省的粮食、木材、水果、茶叶、造纸、纺织、建材等工农业生产基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开发区。全区经济建设提前2年实现第一个翻番。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是著名老区和名胜风景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市委十分重视党史教育,采取各种形式与方法,多层次、全方位地普及武夷山市党史、革命史知识。近日,又辟一条党史文化旅游专线:以市中心列宁公园内阁北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中心,向东公路沿线有赤石暴动遗址——福建省五大农民暴动之一的上梅暴动旧  相似文献   

6.
69年前,震惊全国的上饶集中营赤石暴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监狱斗争史上的壮举。赤石暴动发生地在闽北武夷山。赤石暴动前后有73位新四军勇士英勇就义,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武夷大地,他们的壮举谱就了一曲惊天动地的爱国主义凯歌。  相似文献   

7.
50年前发生在闽北崇安的赤石暴动,在新四军的斗争史上留下了“浩气永长存,丹心照万古”的壮烈篇章。我们纪念赤石暴动50周年,当前就是要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决议和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8.
为巩固和扩大闽北苏区,使之与赣东北苏区连成一片,进而打通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夺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2年9月,方志敏第二次率红十军进闽北。9月13日,红十军在江西铅山县紫溪与中共闽北分区区委书记黄道、闽北独立团团长黄立贵、团参谋长兼副团长李金泉、团政治委员薛子正等会合,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确立了作战计划。9月15日战斗打响了。红十军83团和闽北独立团由军长周建屏指挥攻打崇安县星村街。81团和82团由政委方志敏指挥攻打赤石街。军部下了最坚决的命令:为保卫崇安苏区,全体指战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星村、赤石之敌.凌晨,两支部队同时向星  相似文献   

9.
红迹寻踪     
<正>政和县是闽北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有丰富的革命史料。在这块"红旗不倒"的闽北红土地上,成千上万的革命志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许多闪烁着革命光辉的遗址和遗迹。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同志视察武夷山市期间,兴致勃勃听取了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的党史工作汇报。当听到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党史工作时,彭冲副委员长满意地笑了。接着,彭副委员长语重心长地说,编史要实事求是,编写闽北革命史、武夷山市革命史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明年6月17日,是赤石暴动50周年纪  相似文献   

11.
正建瓯,是福建最早设置的4个县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人才辈出,曾是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党史资源也丰富厚重,是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支部的诞生地。建瓯支部的成立,点燃了闽北革命的星星之火,继其之后,闽北爆发了崇浦农民暴动,建立了工农武装,创建了红色政权,建立了管辖20余县、地跨闽浙赣边的闽北革命根据地,成为闽浙赣革命根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0月30日上午,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乘车来到赤石暴动烈士陵园,参观了赤石暴动遗址,高兴地听取了介绍。杨老对这一体现我党领导下监狱斗争史上的壮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曾是闽北主要革命老根据地的崇安县上海、大安、坑口三个村的党支部,最近组织人员编写村史,为全县青年开展“读党史,忆传统,学先烈,干四化”活动提供了真实生动的好教材。这三篇题为《闽北武装斗争策源地——上梅》、《闽北红色首府——大安》和《革命红旗永不倒——坑口》的村史,已由崇安县委党史办编成《崇安党史丛书》在全县发行。  相似文献   

14.
闽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八年秋,闽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在斗争中产生了闽北的红色武装——民众队。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艰苦的斗争中,由民众队到红军第五十五团;由闽北独立团至闽北独立师乃至苏区各地的地方武装,闽北红军和地方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整个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武装的坚强一翼。主力红军长征和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后,闽北红色武装成为闽浙赣地区的重要支柱,驰骋于闽浙赣三省二十余县,  相似文献   

15.
闽北老区政和县在闽北苏区占有重要地位,土地革命时期遗留的革命遗址、旧址等红色遗产资源非常丰富。为打造好这一红色资源品牌,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遗产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应从摸清"家底"入手,开展红色遗产普查工作;从"申苏"工作入手,加大红色遗产保护力度;从管护职责入手,明确红色遗产责任单位;从旅游开发入手,让红色遗产造福社会;从教育功能入手,发挥红色遗产资政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会聚在武夷学院,举办纪念座谈会,隆重纪念新四军赤石暴动75周年,这对于祭奠赤石革命英烈、弘扬赤石牺牲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忘初心,继续奋斗,续写好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新四军军史中这光辉而又厚重的一页,具有十分积极和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全省党史工作者,向参加赤石暴动,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革命英烈和先辈们表示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向莅会首长和各位老兵表示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向为这次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有关主办、承办、协办单位的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7.
1931年4月至1937年7月,闽赣省委委员,闽北分区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司令员兼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同志,曾在邵武战斗和活动14次,直至抛头颅洒热血青山埋忠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1931年4月,方志敏率红十军从江西铅山石塘出发,翻越武夷山,消灭了龟缩在紫安坑口和长涧源之敌,长驱直下攻取了赤石,歼灭了敌海军陆战队林秉周旅一个团的大部。挥师回赣之时,方志敏决定把黄立贵为营长的军部特务营留在闽北。从此,黄立贵就和闽北的劳苦大众结下不解之缘,转战于闽北大地。  相似文献   

18.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设立上饶集中营,囚禁被俘的新四军抗日将士和爱国志士。1942年6月17日的“赤石暴动”后,集中营迁移驻扎在建阳徐市。后因鼠疫流行,集中营又先后从徐市迁往回瑶和崇安老鼠排。老鼠排是位于崇安县城西南方向的一个自然村落,分上、下老鼠排。1943年9月,集中营迁至这里后,赶走了村里的老百姓和茶工。为了防备闽北革命根据地游击队的袭击,附近山上树木全部被  相似文献   

19.
1933年下半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形势严峻。闽北革命根据地进入艰难的岁月。这时候,黄道接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他根据闽北苏区的实际,抵制“左”倾错误,采取积极防御的军事方针,灵活开展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阵地、保存了革命武装,保存了革命组织,为闽北三年山地游击战争的胜利,为巩固、发展闽北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42年6月17日发生在闽北崇安县的赤石暴动,从表面现象上看,仅是发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的越狱斗争,但从本质上看,则应当是“囚犯们”反妥协、反投降,摆脱监牢生活重上抗日战场的爱国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