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是以唯物史观为基本方法,具体体现为抽象性和现实性、自然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批判性的二重逻辑交织并存的科学分工理论。首先,社会分工是抽象性分工和现实性分工的逻辑交织,这是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所存在的两种样态;其次,社会分工是自然性分工和社会性分工的历史统一,这是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所体现的两重维度;最后,社会分工是肯定性分工和批判性分工的价值并置,这是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所具有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社会分工的起源、本质和应然状态的描述构成了其分工思想,对新时代社会分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社会分工具有客观必然性,应当合理认识其现实基础;二是协作是保障分工运行的根本,要从观念和制度层面加以维护;三是从自发分工向自觉分工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愿景,新时代需要通过治理增量改革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3.
"消灭分工"和"按需分配"这两个看起来不相干的概念,实质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本刊2006年12期上,我们探讨了如何理解马克思有关"消灭分工"这一提法的真实含义.意思就是:消灭分工不是消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必然形成和不可缺少的人与人之间的分工现象,而且这种分工现象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在马克思的有关著作中,凡是提到消灭分工的地方,都从不同的角度、甚至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说明一个问题,这就是消灭社会分工中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特别是社会中的不同人群屈从于社会分工或者受社会分工的奴役.而现在所要谈的"按需分配",不但同"消灭分工"问题密切相关,并且还必须从如何对待分工这一问题谈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分工理论主要探讨了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内在逻辑,指出分工的历史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社会分工程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的解放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并明确了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消灭分工"。马克思关于分工与人的发展理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推动生产力、人类解放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影响。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向着造就全社会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发展空间、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这是马克思和其他领域学者研究社会分工问题的本质区别。社会分工决定了人的发展的本质内容。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必须和社会分工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实现了分工理论史上的一系列的伟大变革:其一,马克思从生产劳动出发现实地考察了社会分工的起源;其二,马克思着重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社会分工的属性;其三,马克思辩证地看待社会分工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人的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解放成为必要。并且,通过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阶段社会分工对人的发展影响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在人的解放中的作用,从而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解放的可能性问题。总之,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等问题的分析,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解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说明了工业是手工业内部各具体劳动职能的分和合,同时也是经济权利中劳动力和资本所有权的分合的结果;现有循环产业的实质是外部文化和政治压力导致的企业内部分工细化的结果。本文认为只有着眼于劳动者素质技能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才能真正消除资本作为物质生产力代表支配生产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在实践中以此为原则发展循环产业的各种具体劳动形式,并以此不断改造现有的其他行业,最终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入手。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即一方面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发展”。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所遵循的不一定是马克思本人的“原话”、甚至不一定是马克思某段话的“原意”、而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靠查找原著是无法得到的,它深藏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首先必须廓清三个关键问题:“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区别”、“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约束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并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与“分工与分配矛盾”的联系为结合点,将“对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或“人在分工与分配中的矛盾”认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  相似文献   

10.
周霞  曾长秋 《求索》2013,(5):113-115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高兹。在1973年著的《劳动分工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问题进行了思考。高兹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延续了马克思对分工的社会历史意义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批判也是建立在马克思对分工与异化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高兹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一切异化现象归结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直接递进了马克思关于分工促进私有制的产生进而导致异化劳动“因果关系”。今天,我们具备了新式分工政治制度的前提条件,仍没有走出旧式分工的“阴霾”。  相似文献   

11.
商品生产是个历史范畴,它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分工使各个生产者只从事某种使用价值的生产,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就必须相互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如果不存在社会分工,生产者之间也就没有交换的必要。因此,社会分工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马克思《资本论》第①卷第389页)但是,仅仅存在社会分工,还不能出现商品生产。马克思认为:“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  相似文献   

12.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考察了分工与生产力、所有制的关系,剖析了分工与意识形态、阶级和国家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消灭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分工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的研究又有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思想的研究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上去把握。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去探索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王秋芬 《前沿》2006,40(4):21-22
青年马克思人的和谐发展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劳动是人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二,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和谐发展的最大阻碍是劳动异化。第三,和谐发展的人必须是全面发展和个性丰富高度统一的人,是具有自由个性的人。第四,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由于这一时期还没有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他的和谐发展思想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学社会分工理论。相对于马克思之前和马克思之后的社会分工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具有实践性、辩证性以及系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与在其它众多重要理论问题上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一样 ,在社会分工问题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样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分析这一变革的逻辑运思特征对我们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着眼于现实的实践也要求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理论给予足够的关注。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 ,包括亚当·斯密、萨伊、穆勒等在内的许多资产阶级思想家均对分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其中也不乏有价值的见解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他们自身阶级立场的局限性 ,他们从来没有达到对分工的科学认识。真正揭开社会分工之谜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在资产阶级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人的生存实践为基础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而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为人自身发展历程中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按照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形态划分,当今时代仍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现代的科技文明、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导致了人的存在的异化状态。而当代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则应彰显辩证法内蕴的和谐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要探索商品经济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就必须研究社会分工。研究社会分工有三条思想线索。一、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一切社会分工都包含两方面基本内容;一方面是劳动客体的分工,另一方面是劳动主体的分工。所谓劳动客体的分工,就是劳动本身的分化和独立化,如社会劳动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在不同的劳动门类内又可以分化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所谓劳动主体分工,就是劳动者在各个不同的劳动门类、部门、行业、生产单位间的固定分配。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是包含在同一种社会现象中的两个方面,但它们受不同规律的支配。决定劳动分工的是标志生产力水平的一个方面,即生产工具的性质;决定劳动  相似文献   

18.
李新灵 《理论月刊》2010,(10):33-36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分工进行过大量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研究主要从分工范畴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分工的本质、社会分工的种类以及与分工相关的一些现实问题等角度进行的。整体而言,我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存在明显不足,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和社会分工思想资源的挖掘,在社会分工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以及相关现实问题的研究等领域,亟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9.
张薇 《求索》2013,(7):110-112
改革开放3 0多年来,我国社会结构、体制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和变革,随之而来的是劳动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新变化,这必然对我国社会分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分工历史演进及其社会作用的思想,对于客观的认识我国目前分工发展的现状,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分工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个性与社会发展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统一的。要使我们的文明走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成为有充分发展的有着完整意义的现代文明 ,就必须积极地弘扬人的个性 ,恢复人的主体性 ,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即个性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同一 ,这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条“牛顿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